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求诸己而已矣

 mxb08 2020-09-21

选择职业与谋生技术不可不慎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刚才说过仁心与仁术,术就是方法。这里就是孟子关于仁术方面的原则。曾经有人问到,平日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时候,即使知道自己内在有这个仁心,但是应该怎样去发挥呢?他这里便提出了答案。

孟子说,矢人制造箭头的人难道说生来就比函人制造挡箭牌的人更不仁吗?

制造箭头的人,是把箭头制造得愈锋利愈好,愈尖锐愈好就怕自己造出来的箭头不够利,不能杀伤人。

制造挡箭牌的人刚刚相反,唯恐自己所制造的挡箭牌挡不住射来的箭。他们巴不得自己制造的挡箭牌能挡住任何强劲锐利的箭,甚至现代的子弹都穿不过,才不会伤到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所产生的不同心理

另外一种职业上的对比,如巫医和做棺材的,巫医们总是希望每个有病痛的人都能复元。巫和医其实是两个名词,但在古代往往二者合一,巫也包括了医。至于做棺材的匠人,为了自己的生活,难免就希望多几个人死掉。这两种不同的心理,也是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来的

虽然我们不能以职业心理,来判断一个人的仁慈或者狠毒,但是在待人处世之际,日积月累下来,不知不觉的,心理行为就会随之而起变化。

《孟子》这节的重点,只是注重在术不可不慎也”这个大原则。但这个“术”字的重点,不是专指技术技能的术,是指权衡变通的方法、原则,包括了处世为人的分寸,这就是学问了,难得很。

虽然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和谋生技术与善恶道德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但是也不能不谨慎。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上,做善事、布施,假如做得不好、不适当,也会有不好的结果,不可不小心。这些细节问题大家自己去体会,我们暂时不多加讨论。

[若水心得]

在读到孟子的这一段文章,就想起我刚进职场时,在选择靠自己的能力还是靠关系,是动手干还是靠嘴上功夫让人干,这两种谋生技巧的选择。就如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猪八戒, 这两种不同的角色。

孙悟空有真本事,他能干实事,能不断的靠自己的努力打造能力。

猪八戒有点本事,但他这方面本事不强,主要的是他嘴甜,懂得搞好人际关系,能够承上启下,哄得师傅开心,让无主见的沙和尚替他做事。

其实这两种本事是要的,都需要锻炼与培养的。只不过对一般人而言,要吗靠真本事,要吗靠关系,两者兼备的并不多。

若是靠真本事,他是可以靠自己来完成事情;若是靠一张嘴,靠关系,他是得透过别人帮助自己来完成事情。

所以人生在世,如何保握这个的这个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学问。

它是靠自己能力的技术技能之术,它也是靠说话与靠关系之术,这个为人处世的分寸,权衡变通的方法与原则,岂可不慎乎? 而这当中善恶,道德,难道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吗? 

回到原文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这里孟子先引用孔子的“里仁为美”。一般人把“里”解释成地方,要住的话,就要找一个仁爱的地方来住。我在讲《论语》的时候曾经说过,假如照这样解释,在台北市大概只有住仁爱路、信义路、忠孝路才好,其他的地方都是不仁不义,不能住了。当然我这是说笑话,但是如果所有的邻居都是仁义的邻居,那实在太难了,此其一。

其二,如果大家都和仁义的人做邻居,那么世界上许多不仁不义的人都集中住在一起吗?难道恶人有个恶人堆,好人有个好人窝吗?似乎在理路上不通,不合逻辑。

我的看法,“里”就是“处”的意思;也可以作“居”字解,就是所处所居的立脚点里仁为美”的意思,就是我们平常为人处世要以仁为中心,以仁为立足点,才是至美。而择不处仁”是说为人做事如果不择手段、不顾仁义道德的话,那是不明智的这是我的解释。

孟子引用这个话,也没有错,他并没有说买房子、租房子要到仁人区域里去。

他再引申孔子的话说: 仁是上天一种尊贵的爵位,同时也是人的安宅。这个宅,也不是指房屋。我们平常说宅心纯厚”,这里的“宅”是一个动词,是说一个人的心要放在纯厚之中做人要厚道,心要善良。

换句话说,宅心和居心的意思差不多譬如说居心不良”这句成语,就是说这人的心地不好; “宅心纯厚”,就是说这个人心地纯厚。

那么《孟子》这里的意思是说,仁是人类最好的安心之处莫之御而不仁”,“御”是范围、阻止的意思。孟子说,没有任何人会阻止我们居心仁厚的,放着这么尊贵的天爵、这么一个可以使心灵安逸的居处不理不睬,而我行我素地去为非作歹,这就太不聪明了。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不仁不智,于是就无礼无义,像这一类的人,就成为私心欲望的奴隶了。

譬如对一件事情,在理智上由是非善恶的分辨,明知道是不可以如此做的,可是情绪一冲动,放纵了自己的欲望,就这样自私自利的做了。如果理智抵挡不住这种喜怒哀乐欲望的情绪,那么人就成了这种情绪的奴隶了。

他又说人役而耻为役”,当一个人做了别人(欲望)的奴隶,又不喜欢被人(欲望)奴役,就好比一个做弓箭的人,体认到弓箭是杀人害人的东西,于心不安。如果有了这种心理,不如马上改变。这是说,我们在理智上知道不应该做,而情绪上抵挡不住硬是要做的时候,就要拿出最大的勇气来马上转变。知道不应该做,就绝对不去做。

修行容易专志难

所以他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这几句话是重点,要特别注意。这是千古以来儒家谈修养、佛家讲修行最重要的中心。他说,行仁道的人和射箭一样,拉弓射箭的人起码先要把自己的姿势端正好,然后才把箭射出去。可是一箭发出去以后不能红心目标的话,对于比你射得好的人绝对不可以产生怨恨要自己反省为什么不能胜过别人

自己好胜、好强,并不算错但是不能因别人胜过自己就怨恨别人,而要反求诸己。做任何学问,也都是如此。孟子一再强调反求诸己,是儒家修养学问的中心,也是佛家修行的要点一切都反转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检讨自己; 不是要求别人,更不是要求环境。

[若水补注]

孟子 仁者如射的这一段话,其实就是他的老师子思,在《中庸》第十四章上的所讲的道理。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回到原文

这一点,也就是仁术的道理。如果知道四端是善行,是好的,明知道而做不到,那就要在起心动念以及日用平常之间多加检点。修养不够的话,就会有时慈悲,有时不慈悲

譬如有的人看见乞丐动了慈悲心,要拿钱给他,最初拿十块钱出来,想想太多了,于是换成五块钱,在丢给他时,心里已经有了讨厌的味道。也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前面七八次或许都能答应他,但是到第九次感到有点烦了,第十次就根本不理他了。这也要自己好好反省,究竟一开始就不应该轻易许诺呢?还是应该有始有终地持续下去

又如有人自己财力并不十分充裕,但是看到孤儿可怜就想收养他; 但是有人则认为不要自讨苦吃,不必直接收养,可以给没有孩子而喜爱孩子的家庭去收养,假设自己有充足能力的人去做,就更彻底、更妥当了。这是“术”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这也就是仁术的道理了。

总括上面所说,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开始,到“反求诸己而已矣”为止,等于继续申述对公孙丑所说的仁政王道。

《孟子与公孙丑 南怀瑾老师》

[若水心得]

欲加其冠,必承其重,方得善始善终

就像在路旁看的一个弃婴,弃养的宠物,不自觉的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去养他。但接下来,你就得考虑,这样的念头,你能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一如往昔,不弃不离呢? 

老子云,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认为天下事不难,最后,你所遭遇的困难更重。天下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都不可以随便,连对自己都不能轻诺。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想做大丈夫,救这个国家,劝他慢慢来,先救自己,有能力再扩而充之;否则自己都救不了,随便吹大牛,就是轻诺。

正如《红楼梦》贾宝玉对自己的描述,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许多人,甚至几乎所有的人,活了几十年都还在这两句话中,违背了老师朋友们所规训的道德,一无所成。

我们年轻人都应立志,结果,几十年都没有做到自己所立的志向,这也是轻诺。所以,人生要了解,天下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重视天下事;他不但不轻视天下事,也不轻视天下任何人。因此,才不会有困难,才能成其为圣人!

所以四端是善行,是好的,明知道而做不到,那就要在起心动念,以及日用平常之间多加检点。要能迎难而上,要不断的修养自己,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