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标准之争到商用开启,5G的光明“钱景”到来了?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6月27日,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5G+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远程遥操作技术展示。

5G标准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6月14日,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美国举行全体会议,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New Radio新空口)独立组网功能冻结。加之2017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R标准,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5G第一阶段标准的出台在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经过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磨练后,在标准、技术、产业、运营、业务应用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破,即将在5G时代实现“引领”。

从“1”到“5”,话语权逆转

 4月21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启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展示可供5G网络信号使用的芯片。 

1G时代,也就是模拟信号时代,全球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用的还是“大哥大”。上世纪90年代前后,2G网络出现,通信进入数字时代。此时,行业出现了美国的CDMA、欧洲的GSM、日本的PHS三大标准,且这三大标准都开始瞄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而此时的中国没有任何话语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参加过国际标准化技术会议的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用“3S”——“Smiling——大家面带微笑,Silence——保持沉默,Sleeping——谈着谈着就睡着了,因为跟中国人也没什么关系”形象地描绘出当时中国团队在国外开会时的窘境。“当时在会议现场,偶尔才会有中国人上去做相关报告,那时真是人微言轻。”

1G、2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被美国和欧洲主导,产业则被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外厂商垄断。我国在技术方面几乎空白,产业方面也只涉及个别低端加工和制造环节。

到了3G、4G时代,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质的突破后开始并肩全球。3G时代,大唐电信集团代表我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为三大3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4G时代,由大唐电信集团主导的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两大4G国际通信标准之一,技术实力比肩全球,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链,实现了移动通信与芯片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的繁荣,彻底改变了移动通信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移动通信产业的成熟度和完整度是我国要跻身国际通信强国之列的重大考验。经过“3G突破”和“4G并跑”的磨炼,中国在国际5G标准组织中日益活跃。“5G时代,中国或将实现‘引领’”似乎已成全球共识。

2017年9月,全球证券和投资银行集团杰富瑞在发布的《电信服务——5G和IoT(物联网)的地缘政治》中重点分析了中国在5G研发上地位的变化。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初,在1450项5G网络重要专利中,有10%为中国人所有,且这一数字还有望继续上升。这其中包含了华为和中兴通讯及其他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

“中国5G标准文稿提案数量和技术贡献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企业在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对5G标准和技术影响深远。中国已成为5G标准的主导者之一。”陈山枝如是说。 

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联合设备厂商已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开展规模试验网建设,为5G商用做准备。

5G商用:前景和瓶颈并存

 5月27日,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一位参观者在体验中国移动5G自动驾驶。

随着5G第一阶段标准的正式确定,一方面意味着备受关注和争议的5G标准之争暂告一段落,另一方面意味着5G商用的大门彻底打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在5G研发、测试、产业链和应用上均实施了全面布局。中国移动宣布成立国内首个具备基于5G最新标准端到端能力的开放实验室——5G联创中央(北京)实验室,围绕智慧交通、视频娱乐、工业能源、智慧城市、教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等各类创新应用,提供定制化的5G端到端技术服务。中国联通则宣布将在北京、福州、成都等16座城市开展5G规模试点。中国电信在前期公布的6个5G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试点城市,还推出了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应用于高速环境下的高铁5G场景解决方案。

三大运营商也已公布了5G时间表,它们的规划基本一致:今年进行5G规模试验,明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作为5G生态链中最关键的一环,5G手机由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备受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5G手机什么时候能面世、5G手机到底有多快等问题是人们最为关切的。vivo技术总监崔献博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vivo已启动5G终端试验样机的研发,并将积极参与运营商规模试验;计划在2019年,首批推出5G预商用终端;预计在2020年,实现5G智慧手机的商用。

目前,华为、OPPO、vivo等均确认各家的5G手机将在2019年推出。“5G方面,结合OPPO贴近用户的优势,我们一直思考在高速率和低延时网络环境下,可能出现哪些新场景、新应用,提前布局,为消费创造价值。”OPPO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上海市首次开展的5G外场综合测试取得成功。按照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率先完成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建设。今年3月,杭州建成了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5G试验站点,到今年年底将建成300个。以5G网络站址布局为重点,今年年底以前,广东省也将制定各市移动通信铁塔站址建设规划,争取3年内全面启动珠三角城市5G网络规模化部署,全省5G基站将达到7300座。此外,重庆、天津等城市也纷纷开通5G试验网,或成立5G网络开放实验室。

“万物互联,是5G与4G最大的不同。中国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将带动多个规模万亿级的新兴产业。比如,车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典型的物联网垂直行业。”陈山枝说,如果说4G改变生活,那么5G则改变社会。

5G将带动各行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然而5G商用面临的瓶颈也不容忽视。陈山枝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5G商用首先要面临的是产业链的成熟与产品商用能力的突破,以大规模天线基站为例,功耗、重量、成本对大规模部署仍然是比较大的障碍,需要破解。技术的选择与验证也是5G商用面临的又一瓶颈。5G的技术标准基本确定,但非常灵活,给应用保留了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参数集、帧结构、波束赋形方案等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具体的选择与配置,网络层面切片策略、安全策略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组网策略方面,5G的组网形态面临NSA与SA的选择、频率资源的使用与多频段协同、覆盖策略及增强技术、CU/DU的合设与分离、毫米波应用场景,网络规划与优化原则及方法、智能运维等,这些组网相关的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5G的核心价值在于新业务应用的拓展和对垂直行业升级的支撑。目前5G与垂直行业的结合仍不够紧密,对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理解仍存在很大差距,解决方案落地困难。

“以上问题都需要全产业链以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试验与规模试验,逐步解决产业及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商用进程。”陈山枝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5G“钱景”可期

 4月26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暨通信信息终端交易会上,中国联通宣布将在北京等16座城市开展5G规模试点。图为交易会现场。

目前,5G技术标准在不断推进。同时,为了做好5G规模商用的技术准备,5G技术试验也在全球各地展开。来自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运营商的5G技术试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声明或已经开始5G技术试验的运营商数量从113家猛增到134家。

中信建投研报统计显示,中国运营商5G主体投资规模将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规模增长68%。发展5G业务对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和技术研发挑战很大。

4月17日,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深圳召开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虽然5G技术更快、更可靠,但消费者不会发现5G与4G技术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注意到新技术的好处,运营商也将很难从中赚钱。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毅直言,目前全球供应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5G怎么挣钱?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运营商面临着角色和赢利方式的转变。过去运营商主要从消费者处获利,但在未来,获取的对象不仅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在4G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很多增值业务就被颠覆了。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讲,5G也是一种考验。

据悉,国外运营商面临的调整比国内还大,对投资回报的顾虑也更多。“中国得益于有一个庞大的人群,这是刚性需求。人口越密集,市场足够大,运营商发展得越好。所以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还比较有动力搞5G。”刘光毅说,“但垂直行业应用的比例发展上去,5G的发展才能成功。”

2017年,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发布了5G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白皮书识别出与5G技术强相关、最具商业潜力的十大场景: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智慧城市。

无疑,5G的需求是明确的,高速率大带宽是4G的延续性需求,同时带宽和时延的改善将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并带来新的价值,催生新的流量需求。如高清视频、AR/VR将升级人在生活、娱乐和工作中的沟通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在工业控制、车联网的领域将颠覆很多传统行业的生态模式,引发行业的变革;由NB-IoT开启的万物互联已经拉开序幕,价值将逐步显现。

“从5G的应用场景看,5G可以给个人和社会来来新的价值,这也是5G能够挣钱的基础。说5G‘挣钱难’,是指5G还需要较长的投入期,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还比较低,这也是客观现实。5G当前设备成本较高,新应用没有形成规模,给人5G挣钱难的印象。”陈山枝如是说。在他看来,应从设备成本和业务应用角度两个方面考虑5G如何“赚钱”。

陈山枝坦言,5G作为社会热点,当前阶段在某些领域有一些过热的倾向,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某些环节过度的投入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会加深5G挣钱难的印象。但从整个行业来看,5G是健康且有核心价值的,未来“钱景”光明。

采写: 《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责编:蕾西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