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们内心的冲突
2020-09-21 | 阅:  转:  |  分享 
  
我们内心的冲突



基本冲突导致人格分裂



基本冲突产生于矛盾的态度中。

基本冲突是神经症的核心,也是能动中心。

屈从型人格表现为亲近他人



对于温情和赞扬的需求很突出,特别是对伙伴的需求十分明显。

回避他人的不满,逃避争执和竞争。

具有依附性,下意识的以他人的看法来评估自己。

主要倾向是恐惧,具有强制性和盲目性。

攻击型人格表现为抗拒他人



利用他人,控制他人以及使他人利己。

总是直抒己见,对别人颐指气使,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更懂得保护自己。

排斥不仅是同情和友善,还有它们的变异形态:服从和阿谀。

主要倾向是焦虑,同时也具有强制性和盲目性。

孤立型人格表现为远离他人



远离自我。对感情麻木,对自身处境以及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毫无认知。

自我的旁观者。内心需求是与他人保持一定的感情距离。

需求和言行遵循一个准者:不参与。

绝对独立。渴望强大和保护隐私是服务于这一需求的。

自我孤立最大的功能在于克制基本冲突,使其无法发挥作用,是自我防御方式,可以极端且有限的应对患者的内心冲突。

主要在于敏感程度,同时也具有强制性和盲目性。

理想化意象是无意识的



如果神经症患者有意识地要让自己相信理想化意象,那么他就真的会对意象中的一切深信不疑,甚至会觉得犯的错都那么神圣。

理想化意象是静止的,僵化不变的。除了取代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自信和骄傲,还会取代真实的理想。

理想化意象愈复杂和僵化,所掩藏的冲突就愈严重。掩藏患者不愿接受的冲突。

可以激发患者的创造力,变对立为和谐,至少在患者看来冲突已消失。

理想化意象是患者试图解决基本冲突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主观性极为强烈,能够把分裂的人格进行重组。但是本身根基不稳,绝大部分都是虚构的。

理想化意象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恐怕是疏远自我,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压制,必然会导致与真实自我的渐行渐远,形成了神经症的基本特征。

外化作用完全抛弃了自我



患者不但会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还会认为自身感受源于他人。

患者会感到无比空虚,并因此痛苦不堪,更重要的,空虚感会出现错位,不会好受到精神上的空虚,而会在生理上不够充实。

自我愤怒的外化形式



对于自身的愤怒演变为对他人的愤怒

持续遭受恐惧感的侵袭,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将注意力转向生理机能的失调,但通常,患者会把引起精神问题的责任推给生理机能失调,进一步认定引起失调的原因来自外部

患者对外界束缚极为敏感,即便这种束缚微乎其微。

患者身上时常带有自我毁灭倾向。外化作用的本质是一种主动毁灭自我的过程。

和谐假象通过盲点作用掩饰和排斥冲突,免于被意识捕捉



盲点作用的条件



对自身感情失去知觉

只关注生活的局部,忽略了其整体性

借助逻辑推理实现自我欺骗,达到合理化作用



制造人为的和谐

强化了主要倾向,缩小或演化所有可能暴露出冲突的因素

强烈的自我克制,作用是为了防止矛盾的情感爆发出来

自以为是的利器,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内心的疑虑和外来影响

善变,变化无常。

用犬儒的思想武装自己,认为伦理道德一文不值。

恐惧感背后尝尝隐藏着疯狂行事的冲动,而又不带有一丝罪恶感



害怕精神失常的恐惧主要源自无意识的愤怒

害怕失衡的恐惧这类恐惧很隐蔽,外在也很模糊,诱因也很多。

害怕暴露自己的恐惧恐惧感表现得也很模糊。

害怕改变自己。



船到桥头自然直,该来的自然会来

认为改变迫在眉睫,不管不顾直接插手

只有直面恐惧,人格才能真正统一起来。

人格分裂



冲突的存在会消耗人们的生命力,不仅因为本身很折磨人,还因为人们注定会不自觉寻求各种解决之道,而这些解决之道又都是无用功。

精力损耗和浪费源于严重的心理紊乱,即内心的冲突



犹豫。不管是什么场合,什么事情,患者都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总是摇摆不定

毫无效率。因为内心冲突的阻碍,患者无法将能力发挥出来,从而导致行为毫无效率。

懈怠。持有懈怠心理的患者总是自责,在这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不甘。主观能动性几乎为零。

冲突分裂我们的道德观,整体性被破坏后,人的真诚度便会降低,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便会增强。

伤害别人的因素贯穿各类神经症之中:无意识的假象



爱的假象。不仅会表现在亲情和爱情中,也会表现在性关系中。

善的假象。

无所不知的假象。

真诚的假象。

痛苦的假象。

无意识的自大倾向

立场不坚定,以及因此造成的其他方面的不坚定

患者不愿承认内心冲突是一切麻烦和痛苦的根源,只有患者认识到后果,才会明白只有由内而外的做出改变,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绝望感



患者不再关注自我,而将生活的重心置于自身之外,于是他的生活便失去了原动力。

阻力,囊括了协助患者维护人格统一的全部因素。推动力,则是源自内心的建设性力量。

虐待狂倾向



在彻底失去希望之后,有些患者的破坏性凸显出来,并尝试用某种方式来发泄,我们称之为虐待狂倾向。

患者的虐待倾向行为可能是有意识行为,也可能是无意识行为,重要的是对虐待他人持有某种渴望和诉求。

虐待狂的表现形式



一心想控制和束缚他人,特别是自己的伙伴

玩弄感情。

损人利己。好处却常常是假想的,只是对利用他人有某种渴望,并视为乐趣。

鄙视他人是无意识的,但不信任他人却是有意思的。

虐待狂的形象:认为自己不受待见,命中注定不会成功,于是自暴自弃,盲目的报复

绝望之人也拥有执着的追求,只不过他追求的并非自由或者自我完善,而只是毫无意义的替代品。

破坏行为的背后,藏着一颗痛苦不堪的心。

解决冲突



真正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改变制造冲突的因素。

细致地观察患者所做的各种无意识的尝试,以及这些尝试对其人格的影响。

解决冲突本身。帮助患者摒弃一切虚化假象,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真实情感,继而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

生活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的冲突。



















14







献花(0)
+1
(本文系Office张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