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成长类作文写不好,不是材料太少,而是发现不到位体悟不深入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作文的命题,题材特点是青春成长类居多。这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可是总有同学想不全,说不圆,自然也写不好。


 问题出在哪?今天便诊一诊,且提出疗治方案。
和高考要面向全国不同,中考多是以市区为单位进行命题,即使呈现出一些地域特点,考生也不会没话说,反而更容易写出个性。
大多数地方命题的共同特点,都和青春与成长的主题有关。
这样来概括,如果只是接受或认同的话,只是一句没用的废话。命题的指导思想也好,或者每一年的考纲所规定的方向,都要认真去吃透。
对于那些好文章好作文,也要有自己的理解。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摆脱盲目的状态,更有利于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读文章读范文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手法,总会汲取更多。
作为语文老师,我有过不少这样的体会。
同学们对于许多事情有美好的想象,或者说有一些很高的期待,但是这些期待,却往往以落空的感觉而告终。但这样的落空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方式。
就像头几天我们专栏的一篇文章所写的那样,幻想的破灭处,正是求知和成长的开始。一番曲曲折折的过程,将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成就更好的我们。
就从语文课的学习开始,这些是真实的事,更是一段探索的心路历程。
几个月前,语文课上,要给大家分析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几篇范文《这事儿,真带劲》。
先让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而后大多数同学说没有发现例文写的有多好,感觉自己的期待有几分落空,至少这文章写的不像他们所期待的那么好。
我部分地肯定了大家的观点,指出了他们看法的合理性。
就这几篇例文的选材来看,让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确实不见得有多精彩:
一篇文章是写校园秋运会,重点写的是田径比赛的情形;
一篇是写自己扮演家长照顾弟弟的过程与感受;
还有一篇写的是下雨天,给同学打伞的助人为乐的小事情。
同学们的观点是:这么些小小的寻常的事情,也没发现还带什么劲儿,好像没什么可写的。
这里面需要提醒各位读文章的同学,像这样的情形,是不是诸位也经常遇到过?
要警惕,并且反省,为什么小事情就不能写进文章?
朱自清的《背影》也无非是父亲去买橘子,同样也不是什么大事,却不妨碍其成为经典的名篇;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甚至有些不称职的保姆,却也不妨碍走进经典;
都觉得好玩儿的沈复的《童趣》,不过是一个小毛孩子趴在地上,看草看虫看癞蛤蟆,照样不是什么大事儿……
作为对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素材,改变历史的格局,确实是大事情。
但是你看看电影,如此重大的题材,也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儿,来表现的。
所以,我们想写好文章,还是要抓住小事情,它们遍布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各位写作文,也应当以这些为素材。
这几篇作文确实写的都是寻常的小事情,却也不妨碍它们成为优秀的作文。同学们没有发现,主要是没有仔细的去读。
做事情唯有沉潜下去,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就像这几天,和所有人一样闷在家里,我也发现了好些天天朝夕相伴,自己却不曾注意的事物。
比如头几天,把几头快风干的大蒜,放到浅浅的碟子里,加少许水,如今竟然生出绿油油的叶子。放在案头,竟也一派生机盎然。
眼前有绿色,心中有风景。在这些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去不了更远地方的日子里,竟也带来些许慰藉。
写文章的发现不仅仅是用眼睛,更是用心灵,想到的比看到的更重要,体悟到的,并且用文字把它写下来,都可以成为不错的文章。
写作是一项自我修炼:让内容和形式俱佳,才情和文笔相称
借鉴散文笔法摆脱学生腔,让作文流淌诗意和哲理
细细品读潜心领悟,读写并驾齐驱,阅读写作两相宜
引导孩子学好语文,只要注意这四点

专注初高中各学科学习,更多阅读,请加关注。

关注,点击主页右下方“资料,获取更多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