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个所在之“在”||吴宝平思想与作品的魅力

 水里画外美术馆 2020-09-21

吴宝平(川枫)

广东梅州客家人,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研修,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研修。自由艺术家,中国美协会员,广东水彩研究会会员,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2015年12月水彩作品《几个果》参加广东2015水彩画大展 银奖

2015年9月水彩作品《品相 — 宝贝》参加“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1月水粉作品《那时代》入选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2014年4月水彩作品《断》参加“泰山之尊”全国山水、水彩画展,优秀奖

2014年4月水彩作品《于无声处》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作品展

2013年12月水彩作品《角落,久久遗忘的歌》入选广东省第六届水彩粉画展

2012年9月水彩作品《博物---水车窑》入选广东2012青年美术大展

《品相-观自在》160cmX160cm 2017

《品相——观自在》,关于画中话!

绘画是什么?

绘画不是什么,绘画是怎么!

祭神如神在,而况画艺更应揣摩那一个所在之“在”。王肇民画论“真实则美,有力则美”,何为真实有力?由内而外之精神张力是也,可知王先生审美倾向在追神品。神者,精气神一体,如范宽式“一画定乾坤”。此路画风,反复堆叠,力道山焉!如黄宾虹,弗洛伊德等等。能妙神逸,我认为神品可与逸品无关!

能妙神逸,应该拆分为“能神”与“妙逸”两条线索,前者是阳,山之仁;后者是阴,水样智慧。能,逞能蛮强,故在神之下;妙,小聪明之嫌,而臣于逸也。

今人多有才子弄笔以为奥妙,见好就收,是迷信天外有仙?画者应不取虚招,苦求深意,岂可迷于表面?

此画有别名,以文化切入,曰:《博物——在大英!》壁画部分是明代清凉寺“法报化”三身菩萨,关于历史遗痕,当年刮分墙面的遗恨犹在。中置辽代阿罗汉塑像,盗于河北易县。两件国宝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人们怎么看待这段历史?文化者须有大格局观照,观者且勿急于从民族自尊心的角度血喷。我想佛教与文化,面向是世界的,我的博物系列,只是回到历史的器物本身,笔画虔诚!

《品相——观自在》,品相由来,是作者个人的体验感悟,境界切入,即宗教哲思式审美与旧物残损的历史怀旧。相者,像也!《觉林菩萨偈》云,“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空性),“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依体起用,相有品)。“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境界在悟不在言说,但今既然画题为名,姑且任性为之。人生之自在,分三个层面:欲望自在、知识自在、境地自在。

所谓“财、色、名、食、睡”,戒欲不在灭欲。欲亦是缘法亦是存在,所以欲望自在,不难参透。知识自在者,是对欲望自在的提升,此等众生知性识性具足聪慧,有人天福报。然此等自在非究竟,乃因众生易得妄想,即妄念自在之危机周而复始。境地自在,顾名思义,境地在于修行,人生、人性、生命的参悟无处不在,即生命之大自在!

观自在,应念“观”、“自”、“在”!

 文/吴宝平(川枫)

吴宝平作品欣赏: 

《博物-水车窑 》水彩作品 110cmX130cm 2012

《断》水彩作品 125cmX130cm 2012

《于无声处》 水彩作品 130cmX175cm 2013

《生命之树 绿得发青》水彩作品 150cmX180cm 2014

《住相,大人先生》水彩作品 130cmX170cm  2014

《那时代》 80cmX180cm 2014

《如织岁月》水彩作品110cmX170cm  2016

《如织的歌》水彩作品 110cmX150cm  2015-2017

《品相—宝贝》80cmX180cmM 2015

《酌》水彩作品 110cmX175cm 2016 

《小卖部》水彩作品 130cmX180cm 2017

《局》水彩作品 130cmX175cm 2016  

《角落之歌》水彩作品 130cmX180cm  2017

《枯铁,视界》水彩作品 100cmX200cm 2014

《颓垣》水彩作品 90cmX180cm 2018

如果您希望收藏艺术家吴宝平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