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的春秋时期,为何称为春秋,除了《春秋》史书,还有深层解释

 人众众人 2020-09-21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我国长期处于群雄争霸的时期。我国史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是一个时期、战国是另外一个时间,两者之间的分界点是三家分晋。对于春秋的命名,很多人想到了当时鲁国的著名史书《春秋》,以书命名,显然是彰显了这部史书的历史价值,但是春秋的命名还有一个深层含义。
周朝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并分封诸侯。诸侯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边界地区常年征战。诸侯的私家势力大于周朝天子的势力后,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也就进入了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有140多个,但是各国之间的面积、势力却是大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兼并战争,这一时期的中国,战火不断,但也涌现出了诸子百家的繁荣。
春秋时期,势力强大的五个国家分别是齐、晋、楚、秦和鲁。其中鲁国是孔子的故乡,这里的人文思想发达,是儒家圣地。鲁国的史官将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同时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进行整理,因此形成了史书《春秋》,这部史书也由孔子亲自修订,更加提升了内容质量。
与其他记录相比,鲁国《春秋》是这一时期保存最为完整、记录最为详实的史书,记载的时间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约二百四十年历史。而春秋时期的持续时间长达300年,两者的时间吻合度很高。因此,人们通常以“春秋”来命名这个时期。慢慢地,春秋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代名词,如春秋五霸,春秋XX传等等。
然而,春秋的命名还有另外一个深层含义,那就是春季和秋季这个两个季节的重视程度。西周时期使用了大量的青铜器,而青铜器作为重要文物,体现了西周的政治和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也记录了周朝进行祭祀活动。祭祀是古代帝王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活动,而对于我国当时的农业现状来说,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最重要的季节。
同时,周朝天子也要求各个诸侯在春秋两个时期朝拜天子,汇报工作。因此,古代偏爱春秋,也就有了《春秋》,并成为了这个时期的统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