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絮】绵阳印象·圣水寺

 禅艺会 2020-09-22

抵达绵阳机场时,接近傍晚六点。

时值冬日,天黑得略早一些,红日已西坠,暮色泛着幽蓝;薄雾四起,依稀可见绵阳城美丽风貌不远处山岚叠嶂,树影朦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高楼及民居渐渐隐身与一片黝黑里……

那是2015年12月份中旬。临行时,家乡尚寒冷,我穿着棉袄短靴;未曾想,绵阳的温度要高出信阳许多;连夜风,也是拂面不寒,双脚被捂的微微出汗,春天仿佛就躲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四川人喜安逸,闲时打打麻将,喝喝茶,逛逛街,吃吃火锅……绵阳市看起来比较闲适,街上遍布古色古香的茶楼饭馆;庭堂前,窗檐下悬挂着串串红灯笼。灯笼火红透亮,喜气洋洋,上面印着醒目的“茶”字;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麻辣火锅香,桌上茶壶也升腾着丝丝缕缕的茶香,将人间烟火薰染的又暖又浓。

在热情的当地友人盛情款待下,一番推杯换盏,热切交谈,陌生的城市变得亲切熟悉。次日,由友人作向导,驱车陪同,前往“圣水寺”观光。

“圣水寺”位于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自古以龙泉水著名,据《绵阳县志》记载,寺内古有摩崖题刻《圣水龙湫记》记中称:名山陵西崖,壁下有龙渊馬,祷雨辄应。唐永徽中时名“甘泉”,元曰:“阜民泉”,明曰:“圣水”。唐广明年间建寺,明正统元年以“圣水”为名。圣水古时旧址,今在“观音殿”后崖壁下,“龙湫”至今尚存,清泉常满。


圣水寺”历经千年风雨,几经兴废;后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寺庙加以保护,并妥善维修扩建。它规模宏伟,地势开阔,布局协调。寺院内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殿堂,有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殿、韦陀殿……两侧有玉佛殿、地藏殿、师祖殿、观音阁、五官堂、伽蓝楼、钟鼓楼,以及新落成的藏经楼,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寺内花木扶疏,绿树翠竹掩映着众多的亭台楼阁;即有北传汉地佛教寺庙的庄严肃穆,又有江南园林的清新雅致和巧夺天工;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雕细琢的建筑工艺,二者和谐融为一体,美轮美奂。

曲径旁并列着“文殊菩萨”及“罗汉群”塑像,一尊尊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拾阶而上,“群佛”一字排开,汇聚在两旁石壁上;但见神目如电,宝相庄严。不禁让人生出几分敬畏之心,遂双手合十,向诸佛虔诚祈祷。



神游圣水寺,徜徉禅林中;观白云悠然自在,听鸟儿婉转啼鸣……

眼底无俗物,心中自空明。


微风携着诵经声,从四面八方隐约飘来~美妙竼音如天籁入耳……带来不可明状的安宁祥和之感;也勾起了心底那份沉睡已久的悲悯之情,我有泪欲流,可心头分明是一份活在当下的欢喜。

此情此景,许是明心见性;顿觉尘劳如洗,一颗心澄澈通透了许多。


记得“圣水寺”当时有个有趣的活动,我也参与其中:广场上,围墙下;紧闭双目,原地旋转十圈,然后凭着记忆及直觉,慢慢摸索前行,谁若能准确无误地触摸到围墙上书写的黑色巨大“佛”字,便证明是有缘人。

我依样而行,原地转上十圈后,感觉脑袋微晕,有些飘然……哪还记得清东南西北之方向?一路摸索前行,如履薄冰。终于触摸到围墙了,我将脚步停了下来……只听见身旁有游客大声笑道:你和佛无缘!

缓缓睁眼一看,连自个儿也不禁乐了:我离围墙正中心的那大大“佛”字竟隔着数丈之遥,自已却站在了围墙边角的位置;看来佛不渡我,可明明感觉是在向“佛”慢慢靠拢的啊,怎会愈来愈远了呢?这虽只是一场游戏,却让我若有所悟。



向来喜欢摄影,一路上,我拍个不停,将众菩萨和罗汉,连同屋角飞檐及那金灿灿的一树银杏叶子也尽数记录入镜头之中。

引以为
憾的是,有事在身,不能在绵阳市久逗留,匆匆一游,可谓意犹未尽;但也只得恋恋不舍地作别。下一站,连夜匆匆赶往成都。

这只是冰山一角,偌大的“圣水寺”还有很多奇特景观未来得及前往和细赏。以后若再有机会去绵阳,我定会故地重游,将这千年古刹的神秘庄严尽收眼底。

【作者简介】花解语(陈巧萍)河南信阳人,自由撰稿人。喜文学宋词、摄影写作、烹调美食;热爱花草大自然、崇尚诗意禅意人生。作品多为散文随笔诗歌类,散见国内期刊及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