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涂料企业“入园”,谁的游戏?

 涂料经文库 2020-09-22


看似游戏,实则趋势

文 | 《涂料经》记者 黎佰深

编辑 | 等深线

尽管在今年2月便已与湖南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完成了落户签约,但在后者于7月31日举行的集中签约仪式上,亚士创能(603378.SH)依然被邀请派员出席,并“再次签约”。

当天除了亚士创能,还有另外两家涂料企业参加了集中签约,分别是立邦涂料和飞鹿股份(300665.SZ)——而当天签约的企业总数为51家,规模庞大。

这是各个领域的企业运动式“入园”的一个缩影。自从国家提出“化工企业必须入园”的要求以来,各地掀起建设园区的热潮,而招商的对象甚至也突破了“化工企业”的限制。

涂料企业作为化工企业的一种,“入园”的要求如利剑高悬。多年来,涂料企业入园已成风气,在整个行业蔓延;广东韶关、四川邛崃、河北博野、河南濮阳、安徽明光等,也在这场运动中成为涂料企业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回过头看,“涂企入园”正在发生着变化,原先谁都想分一杯羹的局面,在种种原因之下已经演变成只有大企业才能够“玩”的游戏;而以前“匆忙入园”的中小企业们,它们的遭遇已无人关心。

长沙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2019年重大产业项目招商签约仪式,3个涂料项目入驻

“入园潮”

化工企业的“入园潮”始于何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根据网络上能够搜集的资料,2008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被认为是最早要求化工企业入园的政策文件,其指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2009年底前,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因应这一文件,涂料企业最早的“入园潮”也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广东韶关武江涂料化工园。据报道,从2009年6月底至2010年2月,依托顺德涂料商会,8个月时间里共有162个企业与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政府签约共建涂料化工园——这162家企业,有顺德、江门、中山、广州的涂料企业及涂料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

然而武江涂料化工园虽然最终得以建立,但从推动涂料企业入园的角度来看并不顺利,甚至不算成功——一方面它的推进过程充满坎坷,多有拖延;另一方面最终进入其中建厂的涂料企业并不算多,而且都是中小企业,展示出来的规模效应及宣传效应有限。

在涂料企业“入园运动”中,河北博野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

2008年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推动“化企入园”的政策出台。继武江之后,面向涂料企业的专业化工园区也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广东翁源、四川邛崃、河北博野、河南濮阳、安徽明光等,不一而足。

然而,随着“入园潮”的推进,涂料企业的入园热情也发生了转变——原先在“武江时期”以中小涂料企业担当主角,逐渐被大型涂料企业以及外资巨头所代替。这其中四川邛崃便是很好的缩影。截至目前,包括阿克苏诺贝尔、三棵树和立邦涂料都已在邛崃羊安工业园落户投产。

游戏规则

涂企“入园”的重心向大企业倾斜现象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入园潮”的推进,企业入园的成本也在与日俱增(这也成为武江涂料化工园在推进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之一,本文不作具体表述),从下述表格整理的信息显示,如今涂料企业“入园”投资的门槛高企,动辄数亿元的资金投入,是那些年销售额甚至不足亿元的中小企业们所无法承受的。

而从另一个层面看,“入园潮”也为大型涂料企业提供了异地建厂的选项,迎合它们的扩张需求。这使得涂料企业的“入园潮”与“扩张潮”大致同步,而且涂料化工园区的布局也跟涂料企业在不同市场区域建生产基地的需求吻合。

以三棵树为例,它在原有福建莆田总部的基础上,又先后投资兴建(在建)四川邛崃、安徽明光、河北博野的生产基地,基本实现并补强了全国东西南北四大区域的集团式生产布局。

位于明光的三棵树安徽生态工业园

反观中小涂料企业,囿于自身发展状况,它们除了无力承担异地“入园”建厂的成本之外,更是并无扩张的需求或能力。而随着涂料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们不得不退而求转型,希望通过自身定位的转变跳出“入园”的要求对象范围,并在环保化市场中重新找到生存空间。

而从涂料化工园区的角度来看,随着同类型园区的纷纷出现,招商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在这种背景之下,它们更希望能够招到大企业、大项目来为自己背书,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集聚吸引力。

当涂料化工园区与大型涂料企业的需求相一致或者形成互补效应,造就了当前新的一轮的“入园潮”。只是跟初始时“朦胧的”入园需求不同,这一次中小涂料企业们难免被旁落;而在“武江时期”入园的中小涂料企业,它们今天的境况如何,似乎已无太多的人去关心。

必然趋势

在这一轮历时逾十年的涂企“入园”运动中,中国涂料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集中化,但并不明显。

一方面,从“质量”的维度看,伴随着大型企业的扩张,企业之间的规模分化愈加明显。如今中国最大的涂料企业(不包括合资或外商投资企业)的年销售额规模已经突破40亿元的大关,还有数家规模在30亿元到40亿元的企业,“第一集团”已初现规模。

另一方面,从“数量”的维度看,尽管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少中小型企业关门倒闭的状况,然而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的市场领域的出现(比如艺术涂料)使得更多的涂料企业出现并进入市场,因而在企业总量上看并未有减少的趋势。

不难想见,包括涂料企业在内的“化企入园”的趋势不可逆转,在环保与安全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推动产品带有“危险品”属性的化工企业入园将是必然选项。

嘉宝莉集团投资泰兴签约仪式

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前面所做的分析,化工园区跟大型企业之间的“需求互补”,将进一步压缩中小型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涂料企业)的生存空间。通过多地“入园”而达到扩张的目的,那么至少涂料企业会出现大者持续壮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的情形。

接下来,中国依然数量众多的中小涂料企业们应该需要考虑“何处安身”的问题。尽管环保化、个性化涂装在今天依然能够为它们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但纵观大企业的扩张方向与趋势,这种空间必然越来越逼仄——在产业集中化的大背景下,纷纷攘攘多年的“行业洗牌”话题依然不会过时。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这场“涂企入园”运动看似受到来自政策层面的力量的驱动,但实则也符合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趋势。它看似涂料化工园区联合大型企业对市场发动的一场“围剿游戏”,但是从产业进化的过程看,它也是必然的趋势。


END 。

值班编辑:等深线

有多少涂料企业可以“邛崃”
嘉宝莉落子“明光” 布局“光明”未来
立邦,“建厂狂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