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写好读后感(观后感),要注意哪些问题?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高考语文会考到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吗?是的,而且还是以作文的形式。
具体的试题,大家可以去看2019年高考课标二卷的作文试题。任务驱动型写作的考法之下,完成一篇特定的应用文体,实在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考法。
而且任务往往会布置得非常具体,就比如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作文题目,就是要求大家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来完成写作:
1919年54日,一篇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之后,一封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15日,新生开学典礼后,给同学写封信;
2019年430日,观看五四运动百周年大会,写观后感;
2049年930日,给某位百年功勋人物,写一封国庆节慰问信。
高考要写议论文的考查方式,虽然没有根本的变化,形式和具体的规定上却有极大的创新。
演讲稿、书信体、读后感,具体情境之下的写作要求,将越来越成为高考的常态,这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利于考试的区分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今天我们单独来讲一讲观后感或读后感的写作。
先说一下,读后感或观后感是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读完书或看节目之后所写的观感。既然名字里面有“感”,就少不了感受或感发。感受多种多样,可以是从活动中悟出来的思想和道理,也可以是阅读之后受到启发引起的联想和思考,而很多时候,这样的思考会有作品延伸及社会生活,触及历史的层面。
比如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要写具体的观后感,就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革命精神,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
要谈一谈如何发扬五四精神,要想到这种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激励作用,要想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这种精神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要有现实的关照,又要有历史的高度。在写作的行文中,当然也可以加入个人的情感,谈谈个体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不能够太自我,而是要和时代的脉搏共呼吸。
-----
-----
形式是读后感,骨子里却依然是议论文。但绝不是一般的议论文,他必须建立在观看节目的基础之上所引发的感想。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要求大家写成观后感,却要把观后感当议论文来写。
基本的阅读经验大家也都知道,观后感不仅仅是思想性,但是这篇文章的观后感却务必强调思想性。
或许你会有些疑问,不强调思想性,那还会有哪些方向?别忘了观后感,有时会谈人物形象,有时会谈艺术手法,有时会谈节目选材,真正的观后感是由许多角度可供选择的。
但是在这篇文章里,观后感只是对形式的要求,重要的还是对于思想的考查。
其实仅仅就观后感的写作来说,也是要防止一些误区的。

1

第一,摘抄太多。

在平时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只注重材料的摘抄,却不注重感想的抒发。看着非常勤奋,其实是一种思想的惰性,只积累一堆素材,不肯去加工,如何会有精美的产品?

2

第二,脱离对象随便感想。

读一本书,观看过一个节目,有许多感想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没有方向的去说话,也不考虑逻辑,必然会跑偏。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考试的时候其实是有内在规定的,要读懂题,严格按照题目的内在规定来。

3

第三,泛泛叙述缺少探讨。

观点的表达不是凭空产生,但有些同学写观后感,只是泛泛叙述,字数虽然没什么问题,却在主题内涵方面挖掘不够,方向是对,里程却没有走够,一样没有达到目标。
今天就谈了观后感的一般规定,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的例文,也就不给大家列举,2019年的高考作文选,以及我们之前所发的讲义,大家可以自行去看真题例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