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絮】布施非施物,实乃施心!

 禅艺会 2020-09-22

       “布施”一词,来源于佛教,乃佛教用语。


       “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先说“法布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讲如来正闻,令闻者得法乐,增长善根之功。


        第二种是“财布施”,又分两类;第一,内财施,即以自已的头目脑髓,以及整个肉身施与众生,如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行菩萨道慈悲心,(当然,俗人我们,没那伟大)。


        第二:外财施,即以自已拥有之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用忍受寒冷饥饿之苦。


       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即众生若有恐怖灾难之事发生,要去安慰,帮助,令其免除内心怖惧恐畏。


       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时,常有唐僧至衣袖中取出“钵”,让徒儿们去“化斋”的一幕,为什么叫“化斋”或“化缘”呢?化,指方外之人,即出家人。


      有个词叫“造化”其实就是命理之意,“造化”应是每个人自已种下的“因”,和自已所得的“果”。


      而斋,指素食,佛门中人戒荤腥,鸡鸭鱼肉都是被杀死的小动物的遗体,食之即是罪过。“化缘”,缘为随意,不强求;通俗点讲: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向路过的村庄中俗世中人讨点饭吃,对方给不给,施不施在乎对方,随缘即可。


       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这两句诗深刻地刻化了贫富差距的悬殊,和冷眼旁观的残酷世情。


       还有两句诗:“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善良的人们,应该懂得去布施,从细微处着手乐善好施的快乐。


      纵观社会,百态人生。但凡成功者大多都是具备大格局的人,这些人总是广结善缘,慷慨仗仪,易理解别人的难处,乐与助人,这样就等于播种出了善因,收获的必然也是福报。


      而越吝啬的人,福报越浅。因为他(她)们心中只有自已,而没有别人。一味的自私自利,只想索取,不愿一丁点的付出;久而久之,人缘定会不佳,生物磁场亦会衰退。


        人生在世,孤掌难鸣,一个好汉还需三个帮,人缘越好,人脉越旺,机遇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而人生的际遇,稍纵即逝;所以要常检讨自已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不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这很重要。


      在朋友需要帮助时,而自已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总是乐与效劳的,哪怕自揽麻烦,出力不讨好也在所不辞。


       很多人其实并不贫穷,但对亲人,对朋友,一毛不拔,这是做人之大忌,懂得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礼貌和素质。


       钱为何物?钱只是一种用来交换物资的流通工具,而世间的情感表达和维系,都是需要化为实物的;你说你爱你的父母,你爱你的子女,你尊敬师长,你忠诚于朋友,可光说不做,诚意和心意又表现在哪里呢?


       守财奴比比皆是,可她们自已却浑然不知,亦是可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这句话真是说的让人拍案叫绝。


      人际交往,要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已的好,想想自己对别人是否也同等的好。


       人与人之间的情份,需要珍惜和感恩,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没有回应的冷漠只会滋生看破和不说,因为佛曰:不可说,一说就错。


      比喻说:常常喜欢去熟人开的饭店吃饭,不是因为熟人给我们打了折,也不是因为饭菜便宜,而是因为,我们既然认识了他(她),那么,在他(她)家吃饭,自然比在不认识的人那儿吃饭,气氛要活跃,感觉更亲切。也许他(她)家饭还不如别人家好吃呢,价格还比别家更贵呢!但我们偏固执选择了这份熟悉。

      我们也经常光顾熟人的商店,更是出于同理,反正在哪家都是去消费买东西的,何不照顾一下熟人生意?


      换位思考,熟人真的当我们是“熟人”了吗?不可说,一说即破。


      所以布施,其实不是施物,而是施心。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而做人,真诚,善良,心安,无愧,对得起自个儿良心就行,别的无需强求。


       日行一善,即是修。


       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句由衷的夸奖,这都是施——言施。

【作者简介】花解语(陈巧萍)河南信阳人,自由撰稿人。喜文学宋词、摄影写作、烹调美食;热爱花草大自然、崇尚诗意禅意人生。作品多为散文随笔诗歌类,散见国内期刊及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