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停止与伴侣的指责内耗?(下)

 昵称535749 2020-09-21
发布时间:2020-09-13 


我邀请夫妻一起去探索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聪慧的妻子很快觉察到了他们之间的卡点,就是她自己的情绪。她很容易因为丈夫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就感觉异常愤怒。但是她常常把这些愤怒压抑在内心很深的地方,内心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你这么伤害我,我不说出来你难道看不到吗?

然后冷战模式就会打开,会对丈夫冷着脸,小事情就开始指责和抱怨。最后好几天过去了,自己从困扰中走出来了,丈夫竟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同时看到自己对丈夫有很多要求,她的潜台词是:

为什么你就不能接纳我的感受?

为什么你不会理解我?

为什么你老是不考虑我的感受?

所以妻子邀请我和她单独辅导。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妻子内心深处“为什么”背后就是“应该”和“一定要”的模式。

比如:

你应该多理解我就好了!

她会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她觉得自己应该很努力才可以。她一直工作非常认真和积极,做什么尽善尽美,让自己好辛苦,甚至后来因为这种极大的内耗,工作中的一个挑战,她感觉内心没有能量面对,后来就专心在家照看孩子。

同时她也会对他人有很多苛刻的要求和期待,她感受到自己好像很容易就陷入到了一个小巷子走不出来。她还提到,因为这些僵化的规则,她很难去和别人开玩笑,做什么都有板有眼,一直把自己的心绷得紧紧的。

我们陪着这位女士回顾了造成她这些完美主义和苛刻模式背后的经历,她看到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她在特别需要陪伴和温暖的年纪,但是父母要出去打工,有时甚至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

每次父母回来之后和父母要走之时,她会回避父母,一个人在老家的墙上蹭着自己的脑袋,而不愿意去面对父母。她内心感受到矛盾、悲伤、愤怒和压抑。她把这一切挫败在小的时候都归因为自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在自己身边。

后来她可以很稳定的呆在父母身边,而父亲暴躁的脾气,对自己的指责让她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信念:“爸爸这样对我,都是我不好”自卑的核心信念和“我一定要很好,父亲才会喜欢我”的生命假设

我们一起陪伴她看到这些潜意识的创伤,学习倾诉它们而不是压抑他们,面对而不是逃避。

当她一方面抚平了这些创伤,另一方面开始面对她内心那些“应该”和“一定要”的绝对化的僵化要求模式,她变得越来越开朗起来。她心中的负向情绪开关变少了,不再那么敏感和脆弱 。

当她越来越有力量的时候,她和丈夫的关系和沟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人都容易被这种“应该”和“一定”的模式所累。

比如,如果我在写这个案例总结,我内心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把这篇总结写的非常好,我应该要给我的读者呈现一个完美的阅读体验。

那么我在写的时候就会体验到患得患失的恐惧感,会好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大家不喜欢我的文章。

而“把这篇文章写好”“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如果我们把美好的愿望变作要求和期待,就会作茧自缚,会产生许多困扰和烦恼。

如果把这种要求和期待过度的对待自己,会让自己失去了自在,很容易处在焦虑中。如果把这种要求和期待过度的对待他人,就会造成内心很多的愤怒和失望。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执念,学会对我们的执念松绑,可能才会让我们把情绪的方向盘抓到自己手里。

我看到在夫妻关系和沟通中,有一些矛盾可能需要我们学习正向的沟通方式。但是如果夫妻之间情绪上有短板和漏洞,可能我们学习到再多的沟通模式,再多的冲突管理技巧,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我们很容易因为情绪而忘掉那些技巧。“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此时,可能需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那些不安全感,同时改变我们内在的模式,这些沟通方式才可以起到作用。

所以,模式的改变,安全感的提升,才可能从根源上对夫妻的亲密关系品质有持久和稳定的帮助。


作者:高晓墉(20年心理咨询实战经验)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