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有城府谨言慎行是老成持重,是人生经验的沉淀和世道的磨练,也是一种修炼,为人处事的一种境界;不但可以规避人生路上一些祸从口出的事端,也是谋大事成大事者的应有素质,和没有一定的涵养人生难以刻意追求达到的层次。
二、与之相反的,心里存不住一点事,口无遮拦的人,虽然常常以心直口快为人称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时常会成为人们不敢深交推心置腹的人,在职场上也会成为领导谨慎重用的对象。更会常常成为祸从口出咎由自取者。这种人如果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应即早自觉意识到,图早不图晚,自我纠正,避免陷入“性格决定命运”的魔咒,方是上策。
三、按照“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的逻辑,有些是非之事,其实不知道为最好,知道不说甚至就已经麻烦缠身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事涉及到触犯法律问题,如果“知道不说”就不是原味的“知道不说”那么轻松了,而是知情不报上纲上线的问题了。所以,在这种语境下“有些事知道就好,不必多说”就不太适用了。
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们人生处世待人接物的祖训之一,为了自己洁身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规避一些自己觉得人品有些问题不三不四的人,是自己人品层次的体现,用一句成语沾皮烂肉来讲,“远小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以免在自己不自觉中受到牵连。
五、还有一句俗言:“能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对于人品有诟病的人,以”敬而远之“冷处理,也是一种一般问题上的自我保护方式。但从严格公民觉悟意义上来说,一定要根据对方是属于道德或是法律问题,保持一个严肃的度,否则就会成为”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中的一个准纵容者。
总之,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处理,没有千篇一律。日常生活中既要注意“话不投机半句多”,又要注意交朋结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注意自己人品形象,又要兼顾公民的责任义务,做一个为社会积聚正能量的人。
2020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