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峰独坐绘华山

 禅艺会 2020-09-22

孤峰独坐,特立独行。当一个人想与一座大山直面对话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志气与勇气,更需要有一种灵气与霸气。山是有灵气的,没有灵气的人在它面前只能踯躅不安;山矗立在那里就是一种霸气,没有霸气的人在它面前只能彳亍而行。隐于山,方识山魂。——纯道题记

关于田学森,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述说。今天主要不是说他,而是要听他说。在听他说之前,为了让第一次认识他的人知道一些背景,先引用他的两位好朋友,也是一对伉俪对他的评说。



先生王勇这样说他:

我眼中的田学森,是一位用生命在作画的画家。他是我一位非常敬佩的朋友,多年来旅居华山,风餐露宿,偶尔穿越繁华都市,把出世和入世拿捏的游刃有余。仁者乐山,常年的山居生活,已经让他融入了自然。万物在他眼里都是和谐的,山、树、虫、草都是有感情的。画布边一条晒太阳的毒蛇,或一只不小心撞到手背上的蜜蜂,都会让他雀跃起来,不觉得危险,只觉得可爱与和谐。听他讲话,就像是经历一次修行。他的语速很慢,声音很轻,他会让你静下来,放下尘世的浮躁,去倾听自然的声音,但每次都会让你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但是你很难想象,这种大山一般的安静表面下,却也隐藏着一颗岩浆般炙热不羁的心。当年旅法回国后,为了写生,他曾经用一年多的时间一个人驾车纵横环绕中国边境线。一路艰辛,历经生死,在冬季的大小兴安岭、在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珠峰营地都留下了他孤独的脚印。在艺术和大自然面前,他认为连生命都是渺小的。能够把这些刚柔、动静都融为一体,没有大山一般的包容是很难做到的。

多年的华山作画生活,他已经与华山融为一体。每次看他画画,我都感觉他是在与华山对话,而且把每一句话都写在了画布里。有一次我问他,你还要在华山画多久?他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是一辈子吧。一个人可以把一辈子情感倾注在一件事情上,那需要多大的勇气。相识多年,我从未问过他的画作值多少钱。因为我觉得他的画是无价的,因为他是一位用生命在作画的艺术家。

太太柳莺这样说他:令我非常敬佩感动的田老师,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是在用生命画画的一位艺术家,行者,哲人,诗人。画就是他的魂,他从容游历于大地山川/城市旷野,感悟/思考/追寻着艺术与生命的升华。近五年来,老师一直生活在华山,隐或不隐,对于他,都是生活,老师说:第一眼,就记得这山是从平原上拔地而起。突兀坦白,太干净、太直接,仿佛一个人捧着心,站在那里,天荒地老;大自然/山/画和他自己早已融为一体,从最开始的忍受到习惯,再到享受这一切,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与大自然和山共生平等的相互存在着,影响着,老师的画, 述说着他经年累积的深邃清澈,专注极致,简单和善,慎独慎微,刚柔并济,云淡风轻------



现在,我们来听听田学森自己的话:

从2009年起,我大概有6年时间画华山,其中5年,都是忠实于写生对象,客观地表现山石的结构、肌理,包括石头上的树林,几乎全部客观地表现出来。从中找出秩序,整体上客观为主,形成一个画面。从去年夏天开始,画面更主动一点。



首先是要了解山,人不能自作聪明,要去体验自然的力量,韵律。经过5年的积累,人和山、画面都比较融洽了,就会更主动地组织画面,也可能把不属于此地的风景,搬到画面某个地方。古代的山水画就是这样营造意境,而油画不是,油画写实风景往往要数据化。



而我,想把油画画出中国画的意境。不是一个相对简单客观的再现。中国的山水画是山水的文化,寄托着画者的情怀,人和自然宇宙的关联等。这样,就有别于西方的油画,不仅仅是将山作为风景来对待。



当然,我所做的也不像国画。油画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它的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物体的塑造,相对于国画用线条勾勒为主、皴法,渲染的表现形式要复杂得多。所以,一幅写生油画的构图完成时,有可能是一幅国画已完成之时。对油画来说,构好图后,深入刻画需要漫长的时间,在画的过程中,每涂一层颜色,会把之前的造型覆盖一些。 但是国画工笔三矾九染,也像古典油画,另外以线为主表现的国画,对线的要求很高,画面气韵意境难度很大。有时我会看一些古代的山水画,在那里感受学习。
一般来说,较少画家长时间地来这样实践,画的快。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以前不一样。我还算能慢下来。



就像这幅画,刚开始第一次来看角度的时候,很多地方是爬过来的。那时路还没有现在好走,羊肠古道又陡又高。后来请李师傅修整,去除一些杂草荆棘, 先乘太华索道把画框运到中站,再把画布画框背进来。自己做画布,也要很多工序。这幅画特别大,在油画写生里,欧洲印象派写实的作品里边,一般来说,都非常小。画大了之后,很容易画空。另外,画家的体力、毅力,以及心理精神上都要面对考验。在各种天气下,也要在长时间里保持着激情。好在我能不温不火,因为急也没用。一边画,比较空间疏密关系,山的神态,就像人一样,互相呼应,不能各管各的。



另外,风景画里很少有理想的近景。一般远景很好,近景需要秩序,就需要组织安排、取舍,把四周的动态、适合画到画里的树,画进来。左右的树会选择不一样的形态,这是对立共生的关系。而且,每一张画都独立完整,整体放在一起,还要构成一幅画,就要考虑整体。



这一幅画,两边主体的山的样子、造型反差很大。我打算用一些云雾遮挡。而且尽可能地把刚柔平衡,在画面中是均衡的。像这样画,看起来是写生,但和通常的写生、画个小稿子不一样。我是写生和创作一起完成,这比在画室里房间里画,会提供给画家更多的信息,直接的感受,和山、树木、小鸟一起共命运一样,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经历天气变化,漫长的过程,都像朋友一样,飞来的小鸟、小动物都是。有时会和小动物说说话,或者植物。它们觉得你不会伤害它,也会和你近。右下加了房子。有生活气息,否则山会孤绝。山里要有路,有人家,就会比较温暖。有雾会妩媚,有树会灵秀。这些都要想办法融合到一幅画中。



画了这幅之后,以后再画两米左右的画,会觉得很小,难度会小很多。画越大越难。我一直喜欢画大,每一幅时间也比较久。我希望每一幅画,在自己的认识里完美一些。过去也因此比较拘谨一些,现在画的比较松。看看书,画画,看看山,或睡一会儿。更接近一种无为而为的状态。在这里喝茶,会有意无意地发现画面要改的地方,这很重要。画画也是一个会找毛病和会改画的过程,都要自己去面对。

在这里,风声鸟叫都是音乐,是天籁,有点吃的,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好。画画没事的时候,就看着云雾缭绕,或听听打雷闪电,人也自己淡淡的,很空灵,就像和天地融为一体,在一起很久很久。



在这里,我总会发现要画的风景、角度,不同的季节、光线、表现手法的变化,都会形成不同的画。画华山,一辈子都画不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