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坐华山】登高望远

 禅艺会 2020-09-22

一纸白纸,可以描绘千姿百态;一只空瓶,可以装载万般可能。白纸与空瓶的可贵,正在于它们都处于初始化的状态,人若常去空谷幽林中走一走,也会有放空一切的感觉,可以把尘嚣与浮躁作一次暂时的隔离,但如果能够久居空谷,便心净如白纸,如空瓶。——纯道题记

清早大风依旧,拄杖在山坡走走停停,观察山与树,却越走越远,后来喊山里李师傅带路爬山,要去的方向,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的,有些神秘,据说山顶上眺望秦岭,很美。

峭壁倾斜有八十度左右,斜生丛林,野径隐没其中,迂回曲折至山顶。李师傅不断问我能行吗?我回答道:比我想象的容易走。我以为要在灌木丛和陡崖上连爬带钻才能通行,远看此山如立。爬至第一个山顶途中,由于个别地方趴的不够低,干枯的蒿草上结的比麻椒小一点的圆球落在脖子里,后背上扎的痒疼,一个个取下来后舒服多了。

在这个山顶上,回望住处的土屋,位于山腰,近处是梯形山地,房前屋后与山坡上的树木,错落有致,可直接入画,屋后一条石径斜向山梁,再远些有两层山峦,右侧是主峰区连绵的巨石山脉,时下呈现淡蓝色,有些大鸟正在展翅翱翔,主要是乌鸦,喜鹊和老鹰,山谷那么幽静,美丽,仿佛是处在另外一个星球,像科幻电影的景象。

在第一个山顶稍作休息,喝杯茶,有些出汗,风吹有些冰凉,适应一下另一种路,这一段不是向上攀登,基本上是同样高度,接近于接下去路段的山顶,但是外侧悬崖绝壁大多垂直,小径因此像个栈道,边上生有树木的地方有安全感,没有树的地方和又窄又斜难以落脚处,行走分外小心,手脚并用爬过去,或是拉着右侧的枝条,有时断下来的枯枝和生长中的不易辨别,山上海拔高,春天迟到,枝条都没叶子,若是拉起落下的树枝可谓是命悬一线,用力一拉空了,容易闪失坠落,而生长中枝条有的会弹回来,打在脸颊上,手上衣服上粘着土也不管了。越走越累,越累腿脚越软,愈加危险。今天穿的鞋子不合适,有些滑,落脚处通常一脚多宽,向外倾斜,又有落叶,也许踏空,有的地方直面深渊。这种状况像我第一次来山里土屋时差不多,今天比那时还略好,当时有些晕高,感冒发烧酸乏,也是坚持走到目的地,后来就走习惯了。今天也是坚持走到第三个山顶。

这里山风呼啸愈甚,是山的转角。松涛与其它树木枝条的声响混合,狼嚎一般,容易令人心惊胆寒,而旁边,就是悬崖绝壁。今天天气有些阴沉,偶尔有点阳光,在奔腾的风里,望望秦岭深处,层峦叠嶂,迷迷朦朦,崖底是条峡谷,两山对出,河谷蜿蜒,居然发现河畔有几处民居,此处可以画幅竖构图的画,只是风大路险,油画画得慢,估计会来写生,这也是难得能俯视河谷,可以落脚的地方。

大风里,观想险峰景色,山之气势,气度与气机。山默默地,四面情态生动,一草一木,观者与山,性情一体。山川可以观其光华,赏四时之变,也可以有益于观者的学识感悟。春华到秋,不得久茂。似世间,任凭悲欢沉浮,好坏的日子都能过好,实际是一种日子。内心安宁,不以外界变化而变化,孤苦中有温暖,风浪中有坦途,缓下思绪,静待尘埃落定,皆有心境产生作用,无论什么生活,各有各的状况。淡泊与淡定的心志,在现实中练习,不是纸上谈兵。入世有为,先体悟林泉风光的清幽自在,可以减免物欲尘怀;想出世清净,先体悟世间百般滋味,否则难以懂得并保持空寂之苦趣。慢慢的,心境稳定了,也就无所谓出世入世,隐或不隐,道无方体,万法归宗,以一贯之,事来则应,事去心空。心如山,历经风吹日晒雨淋,草木枯荣,山未变,默默无语,孕育万物。


人生旅途炉锤之炼 ,可损可益身心,耐炼则益,如登山耐险路,方可登高望远,俯瞰险峰景色,领略一番滋味,也可竹叶杯中吟风弄月,碗茗炉烟,诵读诗书,共造化氤氲,静处逃名之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016年3月20日记于华山

感谢分享山巅感悟

《禅艺会》读者抢鲜悦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