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全国中考文说明文模拟题
2020-09-22 | 阅:  转:  |  分享 
  
2020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模拟题汇总1.(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
,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①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引出说明对象)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
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
毒早。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介绍携带病毒情况)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
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根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
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
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病毒种类很多,对病毒具有较强的耐受力)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
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
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蝙蝠通过飞行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⑤科学
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
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
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
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
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蝙蝠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
,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
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
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呼吁/警示关注自然界,和谐相处)文章结构:1,介绍蝙蝠病毒及种类很多蝙蝠
安然无恙的原因蝙蝠病毒与人类关系反思/呼吁13.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4分)(1)(2)14.第③段划线
句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5分)15.第⑦段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6.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B.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
不会在意的。D.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17.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3分)答案13.(1)蝙蝠飞行时
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复制。(2)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2+
2分)1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蝙蝠身上携带着数量繁多,种类各异的致命病毒。(2+3分)15.不能删,“或许”指的是可能,不确
定,文中指不打扰蝙蝠和其它野生动物可能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事实不
符。(3分)16.D(3分)17.题目不够简洁;文章后面的内容和标题关联不大。(1+2分)2.(2020河北唐山中考语文模拟)阅读
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新年敲响钟声108下①新年到来的时候,北京大钟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灵隐寺等全国各大寺院都会
响起钟声。新年钟声是有讲究的,要敲108下。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些数字加在
一起就等于108;还有一种说法是,9是最大的数字,又和“久”谐音,108代表着12个月里都有9.钟声响起,代表辞旧迎新,迎春接福。
在城市高层建筑稀少的年代,有些寺庙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千米远。②为什么钟声能传得那么远呢?我们以北京大钟寺的钟为例来说明。这口钟铸造于
明朝永乐年间,所以又叫作“永乐大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
,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有185毫米。将近600年过去了,这口钟依然没有一处裂缝,撞钟时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浑厚。③两千多年
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掌握了铸造青铜钟的技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永乐大钟钟身坚固、声音洪亮的秘密
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技法。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钟一直以来遵循的比例。为什么要钟身
长、钟口小呢?据声学研究显示,这种形状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的记载相符。④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
成分也有关系。化学分析表明,永乐大钟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都是含铜80.54%、锡16.40%、铅1.12%,另外还有金、银
、铁等其他金属。《考工记》中说,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
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⑤《考工记》中记载:“钟厚则石,已薄则播。”意思是说:钟身厚,声音就沉闷;钟身薄,声音就传
得远。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学仪器测试发现,永乐大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从
16赫兹到800多赫兹不等。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比如振动在169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哆”,164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咪”。
这么多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⑥除了永乐大钟本身的特点之外,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从声学的角度分析
,声波总是向温度低的区域偏折。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这时空中的温度高,地面的溫度低,所以声波会向地面偏折,沿着地表传播得很远。如果在
水边听新年钟声,你会感觉钟声更加清晰,因为水面是平的,声波反射更加平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传诵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水乡秋夜,孤舟渔火,钟声从远处的寒山寺沿着江面悠悠地传来,一声声诉说着游子的孤寂和哀愁。
《红楼梦》中,贾母月下听笛时,觉得“笛声远远的吹起”,听戏时坐在藕香榭的水亭中,也是这个道理。声音沿着水面传播时,回音方向一致,水
面是天然的音响,能让乐音更加清晰悦耳。⑦江上聆钟,月下闻笛,隔水听曲,中国文化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新年敲108下钟声,体现了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也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祝愿。(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2期)9、(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京大钟寺的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又叫“永乐大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B.据声学研究显示,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这和
《考工记》中的记载相符。C.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D.新年钟声在午夜敲
响时,如果你刚好在水边聆听,那么你会感觉到钟声更加清晰。(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从本质到现
象的逻辑顺序行文,先介绍寺庙的钟声传播得很远,然后分析钟声为什么能传播得很远。B.决定钟声传播远近的原因:钟的身口大小比例、铸造铜
钟的化学成分、温度和不同的介质。C.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说法”指的是“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
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佳”。D.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永乐大钟由于钟身厚度不在
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的特点。(3)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特点,请举例说明。答案9.(1)B(2)B
(3)①语言准确,严密。如第②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永乐大钟”的规格。②语言生动形象。第⑥段引用古诗,名著情节突出了温度
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形象生动。3.(2020江西南昌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中国
三彩艺术(1)诞生于大唐盛世的中国三彩艺术,以其华丽缤纷、雄浑灿烂辉煌于世。三彩艺术美在釉,美在质,美在色。质为胎,胎体如画布;釉
为色,色施于画布,乃美丽图画也!胎质是加减的艺术,通雕塑;釉为陶之美衣,因包裹贴附陶体,烧之而显大美。(2)三彩之“窑变”自唐代始
,便为中国陶瓷之灵魂,“入窑一色,出窑万变”,“入窑泥灰色,出窑奇幻彩”,窑变之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釉烧制前呈水调糊状,黏附于坯
体上,主要成分为氧化硅、石粉、高岭土、红丹等溶剂,着色剂为氧化铜、铁、钴等,当釉烧至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时,才能窑变出斑驳陆离、
瑰丽神奇的色彩。神秘的窑变美吸引着艺匠们赴汤蹈火地寻求探索,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的辉煌。(3)三彩釉的性质与玉的性质十分接近,玉石亦是
氧化硅、钙在地壳运动中,经火山熔岩的熔炼而成,再经打磨、抛光工艺逐渐形成的。由于陶瓷釉色具有玉润之美,故唐时多以釉代玉,制成三彩器
广泛用于陪葬品,后来的其他陶瓷品种也都是在玉润美基础上的拓展。玉美在自然温润的纹质,人们注重的美质与人们追求的伦理道德和君子之风是
一致的,使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美善不分合为一体。三彩釉烧后之光润,是玉润美的延续和扩展,如同大自然中的绿叶,皆焕发出由内到外的
生命光润,沁人心脾。(4)中国水墨因晕散流动而出神入化,西方水彩因晕开而通透轻盈。晕化的流动美不仅是水墨水彩的艺术特征,也是三彩釉
的主要特征之一。(5)?三彩生釉是用水调制的,当呈水状的釉施于坯体时,水釉会渗到坯体里再渐渐干燥。当两种以上的釉色相遇或叠加时,便
相交互渗。入火烧制,发生窑变,两釉渗化晕染,釉色从厚的地方往薄的地方流动,或由高处往低处流动,效果常常出人意料,绚烂至极。晕化的流
动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偶发性和不可模仿性,也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古今艺匠为之着迷,苦苦寻之!(6)?唐三彩因以黄、绿、褐三色为基
本釉色而得名。现代的三彩釉可配置出几百种色釉,完全可以满足现代绘画的色彩需求。其既能烧出厚重丰富的油画层次,也可烧出轻盈透明的水彩
感觉,还可烧出意境幽远、淡雅淋漓的国画意象山水,甚至还能烧出质色相间的抽象作品。多彩方能多姿,绚丽的多彩美一展雄浑灿烂的大唐华美气
象。王维诗云:“艳色天下重”,可见其雄强自信的审美观。(7)三彩艺术的绘画美仿若一幅釉色斑斓的抽象画。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说:“
一部现代主义绘画史,就是不断地走向平面性的历史,因为平面性是绘画艺术独一无二的和专属的特征。”欣赏一件唐三彩,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造
型,也不是纹饰,而是一幅釉色斑斓的抽象画。(8)三彩艺术的材质美是发展的。历史上的三彩无红色,故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后来
,中国艺术家1997年创烧出了“项阳红”,其作品《火凤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红丰富了三彩釉的艺术表现力,拓展了三彩釉的表现空间。
(9)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颇具东方色彩精神的三彩绘画艺术,必将开出更绚丽灿烂的三彩之花,继续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有删改)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本文主要按照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温润的玉润美、________
____、绚丽的多彩美、斑斓的绘画美、____________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三彩艺术的美。18唐三彩因满足现代绘画的色彩需求而
可以烧制出不同的风格,具体有哪些风格?请简要概括。(4分)??19.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2分)
??20.三彩艺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分)答案17.(4分)(1)
逻辑神秘的窑变美晕化的流动美发展的材质美。18.(4分)①油画风格;②水彩风格;③国画意象山水风格;④抽象作品风格。19.(
2分)文中将三彩釉烧后的光润比作大自然中的绿叶焕发出由内到外的生命光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彩釉烧后有温润的玉润美这一特征。20.(
3分)①了解它的发展历史;②学习它的制作过程;③学会欣赏它的美并传承和发扬它。(每点1分)4.(江苏江阴市2020年模拟试题)说明
文阅读(6分)亭的建筑艺术①亭子,较多地出现在中国园林文化景观之中,具有休憩、凭眺的实用功能与独特的审美价值。②亭子又名凉亭,是中
国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释名释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亭子是一种只有立柱支撑顶盖、四周无
墙体(或一侧无墙体)的空间通透的建筑物,亭多设于园林、名胜与通衢之处,有时也建靠在山顶、水边等地,亭子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
居多。③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造园家往往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美的园林境界之中。在园林中,亭有半亭与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常与走廊相联
系,依墙而建。如苏州拙政园的倚虹亭(东半亭)与“别有洞天”(西半亭),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或探出檐角,十分灵
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独立亭则常建于园林的池水之畔、小山之巅、花木丛中或道路交叉之处等,其造型很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如苏州拙
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独立于一个小坡之上,其长方形的平面,正与平缓的坡地相协调。拙政园另有扇亭,建于水岸外凸之外,因而此亭也以凸面向外
,这在建筑符号“语汇”上取得了统一。独立亭的文化审美特征,是醒目、鲜明、美感强烈。④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
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比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
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平面为六角形。拙政园的竖亭,平面为圆形。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平面为八角形。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平面为海棠叶形,是
很别致的一种造型。⑤亭子的“艺术性”,表现为三方面:⑥第一,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构景的重要
手段,所谓“亭台楼阁”,亭在园林中是颇为活跃、令人注目、比较空灵的一个审美因素。那种小巧玲珑、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
的感觉。⑦第二,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这一功能既是实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实用性功能为基础。在园林中,亭子往往是供
游园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它在构景上,使得园林这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驰有致,亭子是令人精
神舒放的场所,当游园者游园感到疲劳之时,到凉亭小憩一下,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⑧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观、审美对象,同时又是一个欣赏
园景的出发点,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⑨总之,亭的“艺术性”很丰富。从审
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1
2.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13.文中第⑨段中加点字“常常”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答案12
.一是被观赏的对象,二是赏景的立足点,三是使人休憩、精神舒放的场所。(3分)13.不能,常常表示一般情况下,去掉后就觉得亭全部是小
巧的,而没去掉就能知道通常亭都是小巧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5.(江苏江阴市长泾片2020二模试卷)说明文阅读为什么
病毒喜寒怕热冯大诚①病毒都是喜寒怕热的。但是,病毒为什么喜寒怕热,却很少有人说到。这就要从病毒的结构说起了。②病毒的结构是什么?
病毒的中间是一个遗传物质,即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外面是一些蛋白质分子。病毒只有找到了宿主,在宿主细胞内才可以复制自己。或
者说,离开了宿主的病毒不是完整的生命形态,而只是一些化学意义上的分子。说到这里,在化学家看来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了:温度升高不利
于分子的稳定性。③有人要问,既然温度越高分子的稳定性越差,那我们怎么没有感觉到因为温度升高,氧气、水、石头等常见物质的分解或者变质
了呢?这是因为组成这些分子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非常牢固。就拿氢分子来说,它的键能(也就是把键拉断所需要的能量)是217千焦/摩尔
。在2000K的高温下,只有大约1‰的氢分子会解离,3000K的高温下也只有不到10%的氢分子发生解离。我们身边常见的水、氧气、石
头等都是经由类似的共价键结合的,所以都是很稳定的分子。④可是,像蛋白质这样的分子就不同了。蛋白质分子是由千百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每
一个氨基酸分子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原子,氨基酸分子排列次序不同,蛋白质分子也不同,它们也是靠原子间的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这是蛋白质分子
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还有更为复杂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中原子与原子之间是靠比共价键的作用要弱许多的电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结合起来的。
而二级结构之间还有更弱的静电相互作用,组成了蛋白质的三级甚至四级结构。蛋白质就具有这些非常精细、非常巧妙的高级结构。由于形成这些高
级结构的作用力是很弱的静电相互作用,它们非常不稳定。温度略高,这些高级结构就被破坏了,蛋白质也就“变质”了。蛋白质变质了,病毒也就
失活了。所以,病毒都是喜寒怕热的。⑤这就又出来一个问题:既然蛋白质这样不稳定,那我们人还有其他生物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这是因为生物
体中的蛋白质都存在于活的细胞中,它们受到细胞环境的保护,增加了它们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处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蛋白
质在不断地分解,同时也在不断地生成,保持总体上的平衡状态。而包容这些蛋白质的细胞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一旦生物死亡,它们体内的蛋白质
就会迅速变质。⑥由于病毒是喜寒怕热的,所以我们看到,在冬春季比较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由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
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容易流行;而在夏日温暖的环境中,痢疾、腹泻等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容易高发。(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2020年第
6期)15.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6.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病毒离开宿主只是一些复杂的分子,温度升高不利于分子的稳定性,所以病毒怕高温。B.第③段与第
④段之间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日常常见的由共价键结合的较为简单分子结构和由原子间静电结合的蛋白质复杂分子结构作比较,非常详细而
清晰地说明了蛋白质不像普通的分子那样稳定的原因,也就说明了病毒怕高温的原因。C.第⑤段补充说明了蛋白质由于受到细胞环境保护和处在新
陈代谢过程中,所以人和其他生物可以稳定存在,使说明更加完整。D.根据文意,由于病毒喜寒怕热,所以新冠病毒夏天的时候就会销声匿迹了。
答案15.用了列数据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氢分子加热时的稳固性的例子,列举了键能、温度、分解比例等具体的数据(1分),具
体而清晰地说明了由共价键组合的分子还是比较稳固的,从而解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并没有分解的原因。(1分)16.D(3分)
(过于绝对,原文得不出来这个结论)6.(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20模拟试卷)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入人体全过程?
①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给很多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更是让许多人承受了病痛。不过你是否知道新冠病病毒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感染人体的呢?感染
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感染是如何开始的②当确诊患者排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同时这些飞沫被其他人吸入时,新型冠状病毒就通过鼻腔和
咽喉进入到了人体内部。科学家们发现鼻腔内部的细胞富含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细胞表面受体,而病毒恰需要通过这种受体
才能进入细胞。所以在人体中,有助于调节血压的ACE2就代表容易被感染的组织,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内部,就会劫持细胞的生理结构,随后进行
无限自我复制并入侵新。细胞。随着病毒的繁殖,受感染的人可能会散播大量病毒,尤其是在头一周。此时,感染者要么没有明显的患病症状,要么
开始发烧,咳嗽,嗓子疼,同时伴随着嗅觉和味觉的丧失,或者头部和身体的疼痛。③如果在初始阶段,免疫系统无法抵抗新冠病毒,病毒就会顺势
沿着气管进入身体攻击肺部,从而引发致命效果。肺部小气囊中呼吸树末端的较细较远分支被称为肺泡,每个气囊都由一层同样富含ACE2受体的
细胞排列。④通常,氧气穿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就在气囊的旁边,然后氧气被血管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但是此时免疫系统忙于与入
侵者交战,战斗破坏了氧气的传输。处于战斗一线的白细胞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趋化因子的炎症分子,这种趋化因子会召唤出更多的免疫细胞靶向杀死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留下大量的液体和死细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脓”。这就是肺炎的潜在病理,伴有相应的症状:咳嗽、发热和急促的浅呼
吸。部分COVID-19患者得以康复,是因为他们通过鼻腔插管吸氧,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氧气,这也就是呼吸机如此重要的原因。⑤但是另外一
部分病情恶化的患者,通常也是突然发作,并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他们血液中的含氧量急剧下降,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在
X射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中,会发现肺部充满了白色的浑浊物,然而那些地方本应是代表空气的黑色。这些患者最终往往会用到呼吸机,然而仍然有
很多人死去。尸检表明,他们的肺泡里塞满了液体、白细胞、粘液,还有被损毁的肺细胞碎片。病毒入侵的影响⑥严重情况下,新冠病毒会进入肺部
,并对肺部造成严重伤害,而人体对病毒的反应,也会伤害许多其他器官。⑦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探索这种危害的范围和性质。研究发现,受到病毒
攻击时发生细胞膜破裂的免疫细胞在发炎的肺泡或气囊中拥挤,从而减少了对氧气的吸收,导致患者咳嗽、发烧加重、呼吸困难。多达一半的住院患
者,他们的酶浓度表明肝脏正在挣扎中,过激的免疫系统和与病毒作斗争的药物都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重症病例中,肾脏损害很常见,致死性也
很高。病毒可能直接攻击肾脏,也可能是和血压下降一样造成的全身副作用。患者报告和活检数据表明,该病毒会感染富含ACE2受体的下消化道
。因此大约有20%或者更多的患者会发生腹泻。一些COVID-19患者同时患有中风、癫痫、精神错乱和脑部炎症。医生正试图了解其中哪些
是由病毒直接引起的。结膜炎是眼病和眼睑内侧膜的炎症,在最严重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一些患者失去了嗅觉。科学家推测这种病毒可能会移动到鼻
子的神经末梢并破坏细胞。病毒(蓝绿色)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细胞,这可能包括血管内壁细胞
。感染还会引发血液凝块,心脏病发作,以及心脏炎症,心脏受到攻击是相当普遍的情况。⑧一些临床医生怀疑,许多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日益趋下
的主要原因,是对免疫系统的灾难性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其他病毒感染也会触发这种反应。细胞因子是指导健康免疫
反应的化学信号分子,但是在细胞因子风暴中,某些细胞因子的浓度剧增,远远超出了人体的需要,免疫细胞就开始攻击健康的人体组织。这可能导
致发生血管渗漏,血压下降,血液凝块形成,不可逆转的器官衰竭也会随之而来。⑨一些研究表明,住院的COVID-19患者的血液中,炎症诱
发的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研究发现该疾病真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是由新冠病毒导致的不同炎症反应所决定。⑩虽然病毒究竟如何攻击心脏
和血管还是一个谜,但是许多预印刊物和论文已经证明了这种破坏是相当普遍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地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心血管损害。心脏
和血管壁,就像鼻子和肺泡一样,富含ACE2受体。病毒或许直接攻击,或由于肺部混乱导致缺氧会损害血管,或者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像其他
器官一样破坏心脏。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希望,不论是显微镜下的组织探测还是对患者的药物测试,都会比使世界停滞不前的病毒有更明智的方法
。(选自《大数据文摘》有删改:来源:Science编译:千雪)9.以上材料出自《大数据文摘》,原标题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全过程!从
脚趾到大脑,科学家追踪到病毒对身体的巨大摧残》,请你试用一句话来简要概括。(2分)。10.下面这段文字用文艺的笔法描写了新冠病
毒的入侵过程,你觉得这段文字的内容与上面材料的哪一部分的介绍是同一个内容?(3分)鼻腔内的ACE2就像友仔友女一样迎接新冠并将其带
到细胞内。初来乍到的病毒享受了这样一番待遇,不禁感叹道:“出去是不可能出去的,这里又有友仔玩又有友女陪,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我超喜欢这里的。”就这样,新冠病毒顺利地进入了人体,感染开始了……。11.2020年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发布会上表
示,新冠病毒是不会通过皮肤传播的。根据上述材料,你能材料中找出科学依据吗?(3分)。12.目前各行各业正在有序复工复农复学,请你
从病毒传播方式及途径,提一些如何做好防护的建议或者意见。(3分)。答案9.(2分)科学家追踪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危害全过程(评分标准
:语言表达不唯一,意对即可。)10.(3分)第3小节。11.(3分)初期的试验显示,病毒比较确定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
密切接触传播。如果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高浓度三个条件,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但在开放环境中,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的几率极
低。因此即使如大家担心的粪口传播,只要保持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也是可以避免病毒通过这些途径传播的。(评分标准:写出一
点得1分,共3分。)12.(3分)病毒主要是从我们的黏膜侵入,如口腔、鼻腔和眼部。所以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过程中,做好对这些部位的重点
防护就非常必要。我来提几个建议:一是在人员密集区域,正确的佩戴口罩是可以切断病毒进入肌体的重要措施;二是对相对人员密集的工作场合,
要保持通风;三是在工作场合中,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这都是有效的防护手段。(评分标准:写出一点得1分,共3分。)7.(宁德市三
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2分)?武梁祠石刻?①寄你“武梁祠石刻楯片”四张,乃系普通复制品,属于现在印的画片一
类。?②楯片一称拓片,是吾国固有的一种印刷,原则上与过去印木版书、今日印木刻铜刻的版画相同。惟印木版书和印木刻铜刻版画先在版上涂
墨,然后以白纸覆印;拓片则先覆白纸于原石,再在纸背以布球蘸墨轻拍细按,印讫后纸背即成正面,而石刻凸出部分皆成黑色,凹陷部分保留
纸之本色(即白色)。木刻铜刻上原有之图像是反刻的,像我们用的图章;石刻原作的图像本是正刻,与西洋的浮雕相似,故复制时方法不同。③
古代石刻画最常见的一种只勾线条,刻划甚浅,拓片上只见大片黑色中浮现许多白线,构成人物鸟兽草木之轮廓;第二种则将人物四周之石挖去,
如阳刻图章,在拓片上即看到物象是黑的,具有整个形体,不仅是轮廓了;第三种与第二种同,但留出之图像呈半圆而微凸,接近西洋的浅浮雕
。武梁祠石刻则是第二种之代表作。④武梁祠石刻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内,为公元二世纪前半期作品,正当东汉(即后汉)中叶。武氏当时是个大
地主大官僚,子孙在其墓畔筑有享堂(俗称祠堂)专供祭祀之用。堂内四壁嵌有石刻的图画。武氏兄弟数人,故有武荣祠武梁祠之分,惟世人混称为
武梁祠。⑤同类的石刻画尚有山东肥城县之孝堂山郭氏墓,则是西汉(前汉)之物,早于武梁祠约百年(公元一世纪),且系阴刻,风格亦较古拙
厚重。“孝堂山”与“武梁祠”为吾国古雕塑两大高峰,不可不加注意。此外尚有较晚出土之四川汉墓石刻,亦系精品。⑥石刻画题材自古代神话
,如女蜗氏补天、三皇五帝等传说起,至圣、贤、豪杰烈士、诸侯之史实轶事,无所不包。原作每石有数画,中间连续,不分界限,仅于上角刻有题
目,如《老莱子彩衣娱亲》、《荆轲刺秦王》等等。惟文字刻划甚浅,年代剥落,大半无存;今日之下欲知何画代表何人故事,非熟悉《春秋》《
左传》《国策》不可。武梁祠全部石刻共占五十余石,题材总数更远过于此。⑦又汉代石刻画纯系吾国民族风格。人物姿态衣饰既是标准汉族气味
,雕刻风格亦毫无外来影响。南北朝(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之石刻,如河南龙门、山西云岗之巨大塑像(其中很大部分是更晚的隋唐作品——
相当于公元六至八世纪),以及敦煌壁画等等,显然深受佛教艺术、希腊罗马及近东艺术之影响。(节选自《傅雷家书》1961年4月
25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刻拓片原则上与印木刻铜刻的版画相同
,但前者图像是正刻,后者图像是反刻。B.武梁祠石刻画如阳刻图章一般,它留出之图像呈半圆而微凸,接近西洋的浅浮雕。C.“孝堂山”石
刻早武梁祠石刻约百年,产生于西汉,属于阴刻,风格较古拙厚重。D.河南龙门和山西云岗塑像与武梁祠石刻不同,受佛教艺术、罗马及近东艺
术影响。16.选文主要介绍“武梁祠”石刻,为什么还要介绍“孝堂山”石刻?请简要分析。(3分)17.选文介绍了“武梁祠石刻”的哪些
特点?请概括。(6分)?答案15.(3分)B16.(3分,意对即可)“孝堂山”石刻与“武梁祠”石刻属于同类石刻画,且构成我国古雕
塑的两大高峰,意在突出“武梁祠”石刻在整个中国石刻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引起读者的重视。17.(6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1)雕
刻方法是阳刻,将人物等四周之石挖去,形体完整;(2)题材丰富,自古代神话至史实轶事,无所不包;(3)雕刻风格纯系我国民族风格,毫无
外来影响(仅答雕刻风格较古拙厚重,给1分)。8.(2020海南省24校联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及材料,完成17-20题(12分)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
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
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
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
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
;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④海洋微塑料
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
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
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
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
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
系统产生影响。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
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
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
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
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链接一:科学家已经在许
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
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
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链接二: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
“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下列
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
动。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
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18.选文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
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19.文中及链接材料中四处加线句子中的“可
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答出三种即得满分)(4分)英国南极
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答案17.A(2分)18.选文第②段
主要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科学地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2分)。(共3分)
(3分)不能删去(1分)。“可能”一词表明微塑料对摄食生物及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还没有经过科学证明,删去则体现不出这
一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周密性的特点。(2分)(4分)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
因无法摄食而死。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说明:答对了一种1分
,2种3分,3种4分)9.(2020河南濮阳市一模)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喝点什么云无心①从补充水
分的角度来说,纯水是最“原生态”的。只要是合格的饮用水,就可以满足要求。任何超越了“补充水”,宣称具有特定功能的水都是忽悠,比如“
磁化水”“小分子团水”“富氧水”“矿物质水”……现实的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对风味和口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纯净水、自来水与矿泉水
,喝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区别。不过这种区别也基本上只是感官体验上的,在营养上的意义小到可以忽略。那些被宣称“来自于××,常年饮用有助健
康”的水,只不过是为满足“我有钱,活得比别人精细”而产生的心理优越感而已。②再“好喝”的水也基本上是无味的。茶和咖啡,则是让水具有
滋味的饮料。在纯的茶和咖啡中,营养物质少到可以忽略,所以它们是“无热量、有滋味”的饮料。在那些风味物质中,有比较多的抗氧化剂和其他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理论上会对人体健康起一些积极的作用。不过那些作用往往是在细胞实验或者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来的,在人体中到底有多大效果
,也没有坚实的科学证据。大家也就不妨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去看待——有了固然好,没有也不影响喝。③不过,多数人无法享受纯正的咖啡,
往往还会加入糖或者咖啡伴侣,也就变成了“含糖含脂饮料”——所谓“咖啡的健康价值”,也就要被增加的糖和脂肪所抵消。中国人传统的喝茶方
式是纯茶,不过现在兴起的“冰红茶”“冰绿茶”加了大量的糖,而“奶茶”“茶饮料”则只是借了一点茶味,就更可以算是“挂茶杯卖糖水”了。
④果汁是以营养为卖点的饮料。尤其是喝鲜榨果汁,比起吃水果更为方便,也更加“优雅”。果汁营销也经常以“一杯果汁含有××水果的精华”为
口号——纯果汁中的所有营养成分都来自于水果,把它们叫作“精华”似乎也说得通,所以这说法也不完全是忽悠。不过,它多少还是在玩弄文字游
戏——水果到果汁,维生素和糖基本上都留下了,但膳食纤维和许多矿物质就丢失了,相当于把糖进行了浓缩。好喝的果汁,糖的含量往往在10%
以上——虽然是“纯天然的糖”,但对健康的影响,也还是一样的。许多营养专家很反感果汁,原因就在于此。⑤总体而言,果汁还是一种“过得去
”的饮料。不过未经调味的“鲜榨果汁”,风味也不总如说得那么好,经常带一些苦涩味或者酸甜不够协调。针对大多数人的口味进行优化设计的,
还是各种“果汁饮料”“乳饮料”“碳酸饮料”等。它们的糖和酸,对于健康有害无益,也就只剩下“好喝”了。而风靡市场的凉茶,虽然以“传统
”“保健”为卖点,其实跟它们是一类。⑥简而言之,喝饮料的目标应该是为了解渴和补水。水是最直接有效经济实惠的;纯茶、纯咖啡增加了风味
不增加热量,还有一些聊胜于无的健康价值;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茶饮料、凉茶,就是“有概念的糖水”而已;至于纯果汁,比这些饮料
还是要好得多,但其中的高含糖量还是值得警惕的。(摘自《女友·家园》2016年第7期)12、喝鲜榨果汁比吃水果方便,但为什么许多营养
专家对此很反感呢?(2分)水果到果汁,维生素和糖基本上都留下了,但膳食纤维和许多矿物质就丢失了,相当于把糖进行了浓缩。好喝的果汁,
糖的含量往往在10%以上,但对健康的影响,也还是一样的。请分析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分类别。列举了几种
含糖含脂饮料,指出了它们的特点,利于读者认识它们的危害。“再好喝的水也基本上是无味的”一句中,“基本上”几个字能删去吗?为什么?(
3分)不能。“基本上”指大体上、差不多,但不完全一样,去掉之后变成了“再好喝的水也是无味的”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放学后,李明同学感到口渴,要到小卖部买果汁喝。你恰巧在场,请根据本文知识对小明进行劝说。(3分)李明,不要买果汁喝了。这些果汁里面
含有很多糖分,缺少膳食纤维和许多矿物质,对身体成长没有好处。如果你实在口渴,还是买瓶矿泉水喝吧。10.(2020湖南株洲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共37分)(一)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柳静”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
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
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
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
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
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
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
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特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
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
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
其他海洋生态系统。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
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
个致命打击。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8.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3分)【答案】1.(1)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2)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3)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炼准确的语言来作答。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案】2.作比较,列数字。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尼鳍尺寸的影响。【解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10.(2020湖南株洲一模)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答案】3.(1)“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它海洋生物系统的影响缓慢的过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分析即可。最好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说出该词运用好的原因,然后答出所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悄悄”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清道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1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3分)【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答案】4.狼捕杀鹿遏制了鹿的大量繁殖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狼捕杀的多数是病鹿,从而避免了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繁殖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解析】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原文和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