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传奇【第1部 架空】第33集

 漾濞彜乡文学园 2020-09-22

  老祖传奇【第1部架空】

  编剧:阮镇

  第33集

  1、大幕夺火苗家,日,内

  客师傅:和我们的风俗习惯一个样,来客了,就让到堂屋里的火塘边。

  绵泡蛮:都是乌蛮人,习俗当然是一样了。

  本来,晚饭已经做好了,突然增添四个人,显然就不够了。

  蒙照源把火苗叫到身边:叫你哥嫂别忙了,我们带有荞粑粑,今晚随便对付一下得了。

  火苗:你说迟了,我哥哥已经把大公鸡杀了。

  晚餐十分丰盛。

  席间,火苗的哥哥给蒙照源他们三人敬酒,火苗的嫂嫂布菜。

  客师傅:(肚内话)这就与样备诏的习俗不一样了。家中来了客人,样备诏的女人是不上席陪客的,更别说布菜了。

  火苗的哥嫂,真是热情好客,给蒙照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饭后,们们围在火塘边,烤香香茶,谈天说地。

  2、大幕夺火苗家,夜,内

  寨子里的人们,知道火苗从山外回来了,晚饭后,就来串门。

  火苗:我们昨夜在蜈蚣岭的山洞里躲雨。

  火苗的哥哥立马摇头摆手:没有的事情,你记错了。

  一位老倌也直摇头:我今年快八十岁了,常到蜈蚣岭那一带打山,是我的脚迹窝了。我就没有看见什么山洞,还有什么一条通到山洞的路。

  火苗:阿老,那条路是新挖的,又下着雨,泥滑路烂,坑坑洼洼的不好走。”

  老倌:这就更奇怪了,这些日子你们谁到蜈蚣岭挖过路吗?

  大伙都说没有啊。

  这时,寨子里一个后生叫起来:我说,明天我们到蜈蚣岭看一看,不就明白了吗?

  大伙都说对,并且约定明天都去蜈蚣岭看个究竟。

  人们陆续散去了。

  火苗的哥哥:今天你们也走辛苦了,早点洗洗睡吧。

  客师傅:我们也不觉得累,再说会话吧。

  绵泡蛮:怎么不见火苗和他嫂子呢?

  火苗的哥哥:他们在灶房里收拾碗筷。

  蒙照源:我就依火苗叫你哥吧。

  火苗的哥哥:郎中,你太客气了,你们的事情,火苗都对我们说过了。火苗这姑娘,心气虽然高,可是很善良,又能担得起事,全寨子的人都夸赞她。她就是要跟随你一生一世,我作为她的亲哥哥,我就祝福她吧。她嫂嫂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山里人不善于表达,不知郎中听明白了吗?

  蒙照源:听明白了,不过哥哥还不了解我。其实,我已经成家了。不怕哥哥笑话,我还娶了小,有儿有女了。

  火苗的哥哥:这些事啊,火苗全都跟我们说过了。火苗这妹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犟。她认准的事情,除非死,是决不会改变得了的。当初,她要离家出山闯一闯,一去就是一年多,也不往家里捎个信。

  火苗笑着来到跟前:哥哥,我找谁捎信啊?在这深山老林里。

  火苗的嫂嫂也来到火塘边。

  蒙照源:如果哥嫂高兴,火苗又抬举我,那我和火苗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吧。可是,我游医在外,身上没有带多余的钱,这聘礼一事,只能容后再说了。

  火苗的哥哥:郎中说到哪里去了,我亲妹妹出嫁,我当哥哥的不能随便了。该打发的嫁妆,我一定一样也不少。

  客师傅:我当徒弟的,也为师傅说几句。这大幕夺到样备诏,崇山峻岭,路途遥远,搬个物件运个货,实在不是好玩的。亲戚里道,是踩不断的铁板桥。往来的日子还长着呢。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啊?

  火苗的哥嫂直点头:是是是,就是这么个理。那依你该怎么个意思?

  绵泡蛮又憋不住性了:绕来绕去的,我听着都累。做亲爱亲,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你就直说得了。

  火苗的哥哥:还是这位兄弟爽快,都一家人了,说对说错都没关系。

  客师傅:那我就直说了。这彩礼就两免了,不下聘礼,也不陪嫁妆。轻轻松松来迎,轻轻松松去送,来去都轻松,这不很好吗?亲戚难免有不去不来的时候,就需要相互帮衬,拉扯。到那时才见真情呢。我就说这几句,认了,就这么做。不认了,就算我没说。

  绵泡蛮:认了认了,就这么得了。

  客师傅:你认什么了,你认?这得让哥嫂认了,才是事。

  火苗的哥哥嫂嫂私下嘀咕了几句,哥哥满面是笑:认了认了,就这么办得了。

  火苗突然给哥嫂跪下磕头:多谢哥哥嫂嫂的宽宏大量,成全小妹的终身大事。

  火苗的哥嫂急忙把火苗扶起来。

  嫂嫂眼里闪着泪光:小妹别这样,能看到你有一个好的归宿,我们就放心了。

  蒙照源起身,也向哥嫂拱手:感谢哥嫂成全,请哥嫂放心,往后我会好好待火苗。事情已经定妥,那明天我们就离开这里了。

  火苗的哥嫂一再挽留,蒙照源都委婉地回绝了。

  火苗:哥哥嫂嫂,郎中有事,就不要留了。日子还长着呢,下次来,多住几天。

  火苗的哥嫂也只好作罢,给未来的郎中妹婿收拾了好些土特产品。

  蒙照源十分过意不去:我无以回报,请哥嫂见谅。我回去后,立马请毕摩选定黄道吉日,尽早来迎娶火苗。

  火苗的哥嫂还没回话,火苗就叫了起来:郎中哥哥,你刚才说什么呀?再说一遍,我没有听明白。

  蒙照源笑:绵泡蛮,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

  绵泡蛮:当然听到了,听得真真的。

  蒙照源:那你再说一遍给火苗听。

  绵泡蛮学蒙照源的语气,也向火苗的哥嫂拱手:我无以回报,请哥嫂见谅。我回去后,立马请毕摩选定黄道吉日,尽早来迎娶火苗。

  火苗委屈地看定蒙照源:郎中哥哥,你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客师傅:我也听真了,我师傅真是这么说的。我都能背下来了。

  火苗一捂脸哭着冲进了内屋。

  在场的人全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火苗的哥哥:郎中说的没错啊,不知火苗撞到哪路邪神了?

  火苗的嫂嫂:我想火苗妹子是误会了。

  蒙照源:误会什么呀?

  火苗的嫂嫂:郎中不是说,“我回去后,立马请毕摩选定黄道吉日,尽早来迎娶火苗。”吗。

  蒙照源一脸的困惑:是呀,我就是这么说的,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火苗的哥哥也笑了:误会就在'尽早来迎娶’这五个字上。

  蒙照源这才如梦初醒:知道了,知道了。怪我没有把话说透彻。我要说的是,这一次,火苗就跟我们回样备诏去。请毕摩定了黄道吉日之后,我们再一道回大幕夺来,举行迎娶仪式。我的意思是这样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火苗拉开门,满脸是泪地冲到蒙照源身边,看着自己的脚尖:这下我听明白了——

  3、蜈蚣岭郎中洞,日,外

  第二天,好像赶集一般,全寨子的人都出动了,他们要去见证奇迹。

  有马的骑马,有驴的骑驴,有的就骑牛。

  当然,大多数的人还是只能步行。

  昨晚那老倌骑在蒙照源的马上,蒙照源为他牵着马,在人群中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不一时,到了蜈蚣岭。

  人们围在从正路通往那山洞的岔路口,看着刚开挖出来的新路,全都说不出话来了。

  那老倌身子骨硬朗,领头走上那条通往山洞的路。

  人们都跟在他后面,向山洞走去。

  这条路没有上坡下坎,笔直笔直的,一直与山洞相连。

  老倌站在山洞前,左望右望,上望下望,自言自语:这真是见鬼了,见鬼了,你们有谁看见过这里有这么大的一个山洞啊?

  人们都摇头:没有,没有见过。

  老倌到洞里走走摸摸,那山洞的岩壁,参差不平,还有水滴往下掉。

  昨夜烧的柴草灰还在,马粪还在,还有没烧完的树枝。

  洞内的一切,与火苗讲述的一样。

  这可是大幕夺最新奇的一天,他们祖祖辈辈都不知道的山洞,出现在了他们的眼中。

  他们出出进进山洞,活生生的山洞就在眼前,是那么的突然,无从解释,却身临其境。

  老倌站在洞口,面对群山,高声吼起来:蜈蚣岭,我老倌问问你。你有这么大一个山洞,我为什么不知道?这叫什么洞?

  一旁的火苗哥哥也高声喊起来:这是郎中发现的山洞,就叫做郎中洞得了。

  人们就“郎中洞——郎中洞——”的叫了起来。

  从此,大幕夺把蒙照源发现的这个山洞,叫做“郎中洞”。

  蒙照源要走了,人们把他围了起来,都是一些颂扬的话。

  老倌拉着蒙照源的手,激动万分:你是个了不起的郎中,火苗好眼力,相中了你。你就是我们大幕夺的姑爷,这郎中洞,就是你送给大幕夺最好最好的大礼。

  蒙照源:不敢当,不敢当。这原本就是大幕夺的山洞,怎么能说是我送的大礼呢?只是先前你们没有发现罢了。我也是躲雨心切,这才发现了这个山洞。我是大幕夺的姑爷了,还望父老乡亲们多多关照,多多关照。

  老倌带领大伙一直把蒙照源他们四人,送到山嘴子,这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4、蒙舍诏吉祥马店,日,内

  火苗:爹爹,我就跟蒙照源哥哥到样备诏去了,你老多加保重。

  瘦老板:你这一去,我就见不到你了,我——

  蒙照源:你老人家不必伤感,如果你老愿意,就到样备诏去,怎么样?

  瘦老板:你的好意我领了,只是,故土难离啊。

  小二:老板,小三走了,有我在,我不会离开你。

  客师傅:我多一句嘴,小二,你干脆就认老板为干爹怎么样?

  绵泡蛮:还不知道老板要不要他呢?

  瘦老板:当然要啦,有人接我的班,多好啊,就不知小二愿不愿意做我的干儿子。

  小二立马就跪下:爹爹在上,受孩儿三拜。

  瘦老板笑得胡须打颤:我儿起来,快起来。

  火苗:小二,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哥哥了。

  小二:你就是我的亲妹妹。

  5、样备诏诏主府正堂,日,内

  蒙照源:此次到蒙舍诏接我的儿子蒙源罗。几经周折,都未能找到蒙源罗的踪影。看来,蒙源罗回来的希望很渺茫。

  文官武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在为找不到公子怎么办而发愁。

  左相蒙照澈:不能放弃公子蒙源罗,要不断的派人到蒙舍诏去,无论如何都要把公子蒙源罗接回来。

  蒙照源:这事就这样吧,天大由天,顺其自然罢了。

  6、瓦苑瓦氏客堂,日,内

  蒙照源:各位夫人,此次我到蒙舍诏找寻公子,在危难中,遇到了这位名叫火苗的姑娘。在她不顾安危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找到公子的线索。我决意把火苗姑娘收入府中,往后,你们就是姐妹了。火苗,来,与各位姐姐见礼吧。

  瓦是男:大夫人没有生育就病故了。这是二夫人塔服,生了个公子,名叫蒙源兴。这是三夫人架步,生有一女,名叫蒙源凤。这是四夫人嗦莲,生有一女,名叫蒙源凰,我是五夫人瓦是男,生有公子蒙源罗。

  瓦是男陪着火苗一一拜见了各位夫人,各位夫人也一一回了礼。

  蒙照源:往后,火苗就是六夫人了。因为,还没有选定黄道吉日正式迎娶进府,就先在瓦苑暂住几日。

  众夫人连声称是。

  7、火苑火氏客堂,日,内

  蒙照源:大毕摩才诺选定了黄道吉日。依原先与大幕夺火苗哥嫂的约定,我和火苗回大幕夺,举行迎娶火苗的仪式。

  夫人们表示祝贺。

  8、蒙舍诏大幕夺火苗家,日,内

  礼宾司仪:一拜天地。

  蒙照源和火苗对天对地拜了三拜。

  礼宾司仪:二拜高堂。

  蒙照源和火苗拜了上位坐着的瘦老板。

  礼宾司仪:夫妻对拜。

  蒙照源和火苗相互拜了拜。

  礼宾司仪:送入洞房。

  蒙照源牵着火苗迈进洞房。

  全寨子的人都来祝贺,热闹非凡。

  老倌:啊啧啧,原来郎中是样备诏的诏主呢,我们原先把蜈蚣岭那个洞叫做郎中洞,现在要改成叫做诏主洞才对呢么。

  9、样备诏火苑火氏房,夜,内

  瓦是男:火苗,你真行,为样备诏又添了一个公子。

  蒙照源:公子起名蒙源远。

  10、样备诏诏主府正堂,日,内

  蒙照源:吐蕃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大唐皇帝求和。同时,金城公主也单独上书娘家——大唐王朝,请求双方息战。经过多次往来谈判,大唐和吐蕃,于两年后进行会盟,约定不再重启战端,和平友好相处。

  左相蒙照澈:吐蕃已经与大唐修好,我诏也与大唐君臣相称,蒙舍诏也没有骚扰我诏。眼下呈现和平态势,正是加紧建设家园的好时机。

  蒙照源:大伙都议一议,要办哪几件事情?

  有说架桥的,有说修路的,有说烧窑的,有说裁缝,有说皮匠,有说打铁,不一而足。

  蒙照源:这些都要做,而且要做好。有一件事要做大,那就是建学堂。我们到长安,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学问。有学问与不有学问是两码事。这事不能大意,要常常办。我想,这学堂的事,就由郑师傅去办吧。

  老郑:诏主真是高瞻远瞩,这么看重办学,振兴样备诏指日可待。我一定不辜负诏主的厚望,把办学的事做好。

  蒙照源:我们看到,长安有许多值得我们效仿的东西。我们不妨就照葫芦画瓢。耪田种地,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根本。工,商,我们是弱了点,不过,从无到有,总会发展起来。比如,皮匠,做鞋子的。原先没有,那是因为,老辈人传下来就是不穿鞋子。现在,穿起鞋子来了,皮匠,做鞋子的这一行,也就兴旺起来了。现在,我分一下工,各司其职。

  文官武将都赞成责任到人。

  11、样备诏诏主府学馆,日,外

  六夫人火苗牵着儿子蒙源远:五姐,你也到学馆去啊。

  五夫人瓦是男:是啊,一个人呆在屋里,闷得慌。不如到学馆去听郑师傅讲学,一则长见识,二则也能跟人说说话。

  六夫人火苗:我也是这么想。源远,叫五娘。

  蒙源远:五娘好。

  五夫人瓦是男:源远乖,真懂礼貌。六妹,源远今年五岁了吧?

  火苗:五姐,过了年就六岁了。

  瓦是男:日子过得真快,你们去找我儿蒙源罗都快七年了,也不知他怎么样了。

  二夫人塔服牵着蒙源兴过来了:源兴,快叫五娘,六娘。

  蒙源兴歪头看着树上的小鸟:五六娘好看。

  二夫人塔服:这孩子,还知道夸人好看呢。

  六夫人火苗顺着蒙源兴的视线看到了树上的小鸟,不禁“扑哧”一笑。

  二夫人塔服也看到了树上的小鸟:让五妹六妹见笑了,我的儿子就这样,我也是揪心啊。

  五夫人瓦是男:(肚内话)大公子蒙源罗丢失了,二公子蒙源兴是个傻子,三公子蒙源远又这般小,怎能不让诏主忧心忡忡啊。

  12、样备诏诏主府学馆,日,内

  老郑:我们这个学馆也开办好长一段时间了。学馆专门为诏主府文武两班的子女开设,不分班,不分年龄段,不分男女,就是这一间课堂。有时,家长兴趣来了,也可在一侧旁听。我一定竭尽所能,向你们传授中原文化。不知你们能听懂吗?

  火苗:能听懂,郑师傅讲的太好了。

  人们附和着。

  老郑:你们能听得懂,我就放心了。其实这个学馆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社交功能。你们想啊,你们平时不能在一起,到学馆来,聚到了一起,就可以互相交流获取不同的信息。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啊?

  瓦是男:郑师傅说的太对了,我每天都来,不来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人们附和着。

  13、样备诏诏主府正堂,日,内

  蒙照源:又到了枯水季节,各地的旱情要尽快报上来。

  左相蒙照澈:一到了枯水季节,我就想到了架桥,诏主到长安的时候,跟大唐皇帝谈到造桥的事了吗?

  蒙照源:前次忘了说这事了。我没有说是唐九征拆除了漾濞江上的桥,我只说漾濞江上,没有桥,请求大唐皇帝帮助我们把漾濞江上的桥造起来。

  右相蒙照澄:那大唐皇帝怎么说?

  蒙照源:大唐皇帝说,漾濞江上本来是有桥的,因为战略的需要就把漾濞江上的桥给拆除了,同时还拆除了顺濞桥,用这两座桥的铁链,铸造了一根铁柱,还竖立在样备诏的竹林寺旁。诏主,你怎么能说漾濞江上没有桥呢?

  左相蒙照澈:大唐皇帝还是心中有数的。

  蒙照源:我说的是现在漾濞江上没有桥。

  右相蒙照澄:那大唐皇帝又怎么说呢?

  蒙照源:大唐皇帝让我别着急,在合适的时候,他们会把漾濞江上的桥重新建造起来的。

  左相蒙照澈: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大唐皇帝认为合适的时候啊。

  文官武将也议论纷纷:

  “大唐皇帝算得上是一代明君,敢做敢当。”

  “居然大唐皇帝已经开了口,那我们就耐心的等待吧。”“就是,我们急也没有用,单凭我们的力量是无法建造漾濞江大桥的。”

  “我们先把浮桥维护好。”

  “渡口的竹筏也要加强管理。”

  “大唐皇帝所说的合适的时候,就由不得我们了。他说什么时候合适,就什么时候合适,我们就等着吧。”

  蒙照源:那造桥的事就不再议了,就等我们的运气早日到来吧。

  左相蒙照澈:自从诏主从长安回来这些年,我们学了不少大唐的东西。

  蒙照源:有一样不能学,就是公公。

  有人问:什么是公公啊?

  蒙照源:公公就是太监。

  又问:什么叫太监啊。

  蒙照源:这么说吧,大唐有前殿后宫之分,在后宫当差的男人,必须象劁猪一样劁了,

  这种不是男人的男人,就叫太监。我们样备诏诏主府中,也有前堂后苑之分。后苑相当于后宫。我们有不准男人随便进入后苑的规矩,不过,没有那么绝对。样备诏诏主府没有太监一说,也没有不准夫人们走出后苑的规矩。这一点比长安开明。我觉得长安的太监做法不人道,要学长安的好东西,我觉得太监一事不能学。好端端一个男人,失去人道,这样的做法不能学。我们诏主府后苑的女眷,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在奴婢的陪同下,就可以使唤男仆。

  文武两班都十分赞同诏主的见解。

  14、样备诏诏主府后花园,日,外

  六夫人火苗和姐姐们在花园里闲坐。

  六夫人火苗:各位姐姐,小妹我想做一件事,不知妥当不妥当。

  五夫人瓦是男:妹妹想做什么了,说出来听听。

  六夫人火苗:诏主的眼睛时好时坏,很让人担忧。

  二夫人塔服:是啊,诏主只顾忙大事,全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三夫人架步:你们看,为了诏主的眼睛,五妹妹带着我们栽了这一片金雀花。

  四夫人嗦莲:可不是吗,如今都成金雀花园了。还饲养乌骨鸡下蛋。但愿这金雀花和乌骨鸡蛋,对诏主的眼睛有奇效。

  五夫人瓦是男:各位姐姐为了诏主的眼疾,也费了不少心思,不知妹妹有什么高招?

  六夫人火苗:高招倒没有,我想的是,我们在这花亭里,设一个祈祷坛。天天为诏主祈祷,祈求上天保佑诏主眼睛尽快好起来。

  众位夫人拍手称好:好啊,好啊。妹妹真是有心人,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说干就干。

  15、样备诏诏主府后花园,日,内

  五位夫人一起动手,在花亭的一角,搭建一个小台。

  夫人们,搬砖,拌泥巴,要在花亭一角垒起一个小台。

  二夫人塔服的儿子蒙源兴,手指拈着一只蜻蜓,歪歪斜斜地过来了。

  蒙源兴站在一旁,鼻涕一吸一吸,满脸狐疑:娘,干嘛——呀。

  二夫人塔服手上有泥:儿子,你揩揩鼻涕,好不好?

  公子蒙源兴:好。

  蒙源兴抬起手背就在鼻子上一抹,鼻涕没有抹干净,倒反抹了个满脸花。

  众夫人已经看惯了蒙源兴的做派,不以为奇了。

  六夫人火苗赶紧到水池边洗净手,掏出手绢,仔细地为蒙源兴揩干净了脸。

  二夫人塔服很感激:六妹,让你见笑了。

  蒙源兴傻乎乎地笑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直淌。

  六夫人火苗极耐心地为蒙源兴揩着口水,可是,怎么也揩不尽。

  蒙源兴咧着嘴直笑,笑得身子也抖起来:六,六,六娘,好,看。

  三夫人架步打趣道:六妹妹,连公子都夸你好看呢?你真的是好看极了。

  四夫人嗦莲:就是嘛,我们六姐妹中,数你年岁最小,模样最好。是块盖面菜呢。

  蒙源远一蹦一跳地来到六夫人火苗身边:娘,你们做什么呀,我来帮你。

  六夫人火苗还没有反应过来,蒙源远说着就去搬砖。

  人小砖重,一用劲,砖没有搬动,自己却跌坐在地上了。

  六岁的蒙源远没有哭,还要再搬。

  六夫人火苗过去抱起他:是个男子汉,可还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别搬了,跟蒙源兴哥哥玩去吧。

  蒙源兴伸出鼻涕拉渣的手,蒙源远拉住,二人到一边玩去了。

  六夫人火苗看着二十岁的公子蒙源兴,为蒙照源感到一阵悲哀:(肚内话)诏主那么伟岸,那么聪慧,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公子来。难怪诏主一定要把二十二岁的公子蒙源罗找回来。虽然,我没有见过蒙源罗长什么样,可是,一定比蒙源兴强很多。今年,诏主四十三岁了,这三个公子,傻的傻,丢的丢,小的小,能不令诏主揪心吗?”

  16、样备诏诏主府后花园,日,内

  三夫人架步的女儿十七岁的蒙源凤,四夫人嗦莲的女儿十四岁的蒙源凰,两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花亭前。

  蒙源凤:娘,你们在做什么呀?

  三夫人架步笑容满面:我们在为你爹爹搭一个祈祷台。

  蒙源凤:哦,是这样啊。要是这样的话,你们何必动手自己做?劳累不说,做出来也不会好看。

  蒙源凰接过话头:就是,何不如叫两奴仆抬一张单桌来,不就成了吗?

  六夫人火苗: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还是两位公主的主意好。

  蒙源凤拉起蒙源凰的手:妹妹,走,我俩去办这件事吧。

  五夫人瓦是男甩甩手上的泥:真是先生不如后生,萝卜不如菜根啊。

  夫人们说笑着,清理刚才搬进花亭的砖啊泥的。

  不一会,两个奴仆抬着一张雕花单桌来了。

  公差是两个小伙子,他俩帮着清理花亭,眨眼的功夫,就清理得干干净净。

  面朝南,摆好了桌子。

  蒙源凤:娘,桌上要摆些什么物件,我和蒙源凰妹妹去找。

  三夫人架步:摆上灯烛纸火,水果供品之类,就可以了。

  六夫人火苗:对对对,这些物件摆上去,就有些像供桌了。

  蒙源凤:那我们就去办了。

  五夫人瓦是男:就麻烦公主请郑师傅来一趟,帮我们看看,要怎么安排才合适?

  公主蒙源凤和蒙源凰双双出园门而去。

  两奴仆用筐抬着一应物品回来了。

  夫人们帮着摆好物品,觉得像模像样了。

  蒙源凤和蒙源凰请来了郑师傅。

  老郑拜见了众位夫人。

  五夫人瓦是男:郑师傅,你看看我们的这个供桌。

  老郑:我十分钦佩夫人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可是,恕我直言。在花亭设供桌,不妥当。花亭是供闲暇赏花歇息之用。在这里摆设供桌,有对神灵不敬之嫌。再说,心动神知。只要夫人们心中有这份期盼,就可以了。如果,夫人们一定要摆桌设供,那就要另选地点才行。

  夫人们听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了。

  五夫人瓦是男:这是我们欠了思量,那就撤了吧,请教郑师傅,这供桌设在什么地方妥当呢?

  老郑:有关神灵的事,不能儿戏,还是由诏主来定夺吧。

  六夫人火苗:没想到,好心办了错事,害得姐姐们白忙了一场。

  五夫人瓦是男:虽然白忙了一场,我还是感到十分畅快。

  夫人们都说,已经尽了心,没白忙。

  17、瓦苑瓦氏客堂,日,内

  五夫人瓦是男:姐妹们,我想,就在这个客堂里,设一张供桌,摆上一应供品。我们每天早上,晌午,傍晚,一天三次,到这里来,为诏主祈祷。祈求上天护佑诏主眼睛明亮,心想事成。你们说,好不好啊?

  夫人们都拍手赞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