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此词很冷门,却感人至深,词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文化点心铺 2020-09-21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什么样的诗词才算得上是一首好诗词?好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多数读者都喜欢那些看起来很美、读起来很动听的诗句。比如说“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些诗句流利婉转、声音动听、词藻华丽、场景漂亮,确实很容易就感动读者,走近读者的心。然而,写得很美的诗,真的就是好诗吗?如果一首诗只是读起来很漂亮,却没有很深的内容在里面,诗里面感情的真实程度也不够,那么,它就算不上是一首成功的好诗。

一首成功的好诗,不仅要让人有感动的力量,而且还要把这种感动的力量表达得恰到好处。前者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后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南唐后主李煜后期的诗词,无疑将两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因此几乎首首都是经典,例如这首《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全词如下: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提到李煜的经典词作,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些词句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位诗词爱好者的心中,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相对而言,这首词《乌夜啼》就显得有些冷门

尽管如此,这首词却依然感人至深。词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这是一首秋夜抒怀之作,没有用典,没有精美词藻,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更没有细致的描写,有的只是一种孤独、感伤、落寞、空寂的氛围。词中一切,看似朴素明白,却又让人无比困惑、痴迷。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真的是特别善于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词作上片一开篇“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仿佛一出戏剧一样,缓缓地拉开了帘幕,从帘幕后面走来了抒情主人公。时间、地点、场景,寥寥数语,便介绍得一清二楚。其中,“飒飒”二字,词人用来形容秋声,可想而知,昨夜的风雨是多么猛烈。

然而,除了这嘈杂令人心烦的风雨声,词中似乎再没有其他声音,也是如此的寂静清冷,人是如此的孤独,真是一开篇就让读者抽了一口冷气。处在这样场景中的词人,定然也是无法安眠的。“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对夜不能寐的人来说,蜡烛真是最好的陪伴。

词作写到此处,一个孤独难眠的诗人形象便呼之欲出了。蜡烛燃烧殆尽,用于计时的滴漏也已漏尽,诗不停躺下,坐起,坐起又躺下,思绪烦乱。此时的诗人是无比清醒的,他熬到“烛残”,听得“漏断”,一夜未眠。但同时,他的内心也是非常烦乱的,很不平静的。

那么,他烦乱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便引出了下片的感慨。“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在古典诗词中,“流水”与“梦”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短暂,转眼而逝。这是最一般也最普遍的人生感慨。可是,对于不同的人,其中包含的人生体验却各有不同,这也是李煜词能引起后世众多读者共鸣的原因所在。

诗人从昔日尊贵的帝王沦为如今的阶下囚,其身份之巨变,其中的悲愤与痛苦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词人时常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在梦里,人生之路是那么平坦没有忧愁,还能时常去。可是,人生的烦恼并没有因此摆脱,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这首词,很明显,与李煜后期其他词作风格一样:情真意切,质朴动人,将自己失去国家和亲人之后的悲苦与孤独毫不掩饰地宣告了出来。此外,他还将自己的人生感慨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说出了普通人常有的感受。因此,这首诗虽然思想情调不高,却依然能戳中无数人的心,引发人们的共鸣。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