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中谐趣园(2020.8.19)

 zzm1008图书馆 2020-09-22

去趟颐和园,城北宫门进,过苏州街,每次过这桥都是人山人海的,今天特别人少,突然对这栏杆产生了兴趣!

仿佛来到苏州。由于疫情影响,苏州街关闭。

这是东边石柱子上的雕刻。

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是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

澹宁堂是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的御用书房,东邻谐趣园,南倚后御路,西邻花承阁,北临后溪河,有水路西接苏州街,依山傍水,宁静清幽。

在颐和园中有一座美丽的园中园~谐趣园,建于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因喜其幽致,携图以归,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造修建,取名惠山园。1811年,嘉庆皇帝重修惠山园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将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2年光绪年间重建。相对于长廊和昆明湖来说,这里游人很少,非常安静。乾隆曾在这里写下了《惠山园八景诗》,其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也是嘉庆皇帝改惠山园为谐趣园的主要原因。

进入谐趣园,就可见一池荷叶如浮萍般点缀在水面上,池中的荷叶与池边的垂柳遥相呼应,使谐趣园显得青翠可人。

谐趣园中建筑既体现江南园林清雅、幽静的意境,又有皇家园林的精致和大气,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它采用了江南园林常见的“占边”方法,园中八座小亭,六处楼阁,贴边布置,把中央部分让出来布置山池主景。

 亭、台、楼、阁、轩、榭均与游廊相连,漫步其中,眼观之处,均是一幅幅缓缓流动的画面,人在画中,情境彼方。

涵远堂是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是谐趣园的主体建筑和景观重心。从涵远堂可以欣赏对面两座水榭,“饮绿”和“洗秋”,廊柱分别为绿色和红色,互为对景,好美的景致和名称。

中间一跨是大门,门上有楹联,横匾:洗秋,故称洗秋亭。

兰亭内“寻诗径”石碑。

石碑背阴乾隆题写“寻诗径”三个字,在石碑上刻有乾隆的诗:碑阳一首、碑侧各两首。

由于刚刚下过雨,雨后荷花,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的更加娇嫩。

“澹碧”都贴合了嘉庆命名“谐趣园”所追求的“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旨趣,用超脱尘世之外的清静乐趣,使内心达到中正和谐。

“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推窗即见满山绿树婆娑,阳光照射在水面的雾气上栩栩生辉。“澹”是指恬静、安然的样子。

知春堂,观池高地,在此刻处,望池中水墨写意。春天是柳丝风片,一池碧绿尽收眼底;夏天呢?应该是荷塘月色,莲香阵阵;秋天呢?菊花、银杏和红楓,美醉……

知鱼桥,桥身贴近水面,是乾隆皇帝观鱼之处,也是谐趣园最有哲理意蕴之处。桥名源于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哲学家庄子与惠施的一段观鱼对话,这段对话也称“观鱼之辩”。

小小花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各个楼堂斋轩都有楹联,知鱼桥也有两幅对联分别题在石坊两侧立柱的东西两面。细细品读对仗工整的楹联真是一种享受。据介绍那些楹联都出自皇帝之手,看来过去的皇帝中也不乏有才之士。

澄爽斋东面有凸起水面的石砌月台,月台三面临水,与知春堂、知鱼桥东西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此处是皇帝们钓鱼之地。

漫步在园中,欣赏着园中美景,品读着优美楹联的意味,令人从心底泛出对过去先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的崇敬之意。

不知不觉,已经绕园二圈,身处园中会有一种幽静恬淡的感觉,身心放松,感觉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紫气东来城关。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

谢谢您的分享!

更新于 08-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