为统一标准定义、规范通用语言、澄清业务规则,便于业界在同一个平台对话交流,国内首个供应链金融技术标准文件2016年9月28日在京发布。“2016中国供应链金融高层论坛暨《供应链金融技术标准定义》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宣布联合建立绿色供应链金融研究项目,并签订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女士及其研究团队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了《供应链金融技术标准定义》的来源、内容和意义。张燕玲指出,《供应链金融技术标准定义》是由国际商会(ICC)主导, 全球银行家协会(BAFT)、欧洲银行协会(EBA)、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及国际贸易和福费廷协会(ITFA)共同参与制定的旨在规范供应链金融定义和术语的重要权威文件。她在第一时间组织牵头,联合商务部、中国银行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完成了该文件的翻译和解读工作,并通过此次发布会及时向业界传达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促进业界对供应链金融的统一认识,提高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进而在熟悉相关定义和惯例的基础之上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供应链金融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球52%的增加值(来源:爱丁堡GROUP/ ACCA),却没有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资信状况差,在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下属于“高危客户”。而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真实贸易事件为基础,具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因而允许银行将融资对象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延伸到中小企业。 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原副主席姜煦在致辞时介绍,供应链金融范畴很广,包括保理、福费廷、应收票据贴现等业务,这些业务基本围绕应收账款展开,或者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及时补充现金流,或者帮助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风险,或者通过应收账款出表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财务报表,不同的功能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企业各种层次的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韩家平也在致辞时表示,正是认识到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倡导发展该业务,2016年7月G20贸易部长会议批准的《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中即确立了要“增强贸易融资”的战略,在我国2016年2月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也呼吁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今天发布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可以起到一个行业标杆的作用。该成果凝结了众多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高级专家的思想,并且广泛听取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以及用户的意见,确定了全球供应链金融市场中通用的标准定义和术语,澄清相关术语的产生过程,能够极大消除由术语使用不确定、不清晰而导致的操作混乱问题,为规范行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
|
来自: 昵称716271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