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谩骂,不如反思!

 禅艺会 2020-09-22


        又有中国人在海外的机场闹事了,这次不在欧美国家,而是在近邻日本,于是网上谩骂声一片,有骂中国人素质差而不应该出国的,也有骂日本人欺负中国人的,反正一涉及日本的问题,来自中国人的声音特别多。

        骂上几句,解解恨倒也无妨,但骂完之后,是不是要进行一番反思?谁又最应该反思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最不能少的应该是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和仲裁部门。

        教育的问题,也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大部分中国人是在阶级斗争教育下长大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思想特别强烈,在有些人心里压根儿是没有法律、规章和合约这回事的。在一场世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之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结果一方面是“精致的功利主人者”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大吵大闹者被美化为发出了“扬我国威”“争取权益”的最后吼声。政治教育被时事政治所垄断,道德教育和礼义传统却变得愈来愈苍白无力,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又如何培养出文明社会中高素养的中坚力量呢?

        宣教部门没有改变“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的习惯思维模式和宣传套路,在媒体里对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大赞颂歌,这对激发民众的亢奋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强国梦”的指引下,面对让自己看不顺眼的国家和地区,恨不得马上开枪射炮,用武力摆平一切。国人出游虽然不能带上一枪一炮,但依然“火力”十足,稍有不顺心,先用弱国心态衡量,感觉自己是不是受到了欺负;但马上又会转换角色,想用强国力量压人,感觉自己不能这样便宜了对方,于是抗争之火不点自燃,群情激愤之下,小事情就常演化成大事态。

       仲裁部门则时常做着不顾事实依据,一味强调保持“弱者”就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心态,总想以最快的速度息事宁人,一再要求企业花钱解决劳动纠纷,结果使一些劳动者有恃无恐,申诉、上访、闹事不断,处理之后“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又导致更多人学会了耍无聊的作派。在用人单位中,会闹的人往往占尽了便宜,临走还想多捞一点。这样的人到了社会上,到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本能地“保护”着自己的自私,除非一切正常运行,否则就会让他们抓住机会争取到更多的额外好处。

        凡此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养成了中国人“好斗”的习性,如今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机场、商场和广场上看到的一幕幕闹剧,仅靠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可能今天在骂别人的人,到明天又成了被人骂的对象。

        谩骂之后,不如多一点反思吧!

展读

175名中国乘客大闹成田机场 尽显国人丑陋本性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妥善处理航班延误事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