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点破中国的这一历史现象,几乎道尽古代王朝更迭的秘密

 人众众人 2020-09-21
当我们在翻开中国王朝兴替历史的时候,就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仿佛是历史的重复,就是:在历史中,大多数朝代的统一,那些能成事的朝代,都是以西北伐东南,就只有项羽和朱元璋是例外!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近代,道理都几乎一样的是秦始皇和刘邦都是由西攻伐中原,而三国时曹魏一统中原,还有隋唐宋元清都是由北向南攻伐。要是说到"成事者"的话,那么久唯独项羽和朱元璋,他们都是从南打到北最终灭掉了敌人的,可是诡异的是,当项羽在楚汉争霸中失败,朱元璋死后的朱棣靖难,最后明朝也迁都到了北京。
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一个历史的规律,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史学家司马迁给总结了出来,他可以说是一语说破了真相。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夏商周开始,中国的王朝兴替就遵循了这一规律进行。司马迁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毫,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也就是说,从夏朝开始一直到现在,司马迁说的这句话几乎是灵验了4000余年,几乎算是道尽了4000年历代王朝更迭的秘密,除了项羽和朱元璋这两个特例。对于司马迁的这一总结,其实在中国2000余年的历史上,像是一个预言,被证实几乎是正确的。现今,对于西北伐东南更能统一中国的结论,算是已经家喻户晓了!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有一个结论,就是为什么西北伐东南能成功,可是反过来之后却几乎都失败了?有这四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点、东南的物产丰富,所以这造成了东南的政权统治者对西北的贫瘠之地提不起兴趣,可是对于西北的人民来说,正是因为西北的环境恶劣,加上物产贫瘠,所以他们就需要东南的资源,这往往就是他们打下的动力。
第二点、东南的气候温暖,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东南物产丰富的条件之下,使得此地人种的身体不够强健,而他们的进取心也不足,相比之下的西北人种,他们身体更为彪悍,更富有侵虐性。
第三点、对于西北方向来说,这里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骑兵!而相比于东南方向来说,这里却鲜有马匹,就算是当地养马,马匹的质量跟西北相比也是有差距的,所以当东南和西北发生碰撞时,东南方向就往往会失败。
第四点、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当越往西北去,就会发现海拔会越高。所以从西北往东南攻打起来的话,就会越打越顺,当海拔逐渐变低之后,就会觉得越打越轻松。反之,当从东南往西北攻打,就会觉得越打越困难,就如同轻度的"高原反应一般"。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历史上才会发现出这一奇怪现象,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就能做出这一惊人的总结和语言,不得不说天才的眼光显然不简单,不但能总结出之前的2000年,还能对未来的2000年作出预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