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不少机构,尤其是房地产类企业都很热衷于持有银行股权。其中好处不言而明,且不说从持股银行贷款要容易很多,就连股权质押,银行的质押率也要优于其他类型企业。 但股权被质押、拍卖对银行而言并不是件让人舒服的事。毕竟自家股东换来换去,难免会对经营也造成间接影响,如果再有恶意收购方趁机而入,那更是有苦难言。 厦门国际银行就正面临股权被拍卖质押的风险。或许是苦处不足为外人道,在《全球财说》向该行求证问询时,厦门国际银行避而不答。 除了股权的烦恼,厦门国际银行当前还正面临因资本消耗过大,应当如何建立长期有效资本补充机制的难题;以及不良率上升且还有继续上升苗头的风险。 股权屡遭拍卖、质押 在各类型银行中,地方性银行股权“被转让”的危机感更强烈。由于实力、前景等因素制约,和国有行、大中型股份制行相比较,其股东更加多元化,且实力偏弱,多以本地企业为主。此种情形下,地方性银行股权变更相对频繁,甚至有可能危及到控股权变更。 厦门国际银行的股权也频频遭遇被拍卖、质押等。近期,《全球财说》从一投行人士处获悉厦门国际银行又有约1亿股的股权在寻求转让, 根据厦门国际银行目前十大股东看,第一大股东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截至去年末持股11.14亿股,持股比例13.28%,第十大股东福建康弘股份有限公司截至去年末持股1.7亿股,持股比例2.03%。由此可推测,1亿股的持股情况大约也在前二十大股东中。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 厦门国际银行总股本为83.86亿股,注册资本为83.86亿元,股东数量为137家。 资料显示,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 1985 年 8 月 31 日,总部位于厦门,曾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 2013 年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 同时,厦门国际银行是中国境内少数在港澳均拥有附属机构的银行,该行形成了“以内陆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共设有 120 余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境外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主要指标在澳门银行同业排名前三,被列入澳门系统性重要银行,在澳门设有13家分行。 其在境外还有一家附属机构集友银行,集友银行是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47 年创办的一家持牌银行,在香港设有24间分行,两家子公司——集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与集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正式揭牌营业。此外,2018年集友银行深圳分行的顺利开业,成为继厦门分行、福州分行之后,时隔二十五年再次向中国境内版图延伸布局的分行级机构网点。 因此,在城商行中,厦门国际银行资质较好,其股权拍卖和质押要较很多地方性银行容易。 根据企查查资料显示,目前有关厦门国际银行股权质押的笔数大约有45个,分别是由不同的持股主体进行的质押,质押股份数约23亿股,接受质押对象全部是银行。 从司法拍卖角度看,厦门国际银行股权拍卖要较多数地方性银行容易。阿里拍卖显示,其股东哈工大、福建心连心投资有限公司、福建中成建设集团所持有的厦门国际银行股权遭司法拍卖,基本挂出当天即能成交,少有流拍现象。 不过作为被持股的公司,自家股权被换来换去,从长久看对公司形成的影响并不好,甚至有可能遇到恶意收购方。 资本、不良风险压力加大 尽管厦门国际银行看起来在同类型银行中资质不错,但该行至今未能实现上市。 该行最早曾于2007年提出上市计划,邀请高盛高华、中金公司以及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对其进行上市辅导,计划募集资金40亿~50亿。 但其后福建省政府意图借助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把厦门国际银行打造成第二个兴业银行。为此,厦门国际银行于2010年开始筹备改制为城商行,福建省相关方面甚至有意将其与厦门银行合并,但因厦门国际银行股权关系复杂而作罢。厦门国际银行后于2013年完成改制,获得城商行牌照。 直到2015年,厦门国际银行才又公告称,为加快推进该行在国内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决定征集并公开选聘上市保荐人、主承销商、上市法律顾问、上市会计师事务所等上市相关中介机构。 此后关于IPO厦门国际银行再无更多消息。在2018年报中,该行仅提到“本行积极研究推进上市事宜,力争逐步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 事实上,厦门国际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已经快要捉襟见肘。资本紧张显现。 最近三年内,该行资本充足情况连年下降,资本耗费较快,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厦门国际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55%、12.89%、12.7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9%、8.89%、8.86%。 因为未能上市,厦门国际银行只能从其他渠道想办法融资。去年该行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发行了12.2亿港元定息次级债券、0.93亿美元定息次级债券,顺利发行22.5亿港元永久性非累计额外一级资本证券;此外,另外一个附属机构集友银行也积极推动增资扩股,在去年底实现第一期14.72亿港币增资款到位。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率在行业内不算高,低于1%。但其不良上升趋势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厦门国际银行不良率2018年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同比上升幅度也很大,2018年末较2017年增加19.44亿元,增幅高达69.37%。通常而言,关注类贷款转向不良的风险很大,因此未来厦门国际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的风险也很大。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2018年较前一年增长同样较大,未来成为坏账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