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在异乡的乡下人 ——读林少华散文集《异乡人》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车厘子

在中国读者心目中,很大程度上来说,村上春树就是林少华,林少华就是村上春树,说代言人也好,说化身也好,总之约定俗成,难分彼此——这种联系的紧密性甚至超过莎士比亚之于朱生豪或巴尔扎克之于傅雷。那么,毫无疑问的,在翻译村上春树作品方面,林少华先生是独步全国的!尽管在书店里也会看到其他译者翻译的村上小说,但有林译本珠玉在前,实难逾越。

▲《异乡人》 林少华

然而这位常被调侃为“村上春树背后的男人”的林先生不仅仅是文学翻译家,还是大学教授和作家,他在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执教,并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同时也是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老师在2017年5月来过宁波,即在和义1844广场三联书店开业之际,做客推介他的新书《异乡人》。可惜我错过了现场分享,只能事后到书店里买下一本默默细读。

尽管林老师是以翻译日本名家的小说为主,但同时身为作家的他,主要的文学成就则在散文领域,因此这本《异乡人》也是记载实人实事的散文集。读林少华难免要谈村上春树,其实我个人对村上的小说完全不“感冒”,或许是出于对其小说题材总是以都市男女颓废无聊的小情小调居多的浅陋偏见,反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似乎也不“待见”他的作品。

我唯一感到意外的是满以为能把村上小说里那种小资情调翻译得那么到位的林老师本人必定也是个很洋派入时的潮人,没想到看了《异乡人》才明白,林老师是贫苦农民出身,是他书中自谓的“乡下人”。乡下人一词在日常语境中是带有贬义的,但在林老师的笔下却透着一种天然的自豪感。

▲沈从文

上一个以乡下人自居的著名作家大概就是沈从文先生,“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即便在成为西南联大教授以后他也仍坚称“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沈先生与林先生都是“乡下人”,只不过一个来自于湘西边城,一个生长于东北山区。

虽然《异乡人》一书有很大篇幅都在写林老师早年农村生活的苦难经历,但或许因为东北人这一群体身上自带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感,使我断定林少华老师也不例外,尤其是“副教授兼系主任”这一章中一系列讲其大学执教生涯的文章,读来特别好玩,例如《美好的开学第一天》一文写自己更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说起来不好意思——一般说来,本科生女生比研究生漂亮”,《一个半小时的“二级教授”》一文写大学教授分为四级,一级最高,院士天然一级,而文科无院士,所以文科没有一级,最高二级——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文科教授的尴尬。另外,你如果翻看林老师的个人微博,那一句句诙谐、调皮、机智的对答或评论,总能把人逗乐,这位东北大叔实际非常幽默!

“异乡人”本身是一个沉重的命题,在作者自序《永远的异乡人》中渐次提到地理上、地域上的异乡人,族别上、国别上的异乡人,超越地域以至国别的体制上、精神上的异乡人,其中还引用村上春树随笔集中的话“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另一方面,作者又认为“这种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之间的重合与错位,这种若明若暗的地带,或许正是我们许多现代人出发的地方,也是我出发的地方”。——这些话听起来绕来绕去,好像很搞脑子,不过对于专门研究天生晦涩难懂的日本文学的学者而言,倒显得殊途同归了。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林老师一生际遇如此丰富多彩,从白山黑水间的农村走出来,到吉林大学就读,学成后南下广州工作,中间又去日本留学,然后再回广州的大学继续教书,后来又北上青岛任教,他所长年客居的城市,都是中国最美丽富饶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何以还让他始终生出一种异乡人的“疏离性”呢?估计这就是身为文艺家的敏感与“矫情”和身为乡下人的纯真与“顽固”吧。我也是乡下出来的,所以看林少华比村上春树可爱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