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狠心父求功名离家二十载,无成返乡竟被亲子打劫,在祠堂痛下杀手

 今古言堂 2020-09-22

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泰戈尔评传》

自古以来,中国家庭都颇注重对子女进行妥善的教育。因为在大部分为人父母者看来,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教育好了,他才能成为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存在。反之,则可能成为祸国殃民的存在。不过,也存在父母从小就没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的情况。按理来说,孩子若因此而长歪了的话,最该自责的理应是父母才对。

可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长歪后,最先做的却并非是去自责,反倒是将孩子弄死一了百了。正如清朝时期发生的一件家庭惨案一样,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发展事业了。结果归来后发现儿子成了地痞流氓,便亲自将其杀死在家祠之中。

一、为建功立业,他丢下妻儿跑去参军。

清晚期,适逢曾国藩为消灭太平天国而在各地征召男子参军。结果消息传到生活在湖南的一位名叫王友雄的耳朵里后,他竟不顾柔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的感受,执意跑去参军了。因为在他看来,那时正好就最适合建功立业。若是错过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尽管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哭着求他留在家中,都照样未能让他因为心软而选择妥协。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一走,耽误的不仅是娇妻的青春,还有孩子的教育。

二、归家途中遭遇歹徒抢劫。

在军队中混迹了一段时间后,王友雄并未像他想象中那样建立很大的功业。战争结束后,颇觉得白出来混了一趟的他没多久便只能回老家去过普通人的生活了。然而在回家的途中,他惨遭自己雇佣的四个船夫打劫。本以为奉上身上的全部金钱后便能脱身,没成想对方偏要将他杀害。若非他足够机智,成功从对方眼皮子底下跳入河中逃走了,估计还未等跟家人团聚,他就已经身首异处了。之后,成功脱身的他赶紧凭着记忆往自己的家中跑去。

刚进家门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最先看到的肯定应该是曾经那个美丽又娇柔的妻子。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实际进门口看到的人,却是个目光呆滞、满头花白发的憔悴老妇。几经辨认,他发现对方正是自己曾经的妻子。但对方看了他半天,却愣是没有认出他是谁来。后来他颤抖着声音报出了姓名,夫妻俩这才得以顺利相认。这个时候,王友雄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儿子的下落,所以他急忙问儿子去哪儿了。他以为妻子会高兴地叫出儿子来跟自己相认,却没想到一提到儿子,妻子只是一个劲儿的叹息着。

三、在妻子的介绍下,他惊讶地发现儿子就是劫匪。

就在王友雄不知道妻子为何会有上述内容中介绍的表现时,家门突然被一伙人给打开了。等到王友雄定睛细看时,突然发现对方竟然就是那四个想致自己于死地的船夫。本来他以为船夫这是来寻仇了,刚要上前与对方撕扯起来,却一把被身边的妻子给拉住了。只见妻子指着四人中的其中一人告诉他,那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真真是把在场的除妻子以外的人给震惊到了。直到这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儿子竟然变成了劫匪。而他的儿子也反应过来,自己竟然差点杀了自己的老爹。

四、怒火中烧的他,将儿子捆绑至祠堂后亲自动手杀死。

若是换成别人,可能纵使曾差点被儿子杀了,在相认后也会选择原谅儿子。但是王友雄的表现却颇为与众不同,他不但没有选择原谅儿子,还为儿子的身份感到羞耻。为了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和哭喊,硬是将儿子捆绑起来痛打了一顿。这样还不解气,还强行拖拽着将他弄到家祠里杀了。刺激地族中耆老都无奈大呼造孽,并埋怨他的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完全都是拜他这个当爹的人所赐。

结语:

俗话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王友雄为了谋求自己的事业,生了儿子却不注重教育他,结果让儿子误入歧途,最终落得个惨不忍睹的下场。可见,真正该为儿子的改变负责的人,其实是他。可他却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儿子咎由自取。既然儿子曾想杀害他,那他就觉得断不能将他这样的人留于世上。他以为直接将儿子杀害就能让世界恢复到他想要的样子,殊不知此举一旦做出,等待他的将是极刑之罪。所以说,在子女的教育的问题上,身为父母需要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