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思】听取蛙声一片

 禅艺会 2020-09-22

【禅思】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描绘了夏末秋初时的田园风情,别有一种解甲归田后的舒坦。

曾记否,我们的父辈,或我们小时候,早晨在百鸟天籁中醒来,晚上在蛙声一片中睡去。如今的人们,却喜欢往大城市里赶,告别了林子,听不见蝉鸣;离开了田地,听不见蛙声。

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两栖动物,几乎无人不识。正因为此,当有人以蛙声作为家乡美丽田埂的象征时,更能唤起他人的共鸣。从古到今,诗人们也偏爱将蛙声入诗,除了辛弃疾那句“听取蛙声一片”的直白,还有唐代张籍 《过贾岛野居》诗:“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南唐伍乔 《何明府见访》诗:“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 元代杨载 《赠孙思顺》诗:“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櫳燕子飞。”都一样的朗朗上口,非常著名。

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成的,在天敌无处不在的世界里,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长到成年的蛙不会很多。现在,能够看见青蛙,听见蛙声,其实就是一种福份。本来生命力坚强的青蛙,已经变成了另一种生命的符号,它象征着大自然与良好的生态。

青蛙也能感化人,不仅用自己的声音,还用生命的代价来唤醒人们的良知。星云大师在《星云禅话·点亮心灯》讲过一个故事,说唐代善导大师在长安感化了一位屠夫。沙弥无意踩死了一只青蛙,师父让他跳崖自杀。路过的屠夫心想: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不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于是,屠夫放下了屠刀。青蛙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无数个生灵。

如今还有多少人可以在“听取蛙声一片”中入睡呢?

600字短文展读

【禅思】学会接受一切结果

【禅思】枇杷给鸟儿都吃了

【禅思】往人少的地方去

【禅思】 减到极致便是妙

【禅思】艺术家赵佶值得多探

【禅思】不如插花去!

【禅思】爱上自己

【禅思】方圆默契

【禅思】不辩解脱

【禅思】回望湿地

【禅思】不如作中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