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远远望了泰山一眼,就作出千古名篇,李白住四个月不及这一眼

 历史差役 2020-09-22

公元740年2月,寒未去。

在山东汶上县境内,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急色匆匆的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天边绚丽的晚霞,此刻也映衬在逐渐模糊的大地上,这个年轻人正在为今晚的栖身之所发愁。

日落时分,在这条小道旁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客栈。在这家略显简陋的乡村客栈里,年轻人填饱肚子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黎明清脆的鸟鸣声时不时地流入他的耳中,年轻人睁开朦胧的双眼,昨日的疲乏这时已荡然无存,他起身推开房门走了出去。迷蒙蒙的天气加上清新的空气,年轻人满足的伸了一个懒腰。

年轻人不经意的打量着四周,他顿时就被眼前的美景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巍然耸立、烟雾缭绕的泰山此刻竟是如此的迷人。他呆呆的矗立在那里,脑中却文思泉涌,很快千古名篇《望岳》就诞生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个年轻人正是杜甫,那一年他二十九岁。名为《望岳》是很恰当的,这一次杜甫确实是只远远的望了望泰山,并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登上泰山。

这次游泰山给杜甫留下了极深刻地印象,27年后即公元767年,杜甫在《又上后园山脚》竟又提到了这次经历: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杜甫留下《望岳》后两年(公元742年4月),李白也来到了泰山。仗剑走天涯的李谪仙,这次不仅登顶泰山,还一口气在泰山住了四个月。从四月到八月,在一个地方住一百多天,纵观李白的一生这是不常见的。

李白这一年四十二岁,人到中年竟如此任性,估计也唯有李太白了。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李白对泰山有多喜欢,值得他付出这么多时间。

李白游泰山的路线大致和唐玄宗的路线一样(玄宗在公元725年封禅泰山),从王母池到天门再到红门……南天门……直至玉皇顶。

李白在南天门触景生情,随口就吟出了一句: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这是李白游泰山六首中最著名的一句。全文太长,截取一段品味一下吧: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

李白的诗从来都是意境非凡,这两句绝对是历代颂泰山的名作。不过这次在泰山,李白遇到了杜甫,“诗仙”会“诗圣”,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还是败在了杜甫的手里。

小李白十一岁的杜甫凭借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之无愧地成为颂泰山的最佳代表!不过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李杜的泰山之争中,你更喜欢谁的诗句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