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深谷行,有所悟

 禅艺会 2020-09-22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季。新冠引发几惶惑?无奈寂寞掩重门。好在故交远隔、情谊犹在。那日傍晚,我正沐着夕辉品茶远眺,忽接到好友来微,说请我去天津蓟州区白蛇谷走走。与此同时,一再声称——景区位于渔阳古郡西北隅。一向僻静少为人知。加之企业极少、商情淡薄、低调静处,罕见人流聚集,至今尚无疫情,不必担心中招儿 

听到这些,激起我久沉心底的游兴。于是从我居住的‘’低风险地区‘’自驾前往。

前些年,为采记这片“少见人工痕迹,满眼自然风貌”的景区,我曾多次探访写文。白蛇谷名称由来,与“青蛇白蛇传奇”有所牵连。然而,与之相关的遗迹,与峨眉山“蛇仙”修炼洞府——白龙寺、杭州西湖断桥雷峰塔、镇江金山寺大不同。南方这些景区,与《白蛇传》相关的古建尚在,而白蛇谷,除了山径林岩,只剩下一座破败的白娘娘庙。

其实,白蛇谷的魅力不在于人文景观。以一段久远的古道设譬——红褐色石块铺就的山径曲折蜿蜒。周边环绕的原始次生林在夏风中拍打绿色手掌。脚下大小不一、凸凹不平的石块,为古生代奥陶纪喷发的火山碎石铺就。低头慢行,像是在尘封已久的史卷内行走。时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飞天鼠结伴跳跃而过,迅疾爬上路旁的古松柏。攀爬到半山,见一泓飞瀑从断崖奔泻而下,落差数十米。入眼的巨石上,刻有遒劲行书“神龙飞瀑”。透过飞瀑,可见历经万年以上的天然铁矿石、石英砂岩、金矿石、火山岩石隐没。时有飞流迸溅的水雾袭来,好爽。

终日在大都市忍受及规避噪音、病毒、烟尘、拥堵、污染、压抑之人,徜徉绿色生态山水间,无疑生发一种超脱世俗感。恰在此时,景区守望者派人送来暖瓶、名茶、竹椅。于是,我听着树丛间百鸟吟唱,品着我喜爱的江南绿茶,望着云雾缭绕的葫芦崖、猫耳峰、一线天、玉米峰……如醉如痴,若在画中。

继续攀爬,时而环顾。一种青壮时期的豪迈感似乎去而复返。直待有些气喘时,“清凉谷”三个大字赫然入目。但见削壁入云、路径狭窄、坡陡曲折。仰望上空,一架苍鹰在空中盘旋,发出凄厉叫声。直视前方,两侧峡谷窄小,直立如壁。我试着进入深谷,确有缕缕清凉之风拂面而过。我坐在一盘古藤之上,默默解悟“清凉”二字的深层次含义——贪享凉爽者,大多为避开烈日曝晒,图一时快意。“清凉”含义,不过是物理意义上的降温而已。倘若感受大善知识提示的“清凉”,不应受气温所限,不应受季节所限,不应受情绪所限,不应受时空所限,理应升华于高远无垠的禅悟境界。一如幽谷碧潭的月色、老根新笋的萌发、藤蔓苔藓的延展、云卷云舒的悠闲……近乎‘’悟性型‘’唐代诗宗之意境——“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

我正要起身攀向白蛇洞,两侧峭壁的“天然石壁图”吸引我留步细观、惊异不已。但见岩石纹路形成的水族图像生动鲜活。既有鲤鱼、鲆鱼、带鱼形状,也有多种贝类藻类。那是亿万年前山海颠覆时留下的精灵?还是山顶洞人留下的记述?感谢历史,让今人大可发挥想象,饱览“水族闹海”的精彩场景。 

白蛇洞,在景区巅峰处,为年代悬疑的古迹。步入洞内,绕过蛇仙彩绘泥塑,看到深洞一隅,有一条酷似蛇状的钟乳石蜿蜒向上,“蛇头”直插山洞顶端。这里曾来过许多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认为这条“白蛇”形成,至少需数万年。人间百代兴亡万千明灭,而这条昂扬向上的“白蛇”,却始终未改其貌。

既有白蛇,岂能缺少青蛇遗迹?我出岩洞,向西北方向行进,便到了青蛇沟。这是一条富含神奇传闻、悬疑叠出的幽深崖谷。每逢盛夏,游人进入青蛇沟,一旦看到青烟缕缕缠绕山腰,冲向云天,即便晴空万里,也要寻山洞暂避。因为瞬间,崖谷上空便浓云聚集,继而暴雨如注。雨过天睛,会见到一条玉带形、玉带色的云雾缠绕于“将不登山”半腰,如青蛇飞入云层。青蛇沟的树木,绝不可率意抚弄,尤其是一种漆树。男人抚摸,便会感觉周身奇痒。女士抚摸,却安然无事。这款不解之谜,是否折射“青蛇性情”,无须深究。重要的是,一些不爱护树木、随意折枝者,因此有所收敛。想到此,我会心一笑。

下山遇雨,在一处山亭小坐。远望不远处的黄崖关长城,在雾雨蒙蒙中若海市蜃楼。当年守城将士,每逢雨打风吹,想必手搭凉棚,远眺家乡方向,思念倚门老母、垂泪爱妻。今日长城,虽仍有长烟落日,已再无羌管悠悠、边声凄然。此次独自入谷,没有采写任务,感到轻松洒脱。白蛇谷中,虽然少见蛇迹,却留下发人深省的林木岩洞,此以足够。白蛇青蛇故事,源于情感、止于情感。初因邂逅、终于空茫,隐含世间谁也难以摆脱的缘起缘灭。遐思到此,雨过天晴。侧耳聆听峡谷深处,惟有泉声隐隐、鸟鸣啾啾,由此,想起苦瓜和尚那幅《山水清音图》,原本有些浮躁的心境,便倏然清朗。

展读

【行者】 “天下第一江山”,一吟三叹

【行者】 “龙凤归宿地”,彰显因果

【行者】清素小吃,惟“它”多情

【行者】低调离宫,给人启迪

【行者】城坚不再,糕甜悠久

【行者】紫砂情结

【行者】『萝卜盆景』随想

【行者】春节,红艳串起甜美

【行者】沉寂元夕,深怀灯彩

【行者】古刹夜,曾有“精灵”来袭

【行者】情系中国结

【行者】苦菜花开

【行者】品砚思远

【行者】泰山石景,意味悠长

【行者】神秘古村,伟人后裔

【行者】千古吴地,奇哉庙宇

【行者】丁香情结

【行者】江天深处,品甜

【行者】阐福寺,禅房花木深

【行者】古刹石刻,千年超越

【行者】初识蜀绣

【行者】老槐,摇曳别样诗情

【行者】月季花,岂止清丽?

【行者】 松景,此处称奇

【行者】 “悬空”之悟

【行者】梦幻左岸,一饮知味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