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在分手或离婚后,不哭也不悲?这是正常心理

 说爱情感 2020-09-21

前些天一名读者留言问我:老师,我和男朋友分手了,那天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选择了第一次见面的咖啡馆,他主动提出来的,我也接受了,我们结束了两年多的情感。

刚认识的时候爱的有多死去活来,那么之后就吵的有多波涛汹涌。离别的时候,我俩谁也没有哭,我始终没有回头,请问老师我们这种心理正常吗?还是因为爱情麻木了?

我见过很多类似于这位读者一样的真实案例,两个人很平静的分手,有些是恋爱了好几年的情侣,有些人是共同生活了多年的老夫妻。

当一方或者双方共同提出分手或者离婚的请求时,真正意义上大哭大闹的人少之又少,这可能与我们印象里,双方分手就必须大哭大闹的行为方式大相径庭。

为什么有些人在分手或离婚后不哭也不悲?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正常的心理。

错误的爱,才会导致伤害

武志红教授说过:“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无论分手还是离婚,其实都是人们为了摆脱错误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没有任何一个人会选择如此。

当一段关系一直处于互相伤害的状态,其实就无形之中消磨了对方的耐心和爱,当所有的美好都被愤怒、焦虑、厌恶所吞噬,那么显然这段关系就会走向瓦解。

分手或离婚都只不过是当事人的一种新的救赎,对于他还是对于她,这无非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悲和哭”里面涵盖着对于关系的不舍以及对曾经美好记忆的追忆,显然当这一切被消极的情绪和回忆所填满的时候,能够激发起人们感怀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大多数人也有过爱与被爱的经历。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渴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的身上。那时,我们就是在摧毁对方的真实存在。”

在很多离婚的案例中,我发现最后能够真正选择离婚的人他们都非常平静,因为在这段近乎扭曲的关系里,二人相互折磨,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初心,不管是摧毁自己还是摧毁对方,这都是痛苦的。

情绪克制,外在的平静

卡伦霍尼说过:“他“伪装”这种破坏性冲动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外界的某人或某物。从逻辑上讲,敌对冲动所投射的对象,恰恰正是这些敌对冲动所针对的。”

不哭不悲实则是一种潜意识下压抑的冲动,看似是一种外在的平静。

很显然,这种由自我对外界产生的平静感,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二次的伤害。

流泪本身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启动自己面部所有的肌肉,泪腺开始工作,由哭到抽泣,最终会使得我们的情绪越来越崩溃、无助,加重了内心的悲伤。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自我抑制”是一种常态,接受当年无法改变的格局,给双方保留最后的一丝尊重和勇气。

就像歌词中所说的那般:“分手应该体面,谁也不要说抱歉。”

也许我们都很悲伤,也许各自也很不舍,但是二人实则没有了继续在一起的勇气,那么对于双方来说不悲不哭,对于谁来说都是一种好的散场方式,也是最成熟的方法。

当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选择各自安好的时候,在外人看来,不哭不悲的人是没有任何情感可言的,那么排除二人不是真爱的关系之外,无外乎是以上所说的两种心理。

那么在分手或者离婚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摆脱错误关系所带来的心灵创伤,不要过分沉溺于眼下的痛苦关系中,更不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她或他为什么选择离开我,我要如何挽留。”

这种无休止的思想,只会让人越来越颓靡,我们应当展望于未来,着眼于当下,开始新的工作和新的爱情。

时间和新欢会让我们忘记过去,彻底放下内心的悲伤,而不是始终活在“习得性无助”的绝望中。

除此之外,分散注意力,无论是求助于家人还是求助于朋友,摆脱当下的孤独无助感,通过沟通或者旅行等方式让自己暂时摆脱焦虑。

分手后不哭不悲的人在我看来才是一种洒脱,爱过的时候轰轰烈烈,无愧于心,不爱的时候各自安好,一别两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