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芜湖、蚌埠被委以重任,安徽三核城市格局大幕开启

 城市帝国 2020-09-21

今天,安徽自贸区出炉,合肥、芜湖、蚌埠三城上榜。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安徽经济将以这三座城市为中心展开,其它城市都是配角。这和我之前的预料基本一致,只是淮南被蚌埠取代,作为皖北的代表。今天就聊聊这三座城市。

一、合肥

给合肥的任务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未来显示、量子信息、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等高端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合肥的任务看似艰巨,其实比芜湖、蚌埠要轻松的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电子显示本来就是合肥的强项,相关产业都已经有领军企业,合肥要做的就是继续大力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引入蔚来汽车之后,合肥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其也具备了不俗的实力。总的来说,合肥这几年的发展很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已经走在了自贸区规划的前面。

合肥现在最大短板是缺少大集成企业,即类似于华为、小米、苹果这样的产业链终端企业。大集成企业是产业链的终点,是产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和方向,围绕其运转的产业链企业多达几千上万,一个全球性大集成企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堪比一座新一线城市。合肥要想更进一步,冲击全国前十,必须培养出这样的终端集成企业,其能量堪比再造一座合肥。

可能诞生新的大集成企业的领域有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智能汽车、航空、跨境电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正好也是合肥的强项。

合肥需要自己的“华为”、“阿里”!

二、芜湖

给芜湖的任务是:重点发展互联网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跨境电商、航空航运服务,打造江海联运物流枢纽。这个定位基本符合芜湖当前的产业结构,并无新意。

我个人认为,芜湖物流枢纽不能芜湖自己搞,要把沿江的马鞍山、铜陵、安庆集合起来一起搞。芜湖最好能拿到整合安徽沿江各大港口的权利,这样江海联运物流枢纽才有成功的可能。

产业方面,芜湖现在处于瓶颈期,关键是缺少高端智力支持。我有两点建议:1、申请组建华东电子科技大学;2、与阿里达摩院、华为达成合作,最好在芜湖开设分院或研究中心,以及产业化基地。如果这两件事做成了,芜湖这几个重点发展的产业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以芜湖三线城市的实力,操作起来有难度。

三、蚌埠

蚌埠的上榜有点出乎我意料,我本以为会是淮北或者阜阳,但这个结果也可以理解。我的解读是:阜阳落选是因为位置太偏,整个西北就阜阳一座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而且阜阳工业基础薄弱,建设自贸区的难度比较大;宿州落选的原因是距离徐州太近,设置自贸区也很难竞争过徐州;淮南落选的原因是与合肥太近,而且代表皖北太牵强,蚌埠则勉强可以归入皖北。

蚌埠自贸区的定位比较简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而蚌埠三家上市公司中两家正好对应前两个业务。这也是蚌埠入选的重要原因吧。

蚌埠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徽大城市,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早在解放前就已经是皖北重镇。虽然蚌埠近年有点名声不显,但它仍然是一座先天条件很不错的城市:

1、交通

铁路:蚌埠最重要的铁路就是京沪高铁和合蚌高铁,缺少淮安、盐城方向的横向高铁,枢纽地位比之普铁时代降低了不少。

公路:境内有京台高速、宁洛高速、蚌合高速、徐明高速等。

水路:蚌埠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通行千吨级船舶,直达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山东等数省,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

综合来看,蚌埠的交通没有短板,水陆空齐全,比宿州、阜阳有交通优势。

2、区位

蚌埠位于安徽中部偏北,距宿州90公里,距阜阳150公里,距淮南不足50公里,建成区相距更是只有28公里。蚌埠自贸区,某种意义上是与淮南共建。未来蚌埠和淮南肯定会走向一体化,成为安徽皖中经济带的核心。

蚌埠相比宿州、阜阳,最大的优势是距离长三角核心区更近,距南京160公里,距合肥110公里,更容易融入长三角经济区。

3、人口和城区

常住人口341万,比去年增加2万,人口正增长,城镇化率58.6%。蚌埠城市基础较好,主城区、怀远县基本连为一体,建成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0万,是安徽比较大的城市之一。

4、经济实力

2019年蚌埠GDP为2010亿,位居安徽第七,与安庆、马鞍山实力相当。蚌埠是安徽老工业基地,原本工业基础较好,近年工业转型较慢,综合实力大不如前。

综合来看,蚌埠与芜湖、合肥相比有较大差距,凭一己之力,很难承担起自贸区的建设重任。我建议把蚌埠、淮南、凤阳合并成“淮河市”,通过自贸区进行产业升级和城市整合,未来未必不能成为安徽第三股发展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