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禅】峨眉武术与张三丰

 禅艺会 2020-09-22

谈以峨眉武术和张三丰,似乎人们都不太陌生。是呀,峨眉武术作为中华武术之大派(少林、武当、峨眉)之一,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而张三丰更是家喻户晓,特别是目前的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更是说得活灵活现。然而,峨眉武术与张三丰之间的渊源关系,似乎人们就不太清楚了,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体系形成于宋代,盛于明、清,据《《四川武术大全》、《峨眉山县志》载,战国时有位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在峨眉山仿照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峨眉山通臂拳”,攻守灵活,学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成为当时三大剑法之首(猿公剑法、玄女剑法、越女剑法),为剑法始祖。据后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也记录了猿公传授越女剑术。后世流传的“白猿剑二十四法”,便是白猿祖师所创。现“峨眉剑”,正是根据此法而发展而来的。

至于,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称玉女拳法。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是否属实暂不讨论。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融合一气。经过多年琢磨,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德源长老在白云禅师的基础上,吸取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术》一书。此书是峨眉派武术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代将军唐顺之游峨眉山时,目睹了僧人精湛武功表演,感激之下写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

张三丰作为武当拳的祖师,是我国内家拳技的创始者,然而,其内家拳技是与峨眉武术分不开的。据《明史》有有关史料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二年(1247)四月初九日,又名均实、全一,道号玄玄子,因为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据称,读书过目成诵,精通三教经书,寒暑只一纳一蓑,事能前知。初寓宝鸡金台观修炼,后入蜀到峨眉山转楚,明初入武当。在各阶层中享有很高威望,著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根据这段文献记载,一方面说明了张三丰的生事,另一方面记载他曾到峨眉山修道,即“后入蜀转楚”。据《峨眉县志》载:明朝洪武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峨眉山,到各观修道,题诗、留笔,与道士们一起习武练功、交流技艺数十年。至今峨眉山都有他的字迹。张三丰曾在峨眉山向“峨眉真人”大道士陈抟的徒弟“火龙子”(火龙真人)学习火龙拳,陈抟号“扶遥子”,传说是逍遥的创始人。他传承黄林派,并传弟子“火龙子”,后“火龙子”创“火龙拳”,原名“九龙困匡拳”,该拳是峨眉派镇派之拳。

《中国武术史》叙:张三丰创内家拳,内家拳总的要求包括在“六路十段锦”中。六路歌诀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廻冲掳两翅摇。”十段锦歌诀曰:“立起坐山虎势,廻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剑步,滚斫进退三廻,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人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其中,六路歌诀第一句是:“佑神通臂最为高,……”这里所指的“通臂”就是白猿祖师所创的“通臂拳”。并且把它作为内家拳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峨眉武术对张三丰的影响。

从张三丰创内家拳的理论根源来看,也与峨眉武术的理论同出一辙。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包括太极拳、八无卦拳、形意拳、大成拳、武当剑等等),都是从道经中的内容衍绎引伸而来,无不吻合 “无为而无不为”,“刚刚折,柔恒存”,“柔弱胜刚强”,“长生久视”之理。掌握练“意”和“气”,“尚意不尚力”的原理,确可收到“防身保健”、“延年益寿”、“祛病御疾”之功效。而峨眉武术源于道家的养生功。轩辕皇帝到峨眉山求长生不老之法,道教之君李耳耳传三一五牙之法(内功心法);峨眉武林高手“八百岁”的彭祖和“药王”孙思邈,传授各种长寿功法;峨眉山的白云禅师(原系道士)传授的“峨眉十二桩”。峨眉道人的修炼、炼丹、巫术,形成峨眉内家拳的基础,其核心是精气神。

道教重要经典之一的《太平经》注脚:“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久即彬彬自见。”精气神都在“气”的基础上产生。“且三者共一位。”又谈到“守一”(练功)之法:“守一之法,老而更少,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去老返稚,可行长生。” 《庄子·刻意篇》中把长生之道说得比较具体:“吹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其修炼方法是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炼法门,达到“意”与“气”合,“气”与“神”合的境界。达到“长生”的一种“气功”手段,称之为“行气派”和“双修派”,这种“气功”后来却融合在武术之中,说穿到底,就是“吐纳导引”术,即:无论是站坐卧练,都以意气为先。都是修炼内气的,练拳要懂养,练拳不懂养,百炼功不长。炼功,练拳都是在养精气神。所以说,张三丰在峨眉山修道数十年,一方面吸取峨眉山天地之灵气修炼内气,另一方面又学习峨眉武术之精华,即“意”和“气”融合的境界,独创后世著名的内家拳。

作者简介:周聪,号觉宇,网名葱姜园子,任《峨眉山志》编辑部副主任编辑,峨眉文史研究员,峨眉山楹联协会副会长。曾参与《峨眉文物》《峨眉山志》《中国风景名胜故事词典》等专著的编辑。先后出版《诗与禅-峨眉山诗词》《韵-峨眉山诗》《葱姜园子诗文集》等书籍。

展读

【诗作】瞻礼乌尤寺小记

【诗作】心外无净土(诗一组)

【茶会】茶禅诗八首

【云游】游无锡灵山大佛散记

【问禅】五台山——心中的一个约定

【问禅】吟峨眉山佛学院 (诗一组)

【问禅】五妙共品

【问禅】空中花 水中月——记台湾水月道场

【问禅】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成

【问禅】峨眉山伽蓝诗钞(上)

【问禅】峨眉山伽蓝诗钞(下)

【问禅】行脚台湾“观音道场”之法鼓山

【问禅】云冈石窟----石头写成的千年史卷

【问禅】山居(诗一组)

【问禅】悬挂在天上的建筑群:悬空寺

【问禅】闲吟峨眉山(一组)

【问禅】风景在眼里  因果在心中

【问禅】万籁无声心自息

【问禅】峨眉山大佛禅院九重殿诗稿

【问禅】神州石窟吟

【问禅】瞻仰舍利  如见佛祖

【问禅】榕树下

【问禅】人间兜率之净土——礼拜上海龙华寺

【问禅】峨眉山大佛禅院建筑风格(诗一组)

【问禅】读龙门石窟

【问禅】菩提树

【问禅】心静自然凉——峨眉山万年寺坐禅避暑

【问禅】虎溪精舍参学

【问禅】一个让人静心的地方----柳江古镇

【问禅】见诗而知禅  知禅更明诗

【问禅】瞻礼千年栖霞寺 品读三论法性宗

【问禅】吃茶去

【问禅】洪椿坪避暑(外二首)

【问禅】慧远,从峨眉山走出去的一代禅僧

【问禅】云上金顶

【问禅】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问禅】禅茶——峨眉雪芽

【问禅】两过秦岭

【问禅】山水有清音(一组)

【问禅】当一会渔翁

【问禅】乌尤寺闲吟

【问禅】莫高窟,一个解不开的谜

【问禅】吟峨眉山祖师

【问禅】神水问茶

【问禅】峨眉山一代诗僧----怀古禅师

【问禅】放逸山泉自为闲

【问禅】大佛禅院三大莲池

【问禅】道教史前的峨眉山(上)

【问禅】道教史前的峨眉山(中)

【问禅】道教史前的峨眉山(下)

【问禅】夹江千佛崖诗吟

【问禅】中台禅寺,一座与众不同的寺院

【问禅】登乐山凌云寺(诗一组)

【问禅】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问禅】雷音寺遇尼僧数米

【问禅】生活禅(诗一组)

【问禅】佛之源白马寺寻根之旅

【问禅】中岩寺诗钞

【问禅】大佛禅院之诸佛菩萨圣像

【问禅】灵隐寺探古问禅

【问禅】“峨眉十景”诗吟

【问禅】顶礼法门古寺  膜拜法身舍利

【问禅】清凉圣境五台山

【问禅】禅武归一少林寺

【问禅】峨秀湖闲吟

【问禅】南怀瑾峨眉山闭关

【问禅】瞻礼南普陀寺

【问禅】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楹联赏析

【问禅】黄宾虹先生游峨眉山

【问禅】诗吟小西湖----五通桥

【问禅】太虚大师与峨眉山之因缘

【问禅】现代禅诗(微诗一组)

【问禅】窦氏祖孙三代诗吟峨眉山

【问禅】现代禅诗三首

【问禅】徐迟先生与峨眉山

【问禅】行脚峨眉(己亥年)

【问禅】从《攀金顶》一文谈起

【问禅】雪域高原(外一首)

【问禅】青藏参学朝圣

【问禅】中秋诗稿

【问禅】大昭寺,一座心神向往的圣殿

【问禅】重阳诗二首(现代诗)

【问禅】禅诗(七绝一组)

【问禅】塔尔寺与宗喀巴

【问禅】生日(外一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