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杨亚玲︱礼仪之邦

 陈晓春 2020-09-22

 



礼仪之邦

文/杨亚玲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那是因为西周初期,以周公为代表一批政治家们制定了一套礼乐文明,以礼来规范人们行为,用乐来陶冶人们的心性。在这套礼乐制度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和兄弟之间都有一种礼仪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时周天子享有很高的权威。
  可西周末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周天子与郑庄公的几代恩怨,一年四月,郑庄公派人抢先把周天子田里的麦子给收割了,等到秋天又把地里的谷子给收割回来了,周天子这边农民一年白忙活了。就这样过了几年,积怨已久的周桓王纠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结果周桓王被剑射中肩膀,大败而归。这件事让所有人看到,诸侯可以挑战天子的权威。因此这样一种破坏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愈演愈烈。
  不仅一个国家需要秩序,一个家庭也需要秩序。我小的时候,家家几乎都是老二捡老大的衣服穿,老三捡老四的衣服穿-----在我的心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17岁时考到县城读书,多么想穿一套新衣服呀,最后妈妈还是把姐姐穿过的八成新的洋辣子条格小西服缝了一个白衬领送给了我。其实这个时候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姐姐都穿上了涤纶衣服,有呢子大衣,还戴上了手表呢。但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原则,我们无力反抗。就像我家如今也不许女儿回家过年一样,虽然弟妹说过她没有那么多礼数,但我们做女儿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看起来有些封建,因为这是我家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家规。哪个儿女不敢遵守呢?
  原来我和姐姐住在一个城市,弟弟妹妹每次来时都要先到姐姐家,再到我家。这就是家规的传承吧!如今姐姐、妹妹都随儿女去了外地,她们经常给老爸妈妈打电话汇报生活情况。妈妈有时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第一时间会打电话给我,像我二外甥又买房子了,我大外甥又涨工资了,我老妹的外孙会翻身了,我弟弟的孙子考双百了,这些好消息都是妈妈告诉我的。爸妈虽然老了但他们有信息的权威,不失家长的价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者简介

杨亚玲,龙江县育成学校老师。喜欢读书,酷爱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