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门诗社】 八月社课:食粥

 WENxinHANmo 2020-09-21

吴门诗社八月社课 《食粥》

  一、主课与点评:

  廖国华

  二、课题:

  夏日炎炎,汗出如浆。日长无绪,取放翁集唪诵之。偶及【食粥】篇,会心一笑。思及无论贫富贵贱,城市乡野,凡生息皆有食粥之体验。故本期社课拟以“食粥”为题,或绝或律或词,抒未经人道之感。

  附陆游诗:

  食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三、体裁要求:

  诗以律绝,词牌自选,皆不限韵。

  四、时间:81日~831


诗部:

食粥

廖国华

新煮饧汤罢,香生水竹居。

添盘毛豆好,捱暑酒杯疏。

眼底凉何在,心头燥可除。

长江十年禁,不叹食无鱼。

  评:忝为主课,任在拟题。知难宏大,故取细微。此作了无微言大义,不离不隔而已。结联小有生发。

食粥次放翁韵

蝴蝶庄生

一票唯珍忆旧年,汤稀米薄大锅前。

饥肠鸣处皆人祸,乌有天灾莫责仙。

  评:以怀旧起兴擒题,过来人语,真切感人。转结以事兴感,“乌有”二字下得沉重。


忆童年食粥

景之

岁尽肌肠雪映人,篝灯炉火一时新。

秈粳野菜知炊熟,饧粥醍醐又一春。

  评:全篇白描扣童年食粥事,总觉一三与二四句气氛有点失洽。

丁欣

小家生计赖芸娘,糜煮依稀含着香。

火沸云时转文弱,米开花后趁温凉。

稠黏自可糊于口,淡泊真能润到肠。

老去髭须多邋遢,一瓯啖尽挂珠光。

  注:芸娘:《浮生六记》记有芸娘粥事。

  评:起联就题用典,贴切得体;颔联描述煮粥过程,的的不隔;腹联写食事,兼情于无形;结联用细节“髭须挂珠光”挽回,自我解嘲亦令人解颐。日常小事写得如此细致妥贴,确见工夫。




居家煮粥

吴瑾

凶年疫疠此居家,静掩门扉度岁华。

釜里长熬香蟹粥,案头时置水仙花。

每从寒舍分晴旭,小佐杯盘有豆芽。

屋后波平一湖漾,偶同胜友试鱼叉。

  评:首联写居家,尚可说预热题所咏;次联上句涉题粥,下句离;颈联上句离,下句略粘上;尾联扯远。全篇可拟题为“家居”,与本次社课要求来论就失之切题了。

食粥

无论魏晋

等闲光景快如刀,未许炉柴慢火熬。

道是延年惟豆谷,忙将悉数入匏陶。

烟熏灶室何堪拂,粥自箪瓢不可捞。

形影相看无贵客,半囊糠秕半风骚。

  评:以发论切入,亦是一法。次联下句率笔,“悉数入匏陶”读来别扭。何不思路放开些:凭谁度日尽脂膏。结“贵客”可易为贵贱。


食粥

达谦

最忆饥年稻米香,声声布谷结愁肠。

春联遍贴红楼梦,瓜菜频熬碧玉汤。

碗里稀稠含冷暖,锅中寡淡接青黄。

人多粥薄贫家宴,试问三高何处藏?

  评:开篇以平白语言娓娓道来,不尽感慨尽在其中。极赏颈联所描绘的场景,它再现了当时真实而不乏意韵。亦喜结联笔锋一转设问,问得意在言外。

食粥次放翁韵

芦荻

一釜氤氲已忘年,情思那肯入从前。

经年熬得黄粱熟,只作凡夫不羡仙。

  评:角度选得好,诗就可别开生面,此绝即是。活用“黄粱”典故作翻案文章,令人首肯。此外,步韵能无丝毫滞涩感亦颇可称道。



食粥

吟魂

三餐何可食,一服火齐汤。

百合兼诸豆,莲心掺杂粮。

俞牙皆失落,阮眼亦昏黄。

却忆儿时梦,令人倍感伤。

  注,俞牙:典出双齿冢。

  评:这个儿时时梦不错,莲心与百合兼香,汤粥惹古人生妒。祝多做几个好梦。

湘上散人

忙吃半干闲吃稀,人民六亿九成饥。

梯田已上白云岭,粥碗却漂红薯皮。

说与童孙成鬼话,看来世界太神奇。

而今中国将圆梦,圣主无须问肉糜。

  评:首联大处着笔,实写当时场景,不议而议。次联空间跳跃,取远近物象对比,景真辞工。三四联时间转换,以事发议,唯觉结得过于率直了,当隐则隐为好。诗不宜饤饾题材,以小写大或以大写小是古今诗人的惯技,读此律,知坚桥深谙此道。



食粥

白豕山人

今谁期满腹,得食亦纷纷。

折纸轻摇扇,行厨低系裙。

小诗熬一夜,热汗洒三斤。

有米何稀薄,如香自可熏。

  评:以世相起兴,第三句赘,后渐入是境。但诗非只写过程,总得就题有感才是应有之义。

省亲陪母食粥

雨竹清影

垂老远鸡豚,经年黍稷存。

每知星岁苦,更觉谷汤温。

文火烹真味,虔心谢渥恩。

飞蓬应有恨,我亦恋归根。

  评:以老母亲近况起兴,使读者如耳闻目见。继而以有关物象展开,载情于物,情物兼融,结以归思彰显人子之心,延伸内涵,升华意境。此律用语雅正平和,章法井然,允称佳构。



熬粥

张译丹

水米漫相融,迟迟见化功。

熬成分厚薄,世味一般同。

  评:起承依题述事,做足工夫,似乎话已说完。如何兴感以及所感立不立得稳要在转句。此绝取所熬粥之外相“厚薄”,生发出对“世味”之感慨,确为水到渠成。以有形通感无形,诗之黠慧正在于斯。

粥,步韵吟魂

曼子

荒年频入梦,羹粥每稀汤。

麸拌槐花粒,笼蒸榆荚粮。

饥肠衣带阔,病眼镜中黄。

言说马良笔,平添画饼伤。

  评:首联以梦往事入题,中两联用细节具象补足梦中场景,炼句上有所不足。结用神笔马良典亦未准确达意。



食粥

一苇

衡门常粥饭,非只为家贫。

伴读融三味,生香汇八珍。

稀稠知冷暖,荤素品甘辛。

一碗心神定,红尘自在人。

  评:全篇用独白手法,浅语有致。颈联上下各两并列词成句可谓善于炼句,一句“红尘自在人”结得潇洒自然,全章洋溢着怡然自适,平静淡泊的气息。

食粥次放翁韵

神游流韵

糟糠裹腹度新年,一脸寒酸避镜前。

相忆而今无所恨,心如止水效幽仙。

曾经食粥度荒年,几许忧伤若眼前。

谁料而今成贵尚,晨烹慢品爽如仙。

  评:两首皆前半写昔,后半写今,通读比较觉后首更胜一筹。毕竟前首只写此时心情,后首却多了些变化,且用物象载情。另:晨字多余且有碍语感,直接烹来。



词部:

【临江仙】食粥

芦荻

  白水糟糠野菜,树皮蕃薯榆钱。熬来应觉日如年。昔时君莫忆,每忆是辛酸。

  糯米桃仁小豆,花生枸杞蓬莲。氤氲初渡几同仙。粥为同一字,人世两重天。

  评:对比手法,上片写昔时,下片写现在。上下片各用实词构句领起,以具象为各自发议张目,从而较好达到扣合词题,宣明主旨之目的。

【减字木兰花】食粥

知否

  清汤裹腹,长夜饥肠无片谷。米粒清圆,梦里喷香啧啧鲜。

  童年记事,穿越眉间些许意。过往浮云,播雨仙人看得真。

  评:上片就题状童年食粥情与事,不隔;下片用穿眉间,浮云,仙人三个意象来具写食粥之感,总觉有些隔了。


【浣溪沙】食粥记忆

景之

  野上饿殍岁已摧。瘥年米粒胜琼瑰。生柴带叶炽炉台。

  粥茗半瓯香散后,冬醪一缕味难回。梦归瓮底熟新醅。

  评:从忆旧展开,第一韵“摧”字落笔沉重,次句更凝炼警目,过片对仗工稳灵动,揺曳生姿,结拍自然洒脱。好词!

【浣溪沙】食粥

枫桥夜泊

  精米细熬慢慢尝。重来不似那年香。当时何物慰饥肠。

  晴处应防阴处雨,饱时还备欠时粮。人生岂可太奢张。

  评:上片人物活动,尝粥时感叹“不似那年香”自然引当时状况。过拍发议,不无人生哲理,亦佳。微觉结不必继续发议,把话说得一干二净。


【浣溪沙】粥

下雨不愁

  我辈生来不识饥。饱餐干饭未曾移。饿殍满地是传奇。

  往事每听皆苦海,近闻粮食引危机。犹教心底慎思之。

  评:此词从事理二字上着眼,敷衍成篇。可看出思路清晰,结论亦入情合理。唯觉形象不足,类宣教文字。

  

   
 

   
 
   
  

 










  廖老按语:

  俺是直言拜上,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得罪无怪。      




总  编  董学增(蝴蝶庄生)

主  编  一苇

编  委  琴韵 绿衣 婉清 心淡薄冰

      雪芬飞 无论魏晋 Seventh

本期编辑  无论魏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