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示弱

 穷则思变001 2020-09-21
人的一生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式子,一个答案多种解法,就好似生活的旅途中总会遇见各种十字路口,你的选择也会变得"五花八门"。

我们的内心总是会期望变"强",仿佛"弱"就是无能的最佳代名词,我们也总会不自觉的去赞美和崇尚那些"勇"而"强"的人,但是,往往有时候"强者示弱,弱者逞强"的生存法才是最好的。

"强"者,并不是在为人处事中处处都要显示要强。古有韩信,能够容忍胯下之辱,卑躬屈膝,面对羞耻,他藏住了自己锋芒的"羽翼",他是懦夫吗,他不强吗,他只是心中胸怀大志罢了,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了自己心中的远大理想,这一点不好的插曲又算什么。



示"弱"者,避其锋芒,养精蓄锐。鸿门之宴,危机四伏,各种明枪暗斗纷纷上演。宴席之上的刘邦,唯唯诺诺,表面示弱,恐惹杀身之祸;反观项羽,春风得意,自恃清高,狂妄自大。结局如何呢,还不是当年的弱者坐上了那至高无上的宝座,昔日的西楚霸王却自刎江东,弹指之间,辉煌尽散。

强者示弱,视为大智慧也。王阳明这一生用兵的精华,"示弱四诀"曾这样讲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非常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自小天赋异禀,志存高远,想法与常人不一,熟读各路学派,对儒家、佛家等都颇有成就,他也酷爱军事兵法,曾发誓一定要精通兵法大道,将来为国效忠。

王阳明的军事谋略还是颇有建树,他的"示弱四诀"看似简单易懂,实则不易实践。真正的高手,不会在比自己强好几倍的劲敌前面,硬碰硬,与对手扛着,人要学会假意示弱,学会隐藏自己真实的实力,慢慢的养精蓄锐,然后再后起勃发,一击即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当年宁王朱宸濠肆意发起叛变,王阳明随即赶往吉安,准备出兵征讨宁王,但此时的王阳明手中并无实权,兵力严重不足,待朝廷官吏前来帮助时,开始征调军粮、制造一些较好的兵械船只以抵御强敌。



一开始,王阳明便来了个计策,他假装传檄到各地,直到江西勤王那里,在南昌各地张贴了假檄,用来迷惑宁王,大肆宣扬朝廷准备大举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让宁王深信不疑,迟迟不敢发兵攻打,王阳明用这段时间赶紧征集兵力。

待宁王缓过神来时,才知道南昌并无大事,这只是王阳明的示强计谋,随即下令攻城,直逼安庆。但这个时候王阳明早已集结兵力,往宁王老曹南昌发起了进攻,这才迫使宁王又返回南昌进行回援。



当时王阳明并没有考虑救下安庆,因为他知道:"如果救安庆,我军将与敌军正面作战,双方定会相持许久,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也会在此时乘虚而入,那倒时我们也只会陷入两难之地"。

正如王阳明分析的那样,在宁王回援的路上,鄱阳湖附近,王阳明迎头回击,与宁王在此死战三日,长途劳累、兵力衰败的宁王,最后战败被俘,王阳明此战大获全胜。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这件事上,最大的功臣肯定是王阳明了,但是自古朝野之中,明争暗斗、暗箭伤人的戏码比比皆是,当时朝中奸佞小人不屑王阳明功绩,怂恿武宗释放宁王,他要自己抓宁王,以显示自己的尊严。



武宗不明是非,责怪王阳明擅自拿下宁王,扫了自己的颜面,可王阳明心里清楚,若放人日后必有一患;若不放,定会落下个顶撞圣言的大罪。

王阳明也是个实打实的忠臣,在他心里国家的安宁胜过自己的荣誉,于是将此次的功劳全都推给了太监张勇,这才逃过一劫。

舍一时的快乐,忍一时的耻辱,凡事以大局为重,才会活的通透一些,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天地。王明阳就是这样一个豁达的人,他的心学几乎贯通了一生,无论是做人,还是打仗,心学之术亦是作战之术。

希望此文能给您的人生一点有用的指导,谢谢观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