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说禅】一贫如洗

 禅艺会 2020-09-22

在黄檗希运禅师看来,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希运禅师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不曾回过俗家,其度母方式却被认为是大孝中之大孝也。——纯道题记

每到母亲节、父亲节、爷爷奶奶节,就老有人担心世风日下,孩子们忘记了孝顺两个字怎么写。古训说“百善孝为先”,于是他们努力想点对策,可又总是头脑迂腐而缺乏想象力,想到的不是作揖下跪磕头、就是让孩子们给爹妈洗脚。据说集体洗脚活动在中小学很是流行,那里操场足够大,爸爸妈妈们一人一个脚盆,排成整齐的阵势,红领巾们表演尊老爱幼的大型文艺汇演节目给师长们看,气氛渲染之下妈妈们往往痛哭流涕,可这场面却实在有一种怪异的喜感。


也许以校长们的业余生活经验来说,除了吃饭喝酒以外,不可或缺的就是洗脚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众也,所以安排家长们也来享受一下洗脚的乐趣,也算是通情达理的善举。这又像某所中学褒奖优秀毕业生,奖励居然是陪校长一起喝酒,这都是以吃喝享受作为人生最大乐趣,可见这些饭桶多么地贫乏,多么地误人子弟,而以他们的高度和容量也只能有这样的认识。

且说其实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母亲洗脚是不可以给儿子看的,让儿子给母亲洗脚完全是现代人的一知半解。如果说要体味父母的辛劳,不如摩挲他们的双手,手上的老茧、伤痕、干燥缺乏护理的皮肤和舍不得花钱收拾的指甲,这比洗脚更加合宜。况且,在这个场合下,洗脚的内涵只是服侍,父母们真的要孩子们服侍自己吗?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你伺候我、我伺候你这种相互服务的关系吗?我看他们所希望的更多是理解吧。


洗脚本身,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屈原当年打算投江的时候,渔夫劝解他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何必抱怨水浑呢?一样可以把你的脚洗干净。这就是说,何必只是抱怨世风日下呢?重要的是关注你自己正确地做人。学校毕竟不是职业培训班,这些校长们只能从类似按摩捶背的享受角度去理解洗脚,有的还聘请专业洗脚师做现场的技术指导,却不能把沧浪之水清兮浊兮的故事提出来大家思考,真是让人失望。

渔夫们总在泥滩里进进出出,最懂得洗脚的道理。圣经记载说,最后的晚餐之前,人子耶稣给他那些以打渔为生的门徒洗脚,如此屈尊,这在孔夫子看来笃定不可理喻。门徒们劳作辛苦,脚上总是沾满泥泞,洗脚是一种必要的洁净。在耶稣那里,则象征上帝洗却人在尘世生活的尘垢、性情与心智方面的玷污。耶稣做完这事还教导说:我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门徒彼得甚至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后来教会发明了沐足节的仪式,由主教身份的人给一些手下甚至罪犯洗脚,以示赦免、圣洁及服事。虽然照例有些形式化,但跟曾经盛行的给领导打伞、给领导擦汗一类谄媚的侍奉举动比起来,高尚得不是一个数量级。


脚代表了人与世界所直接接触的方面,以心灵的角度来说,脚是朝九晚五的奔波,泥泞是情绪和担忧的种种。因着一天劳作的辛苦,人人的心里都蒙了尘土,被琐事烦扰和分散精力,不能很好地享受自由与自在的乐趣。如果我们彼此洗脚,彼此提升,那么我们才真的有兄弟姐妹的情分。

经上还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校长们是贫乏的,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贫乏,反倒为了自己的权利、钱财等而深感富足,他们往往又因此而自我封闭,失去了人生丰盈和变化的可塑性。知晓自己贫穷的人则是对物质的多寡不上心的人,他对沧浪之水是清是浊也不挑剔,他寻求灵魂的伙伴,在一天的劳作之后能够互相“洗脚”,让一种光照来共同充满我们的内在,我们不能没有彼此。


黄檗希运禅师出家之后,家乡的母亲放不下执着,哭瞎了眼。其心切切,就在路边设置的茶摊,给过往的僧人洗脚,除了礼敬之意,还期望大海捞针般找到自己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儿子左脚有一个痣。不知道过了多久,黄檗云游果然经过这里,却只给她洗右脚。他走了以后,别人忍不住告诉他母亲,说刚才那个就是。母亲听了,几近疯狂:“难怪声音好像我儿!”她追到河边,黄檗已经坐船而去,他母亲失足落水而绝。

虽然这是佛家的故事,照儒家的说法来说,他反而是个孝顺的人,因为第一他成了一代名师,光宗耀祖;第二他当时乘船返回,超度了母亲升了天成了菩萨。我相信这是生搬硬套,因为禅师才不会搞什么光宗耀祖,但即便按这种说法,也足以证明洗脚和孝顺不必划等号。这一次,洗脚是一种苦苦的寻觅。黄檗那时一定心里极其矛盾,要不是母亲执着心太重,原本可以大家都过得潇洒。换一个人,也许会学学耶稣的榜样,给当时还是俗人的母亲洗脚,一来洗去她的尘劳之累,二来洗去她的执着之苦,这岂不是比“光宗耀祖”之类的更有爱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