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离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多远?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中国正由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首都的新定位,已经成为北京辐射带动全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日前,由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参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论坛2016”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政企研领域的大咖,围绕北京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话题各抒己见、热烈探讨。


需要“逆向”创新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中国面临着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有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跟紧形势,与“正向创新”相比,“逆向创新”更为重要,要根据未来的需求为打造科创中心做超前的设计。


北京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

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和硅谷就要作比较,北京基础设施更多,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北京人才资源在国内算多的,但主要是国内人才和海外留学回来的人才,而硅谷利用的是全球的人才。中关村从13亿人里选人才,而硅谷是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要吸引全球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到北京工作生活,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服务都需要向全球顶尖创新中心城市看齐。


去行政化是核心问题

中国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研究员胥和平: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去行政化是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大量的科技机构都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或所谓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问题不解决,整个科技资源的配置问题,科技人员的管理问题、评价问题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从全社会来讲,没有一批独立于市场运行的体量庞大的科研机构,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建不起来的,另外还需要由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和科学家共同组成新型科研机构引领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中关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席会会长梅萌:

中国几十年的科技服务主体是谁?是政府,是政府旗下的机构。科技服务业的真正主体应该是企业,科技服务应该是具备市场性质、产业性质的,是买卖、是生意。过去几十年,我国政府和政府旗下的机构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促进了今天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好局面,但未来应该更多利用市场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以市场的方式运作创业孵化器服务、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等业态。


  

首都与首都圈要“多对多”

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部部长新井洋史:

日本东京首都圈疏解的理念不是单纯的分散,而是设置多个中心,让每个中心各自发挥特色功能——将首都与首都圈城市“一对多”的形式,变为“多对多”,也就是从“集中分散”转变为“多点对流”。


大学的研究和教学不能太功利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与创新研究所政策—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Rainer Frietsch:

在德国,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有自由的教学和研究氛围,研究人员不应当有任何的束缚;大学研究和教学并不是为了社会的功利主义而服务的,而是为了促进人类思想的交流和深层次的激发而服务。德国的大学未来将不再分为高等或者低等的大学,而是要创建综合性的水平都很高的大学。


 

要建立关于科创的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研究官新村和久:

我们的经验是: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科创数据库,综合分析研究型大学、科技衍生型企业以及相关科创从业者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研究可以看出科技投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而进行前瞻性观察。

  


 真正的科创中心需要具备“四大功能”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

一个真正的国家科创中心要具备以下的功能才能名副其实:集聚功能——集聚高端人才、资本、总部等;原创功能;驱动功能——科研成果要变成产品、商品,乃至产业;辐射功能——对区域外的地区要有促进作用;主导功能——最核心的是表现在知识产权主导上。北京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让科学家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北京市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活动部主任李志东: 

北京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思考和布局,变管为放;进一步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主角;要建设创新中心必须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真正让科学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王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