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凉秘境东华山

 七里山人 2020-09-22
清凉秘境东华山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20-09-22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日报 ]


始建于明代的龙兴寺


密林中的古老石桥

通海的东华山,自古便是一处风景名胜,杨广镇一带,逢年过节,村民都有爬东华山的习俗。

外来的访客要进山,必然先走到大新村,到了村口,不过大新桥,沿大新河河埂往普塘营方向走,便是进东华山的正路。

清代刘慰三所著的《滇南志略》对东华山有两段记载:“东华山,在县东十五里,山麓有冷水洞,有龙泉寺,泉自佛座流出,北入杞麓湖。”又说:“东华溪,源出县东十五里东华山乌龙潭,北流入杞麓湖。”

从这部清代的志书可以明确:所谓的龙泉,在古代被当作东华溪的源头。东华溪,就是大新河的旧称,而大新河是杞麓湖的第二大支流。

沿河埂向东,过了普塘营村,就慢慢爬坡进山了。循着水流声进山,山道弯曲,过了停车场,游客脚下便出现了两条上山的路:一边有石拱桥横跨溪流,沿着古旧的石级攀登,坡度较大,半山处有凉亭可供歇脚;另一边是水泥铺设的路面,平缓舒坦,上山不大费力。不过有兴致的游客可选择前一条上山的路。

这一路,有溪桥石级、密林鸟鸣、松风凉亭,正好回味一番清初著名诗人、书法家阚祯兆走这条路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七律诗《春游过东华山山寺》:

三十余年谢屐空,桃园犹间李花红。

乾坤到处归新景,岩壑于今待老翁。

孤石留龛法像古,伏龙未雨风声雄。

寻春我欲穷幽胜,莫负芳华满眼中。

这首诗开篇“三十余年谢屐空”,有可能是实写。青年时期诗人为了避祸长期隐居不出,直到清政府平定了吴三桂在云南的割据势力,当时的云南按察史、书法家许弘勋多次来访,才最终受邀出山。谢屐,即李白诗中提及过的谢公屐,是古代的一种特制的登山鞋,这位大书法家幽居多年,第一次登山寻春访胜,竟然到了东华山,不能不说是这一方山水之幸。只可惜这首七律没能以墨宝的形式传世,不然后人又可以欣赏到他笔走龙蛇的草书了。

沿着石板路走,听到泉水从洞中奔涌出来的哗哗声,峰回路转,远远就能看到高耸的山崖下,一座寺院在老藤古树的掩映中露出了一檐一角,钟磬之声隐约传来,眼前便是龙兴寺了。

龙兴寺,在古代称为龙泉寺。康熙《通海县志》记载:“龙泉寺,在东华山,去县十五里。林幽景寂,为马妙空伏龙之所。寺即妙空创。康熙二十三年,行僧清正重修。”这里所说的“马妙空”应该就是寺中正殿供奉的那位马祖仙师。阚祯兆曾登上东华山,游过龙兴寺,却没有记录这座寺院始建于何年。

清代释圆鼎所著的《滇释记》,在“明释”部分,我们还能读到一位高僧的小传:

慧心妙空和尚,通海人,姓马氏……去县数里曰东华山,有湫窟,龙甚狞暴。樵牧若往,即为雷电所击,一方患之。师策杖入窟趺坐,龙乃现形若吞噬状,大震雷雨,七日方霁。忽有伟服士三人谓师曰:“神龙所据,何苦在期,固不惧害乎!”师曰:“吾欲服此孽耳。”语竟,遂失三人所在。乡人以师必撄龙害,聚众百余人,持炬而入。见师跌坐,咸罗拜欢呼,遂建寺焉。

慧心即马妙空无疑,且是通海本地人。另外,清代释道阶主持编修的《新续高僧传》卷53收录了《明通海东华山寺沙门释惠心传附真澄传》,惠心应是“慧心”之误。从这两部明清时期的高僧传记来看,马祖仙师应是明代的僧人,他降龙的地方就在寺后的溶洞中,龙兴寺初建于明代无疑。

马祖仙师降龙的这个山洞,洞口极窄,初入只能匍匐前行,越走越开阔,空间变大,别有洞天。洞中流水清凉甘美,被大新村委会村民引为自来水,为了保障饮水安全,多年前溶洞便禁止游玩,永久封闭了。

再说阚祯兆登上东华山后,游了龙兴寺,即兴又作了一首七律《题东山龙泉寺》:

澄潭何故老神龙,传说袈裟挂锡峰。

不作风雷争旷野,但教麟甲长孤松。

青岩半壁留灵石,幽寺一灯出晓钟。

声彻春山桃李放,到来真觉有云从。

这首诗,阚祯兆仍从马祖降龙的传说入手,妙就妙在他写的是降龙之后东华山的场景,又全是幻想之境,有几分幽深,又有几分诡异,不似常人笔法。

在康熙《通海县志》的“艺文”部分,我们还能读到明代诗人姚咨相的一首五律《东华流泉》:

风翻泉渐急,岩底树长浮。

欲拟黄河曲,还探碧汉秋。

情闲孤西冷,景静白云收。

千古空巢父,谁人更枕流。

这首诗是一首秋游之作,咏的是龙兴寺后的泉水,烘托出东华山的幽邃静寂,最后以上古的隐士巢父,引出诗人归隐山林之意。奇怪的是诗人对山崖底下的寺院只字不提,不知道,他游东华山之时,马祖是否已经降龙而去。

关于这位诗人,康熙《通海县志》记载:“姚咨相,字相箓,元升之仲子,以明经令蜀隆昌,廉能多惠政。负性倜倘,喜交名人,读书不肯寻章句,下笔立就千万言,有古豪士之概。”姚咨相的父亲“元升”,即明代通海名士姚载典,杨广镇姚家湾人,曾出任工部员外郎。姚咨相也曾做过隆昌县令,也算是通海的乡贤名士了。

游东华山,不论是春游还是秋游,都能让你体验到一个古寺钟声、松径明月、泉流山风的清凉秘境。(记者 蔡传兵/文 通讯员 卢贵谦/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