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增速重回世界第一的深意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国家统计局春节前发布了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44127亿元人民币(约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7%。破70万亿大关,超越了印度,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从数据整体来看,这个经济增长数据不出意料,全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6.7%、6.7%、6.7%和6.8%,表现稳定,第四季度还出现了回升势头。从市场角度看,对中国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2016年的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问题和风险?二是2017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将会怎样?

客观评价,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7%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绩:一是稳定实现了2016年初确定的6.5%到7%增长区间目标,兑现了政府承诺,进一步肯定了经济新常态的论断;二是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重回第一,这个对汇率稳定意义重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超过印度经济6.6%的增速。IMF还估算,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平台期”,这应该成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重拾信心的重要基础。有意思的是,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与美国经济之比从40.1%增长到61.1%,显示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不过,从数据来分析,2016年的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是2017年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应该注意的短板。在实体经济受阻、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们重点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来分析2016年的中国经济数据。

首先看投资。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实际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9%。由此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放缓,是拖累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

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是2016年投资乏力的主要因素。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实际增长3.8%,比上年大幅降低了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6年的国有控股投资213096亿元,同比增速18.7%,比民间投资增速高出15.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投资数据发出了警号,从到位外资情况看,全年利用外资下降2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外商投资大幅下降,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负面看法是基本吻合的,这也是中国在2017年最要要紧、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

其次看消费。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也是观察消费的重要窗口。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同比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实际增长7.8%。可明显看到,居民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迅速,显示了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特点。

再来看收入。居民收入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根据统计局对全国16万城乡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实际增长6.3%,低于全国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实际增长6.8%,略快于经济增速。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居民收入增长乏力仍然是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结构性短板——从长期注重投资的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必须有居民收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居民收入增长则来自企业发展兴旺和获利增加,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健增长,前者提供工资性收入增加,后者则能增加财产性收入。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的判断,安邦智库在《2017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报告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判断: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与2016年的情况类似,与大部分机构偏悲观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乐观一些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达到6.8%。与其他机构看法的一个关键差别,是安邦对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平台期”的阶段判断——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会处于6%至7%之间,略有波动,但大致稳定,并且与“新常态”下的L型增长态势基本吻合。要指出的是,关于中国经济“平台期”的判断对于引导市场信心和政策制订都很重要,基于“平台期”的基本判断,在政策上就不会忙于追踪一大堆不确定性变化,被动地应对年度经济增长中的波动。

在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前提下,市场更应该关注的“中国市场”的趋势变化,这很可能会影响行业投资机会和企业市场竞争。不少人对中国经济感到悲观,没有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的潜力。有研究者曾提出过一个重要概念——“超饱和世界市场”,全球生产大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不过,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则有更大的回旋余地,13亿多人的中国社会正在转向消费社会,规模巨大的中国市场正在不断升级,市场空间还能够不断扩大。未来的行业亮点和市场机会,都在正在转向消费社会的“中国市场”之中,这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战略缓冲,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在。

2016年,中国经济在全球调整和“新常态”下取得了6.7%的不俗成绩,但也会引发世界的嫉妒和不信任,辽宁在节骨眼上爆出数据大面积造假的事件,也支持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不信任,让经济成绩单打了折扣;2017年,中国经济将沿着“平台期”的既有趋势发展。未来的宏观经济动力和微观市场机会,都包含在向消费社会转型的“中国市场”中,一旦“中国市场”的概念非安邦一家提倡,而成为世界的共识,成为政策的核心,则中国前景将会更为乐观。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王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