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贝拓明:后疫情时期,全球或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

 天承办公室 2020-09-22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总经理贝拓明(Thomas Brenner)看来,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

“疫情之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而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或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贝拓明说。

贝拓明自34年前初次加入西门子股份公司以来,先后在多个部门担任不同职务,成为了西门子发展壮大和战略转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9月10-11日,贝拓明出席2020西门子中国数字化创新峰会,并在智慧城市及智能基础设施论坛中,从能源系统、楼宇系统、能源转型以及西门子如何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智慧楼宇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未来。

他认为,未来的能源社会将会向着去碳化、分布式以及数字化的方式转型,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亦将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加储能的体系发展。

与此同时,贝拓明还指出,未来能源资产会变得更加分散,出现更多用户端与能源产销的结合系统。该系统既使用能源也会利用分布式发电系统产生能源,这将驱使目前垂直整合的电网设施去中心化,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能源交易平台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会议结束后,贝拓明先生接受了包括「能见」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对于如何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实现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打造智慧楼宇、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时下备受关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贝拓明:后疫情时期,全球或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疫情下的中国正在着力推进“新基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全面提速,在这一背景下,西门子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贝拓明:中国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非常快,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广阔。而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以数字化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基建”,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凸显智慧的举措。短期来讲,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新基建将带动5G、交通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机会涌现。长期而言,新基建的提出将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对升级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以及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门子的优势与“新基建”的需求完全契合,是中国“新基建的全方位合作伙伴。我为大家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首先,是西门子在济南的力诺工业园区部署的一套能源管理系统,帮助园区极大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园区能源成本约30%,新能源的使用比例提升到70%,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其次,是西门子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区,该项目运用了“被动房”技术,可以让室内环境维持在最舒适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接近为零。

不过,对于升级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一步,西门子将继续深耕在智慧楼宇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记者:您认为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在这一过程中,西门子的产品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核心优势是什么?

贝拓明:我认为打造智慧城市是城市化最有效和最可持续的方式,以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创新科技来建设宜居城市将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后代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过去,楼宇不具备感知能力,无从得知人们的活动状态。但西门子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楼宇智能化成为可能。

例如,开放性的楼宇管理平台Desigo CC能够对楼宇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等系统实现集成管理与优化,并为能源管理系统提供楼宇运行的关键数据,让楼宇设施更为舒适宜人和安全高效;在能源管理软件SENTRON powermanager的支持下,用户可以在简洁易懂的操作界面上监测楼宇单个设施或整体系统的运行特点,分析楼宇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而找到潜在节能空间和系统错误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EnergyIP Distributed Energy Optimization(EnergyIPDEOP)则可以助力光电厂、风电厂、通讯中心、园区和微型电网等实现持续优化,提高运行表现。通过为用户提供区域设施的综合运行情况,DEOP可以帮助用户管理多个地点的资产,并基于实时数据及时采取响应举措为相关系统运行创建最佳优化算法。

记者:对于打造智慧城市而言,西门子已经形成了相关业务的有机整合,包括储能、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对于西门子而言,如何判断该部分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贝拓明:我要结合我们的成功案例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国,西门子一直致力于智能楼宇的发展,并不断通过与政府、企业展开合作,将全球领先的楼宇试点项目落地中国。例如,我们携手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这座被动房建筑不使用主动采暖和空调系统,就能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冬天没有暖气的情况下,总面积达1.38万平方米的建筑也能保持室温在20摄氏度以上。而且,中心兼顾环保和舒适,让人们在享受室内舒适环境的同时实现近零能耗。

据统计,这栋建筑每年可节约一次能耗近13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4吨,这相当于53120棵树木的二氧化碳吸附量。中国的房屋如果都按照被动房标准建设或改造,到2050年将节省大约70亿吨标准煤。

此外,我们在芬兰的购物中心案例除了可以产生上述案例中的效益外,还可以把多余的电卖给电网,实现“隔墙售电”的额外收入,体现了一种多赢的思维和商业模式。

记者: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是不同的,既有北上广等大城市及市郊,也有小城市,那么对于这两种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西门子的运用技术和发展策略有没有什么不同?

贝拓明: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确实是不一样的,它的区域特质包括各省市情况都不同。但总体而言,在城镇化进展过程中的整体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做任何规划或升级的话,未来城市资源很可能快速达到临界值,而现有基础设施也将迎来极限。所以,无论规模大小,首先需要做的是整体规划并不断迭代创新技术,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对于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规模或大或小,新项目往往相对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把新的技术、新的理念都放进去。而比较难的是老项目的升级改造,比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巨大型城市做区域改造或升级、改建、扩建等项目,需要在技术上运用整体思路互相联动去实现,也需要不断迭代升级技术,同时还必须让参与其中的人看到有经济收益回报。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肯定是需要一步一步,日积月累的来实现。首先,要通过媒体等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绿色环保、智慧城市这些概念,在了解这些概念之后,人们才有可能转变观念,愿意去接受这些好的理念,好的技术,从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后续推进。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西门子在这其中有什么机会?

贝拓明:我本人对汽车话题非常感兴趣,我也看到长期以来全球都在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但直到近两年电动车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其中,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尤为迅速,中国的街头,比如上海、深圳等非常容易看到绿牌车,并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壮大。

不过,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也会给电网带来挑战,因为电动汽车需要充电,充电桩的部署也会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而充电设施需要坚实的电网作为基础设施来支撑整个充电网络。

西门子在配电领域一直是佼佼者,我们已经在欧美市场推出了壁挂式的充电桩,这种充电桩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平台,把充电桩与电网和智能变电站连接起来。这需要整个生态系统一起努力,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和审视针对这一市场的发展战略。

记者:您认为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应该如何更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

贝拓明: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个被疫情袭击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走出疫情阴影的国家。其实,我认为这次疫情迟早会过去,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会长存。

疫情的影响会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工作模式方面,西门子已经在全球开始推广灵活办公,员工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一周有2-3天在家办公。该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让员工更加聚焦产出,以结果为导向。当然,需要见客户或者同事之间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会回到办公室,总之,在新常态下,相对灵活的工作方式更契合我们的需求。

在技术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传感器和一些智能设备技术帮助大家返回办公室,目前西门子也确实是如此做的。比如,利用热成像体温测量技术,在上海办公室入口处安装热成像设备,大家可以无接触测量体温,从而更好的控制进入办公室员工的健康程度。

此外,西门子此前宣布了和Salesforce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合了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的一套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基于传感器的Enlighted和Comfy。该方案原本是用来把办公室的密度最大化,从而有助于提升租金收益。但现在我们把它的用途反过来,用于把人的密度尽量减少,或者监控人和人之间物理距离。

总而言之,疫情对于大家生活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会采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百分之百的在办公室办公或是全部居家办公,而是采用一种灵活折中的方案,这一普及过程需要大家慢慢探索和适应。但是我们坚信,数字化技术肯定能够帮助大家安全返回办公场所。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