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09-22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蜀漆洗去腥,三两(9克),牡蛎熬,五两(15克),龙骨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治则方解]

病机:伤寒火劫,亡失心阳。

治则:补益心阳,镇惊安神。

方义:本方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阴柔,以求辛甘化阳,温复阳气。蜀漆即常山苗,透发阴邪之积,使心胸空旷。龙骨镇惊安神,牡蛎补养心气而安神,与龙骨相用,以潜镇心阳而守神。甘草调和诸药。先煮蜀漆是为了减其毒性及燥烈之性,使其药性醇和,尽力发挥作用。

[辨证要点]

本方即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而成。胸阳不振,如出现胸满脉促者,用桂枝去芍药汤。若阳虚为甚,阴邪内凝,出现胸满烦惊,卧起不安等症,应以本方扶阳抑阴、涤痰开窍而镇静安神。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青龙试注:火迫汗出伤及心阳,故而用桂枝汤去芍,合甘草辛干扶心阳,生姜大枣补脾胃,补充营养,加蜀漆祛痰,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敛汗;因为火迫必然汗出,龙骨牡蛎能收敛也。因此考虑病机是心阳不振,痰湿侵占心位,因此出现胸满烦惊,卧起不安神志病变。蜀漆有毒,临床可以加半夏去蜀漆代替效果也可。

伤寒温病经典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大家以为桂枝去芍加龙骨牡蛎汤病因病机如何?

[注家方论]

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桂枝甘草,和伤寒之脉浮;蜀漆辛平,散火邪之错逆;龙骨牡蛎,固涩以收阳神之散乱;大枣生姜,醒脾以缓起卧之不安。去芍药者,嫌其主阴,则反得以胜阳也。

2.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火迫心经之阳,非酸收可安,故去芍药,而用龙牡镇摄,藉桂枝、蜀漆疾趋阳位,以救卒然散乱之神明。故先煮蜀漆,使其飞腾,劫去阳分之痰,并赖其急性,引领龙骨、牡蛎从阳镇惊固脱。方寸无主,难缓须臾,故曰救逆。3.张璐《伤寒缵论》:火迫惊狂,起卧不安者,火邪于心,神明散乱也。夫神散正欲其收,何桂枝方中,反去芍药,而增蜀漆龙骨牡蛎耶?盖阳神散乱,当求之于阳,桂枝汤阳药也,然必去芍药之阴重,始得疾达阳位,加蜀漆之性最急者,以迅扫其阴中之邪,更加龙骨、牡蛎以镇固阴中之怯也。

4.张锡驹《伤寒直解》:用桂枝以保心气。龙骨牡蛎水族中固重者也,因火为邪,以水制之,神气浮越,以重镇之。蜀漆乃常山之苗,山泽通气,取其苗以通泄阳热之法。芍药助阴亡阳,故去之。神气生于中焦水谷之精,故用甘草大枣生姜以资助中焦之气也。病在阳,复以火劫,此为逆也,故名曰救逆。

[名医验案]

刘渡舟医案

董某某,男,28岁,包头人。因精神受刺激而成疾,自称睡眠不佳,心中烦躁,并有三幻(幻听、幻视、幻觉)症状,有时胆小骇怕,有时悲泣欲哭,胸中烦闷,自不能已。切其脉弦滑,视其舌苔白腻而厚。辨为痰热内阻,上扰心宫,而肝气复抑所致。疏方:蜀漆6克,黄连9克,大黄9克,生姜9克,桂枝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竹茹10克,胆星10克,菖蒲6克,郁金9克。服两剂而大便作泻,心胸为之舒畅,上方减去大黄,又服三剂,突然吐出痰涎盈碗。从此,病情好转,后用涤痰汤与温胆汤交叉服用而获愈。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

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2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予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4枚,半夏12g,茯苓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结果:上药服3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6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10剂诸症皆消。、又治刘某,男,30岁。初诊日期1966年4月5日:东北泰来地区出现一条疯狗,到处咬人,人人恐惧。一天患者不料遇到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惊吓致病,出现心慌、惊悸、恐惧、失眠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久不见效。经病人介绍而来京找胡先生诊治。患者外观泰然,神色无异常,只是感心慌、胸闷、时有恐惧不能自主,常失眠盗汗,舌苔白腻,脉弦数。脉证合参,知为阳虚水逆而致心阳不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适应证:桂枝12g,炙甘草6g,茯苓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结果:上药服6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1年多也未复发。

邢锡波医案

彭某 男 58岁患伤寒证十一日,遂经发汗三次,而发热恶寒不解,身体困顿不支,食欲不思,夜不能寐,口燥舌干,脉象浮软,此系过汗损伤津液,而外不解,阳邪不透,与以辛温补阳散邪法治之。参附和荆芥并用。服药后心中烦躁,惊狂不安,辗转床头,起卧叫喊。余诊其脉,细数而浮,按之无力,舌质绛而少津,此乃平素阳气不足,病后因汗不如法,经多次发汗,津液先伤,阳气耗损,当津气两败之际病邪仍胶结不解,既不经误治,以感困顿不堪,而医者复以温燥辛散之品,竭阴助阳,不但外邪不解,而辛温燥热之药又复内迫以助病势,故现惊狂不安之症。若不速为挽救,则一阵大汗,将变为虚脱之证矣。遂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因患者汗出不禁,防止大汗淋漓,造成虚脱,故处方时未去芍药。

桂枝5克 生牡蛎15克 生龙骨15克蜀漆 6克 芍药12克 茯神15克生姜3克 小枣15枚 甘草10克

嘱其连煎两剂,隔四小时服一次,服药后精神逐渐安静,略能入睡,惊狂之象不在发作,然胃果乃不能食,遂以此方加养胃育阴之品,连服四剂,症状好转,食欲渐展,连服二十余剂,使恢复正常。(刑锡波 伤寒论临床实验录)

朱进忠医案

患者徐XX,男,5岁。10日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受惊,其后即时见胆小,惊哭不安,不敢出门,不敢离开父母,有时在睡梦中突然大哭,每昼夜约发3-5次左右,舌苔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诊为心阳不足,痰浊内阻。为拟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处方:桂枝3克,生姜2片,甘草3克,大枣5枚,常山3克,牡蛎6克,龙骨6克。药进l剂,诸证来作,继服1剂而愈伤寒论》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历代注释者,多以火邪来论,致使本方少见使用。余细思其组方之意,既有化痰之蜀漆,又有助心阳之桂枝去芍药汤,试用于心阳不足,痰浊阻滞的惊狂或睡中易惊者恒效。(朱进忠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