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2020-09-21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原文: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
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注释:①雄:比喻刚劲、强大。②雌:比喻柔静、谦下。③溪:《尔雅·释水》“水注川曰谿。”意思是流入大河的小河
。“谿”是“溪”的异体字。④婴儿:指婴儿的状态。⑤式:楷模、范式。⑥忒:差误。这里指不符合“道”的误差。⑦无极:形成宇宙万
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⑧荣:荣誉,宠幸。⑨辱:侮辱、羞辱。⑩谷:山谷、峡谷。?朴
:未加工的木材。这里指原本纯朴的状态。?器:制作的器物。?官长: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韦昭注:“官长,长官也。”?大制不
割:大制,大型建筑,如房屋,宫殿等。割,分割。此句译为:大型建筑不需要分割朴木,也就是做栋梁是不需要分割朴木的。这里指能担当国家重
任的人。译文:知道雄的全部特征,却遵守于雌的特征上,甘愿做天下的溪水。甘愿做天下溪水,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开,从而回复到婴儿般的状态。
深知白的全部特征,却遵守于黑的特征上,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就永远遵从永恒的“道”,不出现任何误差,从
而回复到无极的状态。懂得荣的全部特征,却遵守于辱的特征上,甘愿做天下的峡谷。甘愿做天下的峡谷,永恒的德才能完备,从而回复到自然真朴
状态。朴被分割后做成各种器物,圣人用这些器物,这些器物就成为了各级长官。所以,大建筑是不分割朴的(国家需要纯朴栋梁无需分割)。本章
分两层。第一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
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有了解、理解、把握的意思,雄,雄性。“知其雄”,对雄性的特征不仅了解、理解而且全部把握。守,这里有遵循,按照的意思。“守其雌
”,按照雌性的特征行为。“为天下溪”,做天下的溪水,趋下、处下、安下。知雄,守雌,为水(上善若水)。这里的关键是“知雄”,把握雄性
的特征和规律,把握雄性在什么时间,在怎样的一种状况下,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当然这是一种比喻。刚强,好胜,趋上,强硬等都是雄性特征,但
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又有不同的表现。深一层理解“知其雄”,就是把握人性特征。把握了人性的全部特征,也知道人性在什么样状态下有什么样表
现,就遵照“道”性化解和消除人性特征中不符合“道”行为,人性便只好被“道”性征服,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谁还与之争?为水,常德就不
离,就可以复归到婴儿般的状态。“复归于婴儿”,处在婴儿那种状态,婴儿和谁争?谁和婴儿争?“复归于婴儿”,婴儿,就是不争的状态,即复
归于不争的状态。把握人性,遵守“道”性,回归到不争的状态,这或许是老子的本意吧。第二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
不忒,复归于无极。”把握“白”的全部特征表现,遵守“黑”特征表现,做天下的范式。这里的“白”是指人性中显露出来的那些“白”的特征表
现,这里的“黑”是指人性中显现出来的“黑”的特征表现。比如,人们大多都希望有一点名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希望说话有人听,希
望有一些钱财或地位等,这些(当然不只是这些)就是“白”的显现。而人们不希望一点地位也没有,一点财产也不存,总是被人贬低着等,这些(
当然不仅是这些)就是“黑”的显现。通晓人性中“白”的表现,而又不守“白”,却去守它的反面“黑”,多么智慧!做天下的范式,常德就没有
误差,也就是常德就会丝毫不差地遵循常道,遵守常道,自然复归到无极的状态。第三句:“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把握“荣”的全部特征表现,遵守“辱”特征表现,做天下的峡谷。这里的“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荣誉,如受到的奖赏,得到重用等
;这里的“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受到委屈,受到埋怨,受到玷污,受到埋没等。深深懂得“荣”,却甘愿守“辱”,这是怎样的涵养?做天下
的峡谷,常德才完备;常德完备,自然复归到淳朴自然,完全符合“道”的状态。这三句话,老子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结合上一章,就容易理解了
。在上一章中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并指出了救人的方法:“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这个方法老子认为还比较笼统,具体怎样做,大概还是一
头雾水。这一章,老子给出了救人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善人怎么样做不善人的老师。善人做不善人的老师,不是靠说教,而是行不言之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就是具体方法。并且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复归到“道”
性:“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复归到不争的状态。“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复归到无极——常的状态。“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复归到淳朴自然——“道”性的状态。第二层:“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分散后做成各种器
物,圣人用这些器物,这些器物就被任用为各级官吏。掌管国家需要栋梁,栋梁自然不会被分割。这一层紧承上层,还是就善人而言。那些常德完备
,复归于朴的善人,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把他们任命为各级官吏。这仍然是善人为不善人之师的途径。那些常德完备淳朴自然,一切都尊道而为的善人,要承担起掌管国家的重任。这更是善人做不善人之师的途径。如此,乱则治,社会就会安定。这一章老子阐述了他以道治国,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治国方略。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