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辰光|白露

 稻读公社 2020-09-22

文/戴维乔

露白初凝,蝉鸣始弱,天气缓缓觉从燠溽转向清朗。日燥时短,夜气渐凉, 是以秋风白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七修类稿》说:“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进入白露节气,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清晨时分,无意间还能在草叶子上发现细细的露珠,这便是夜晚水汽凝结所成。

小时候住在外祖母家里,老人家总是嘱咐:“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再热也不能赤膊,蒲扇摇摇就过去了,不然,难免会着凉。

至于自然物侯,《周书·时训篇》是这样描述的:“白露之日鸿雁来,后五日玄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

于是想起小学读课文,一群孩子挤在昏暗的旧祠堂里,昂首挺胸,齐声朗诵:“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不知道是因为声音的震动,还是秋风吹起的缘故,粗壮硕大的红色抬梁上时不时会飘落一丝尘絮,板壁靠近梁枋的地方还能辨认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来,“伟大”不断在孩子心里激起澎湃热潮,一点都感觉不到秋凉。

几日过后,廊檐下的燕子窠不知不觉静泛起来,再也见不到剪刀一样的尾巴划过天际,再也听不到“勿吃侬个饭,勿吃侬个米,借侬屋檐躲躲雨”。白露以后,燕子陆陆续续离开暂居地飞往南方。留下来的众鸟,就该贮藏食物准备冬日之养了。细细想来,白露节气的物候竟然全在鸿雁、玄鸟等群鸟身上,这大概包含了古人对广袤天空无限向往的情愫。

白露后,天凉下来,出汗渐渐减少,民间开始“将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习惯自然,而后约定俗成,“将补”也是如此。我乡白露时节进补,素有“斤鸡马蹄鳖”之说。为什么只用斤把重的童子鸡和马蹄大小的小鳖?估计是因为这时气温将凉未凉,担心营养未能完全为人体吸收而随汗水流失,二则也是取循序渐进之意吧。

今年白露在七月廿九日,明天便是晦日,相传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生日。民国《余姚六仓志》记载:“(七月)晦日,地藏王菩萨生日。户供香烛碗水于地,妇孺皆以水洗目,用新捉棉花揩之。遍地插香。”浒山书瘾楼主人胡德辉有诗云:“秋声入夜两脚住,儿童嬉笑循阶步。甓逢石罅香烟炷,历乱繁星不知数。恍然记忆释家言,七月晦日王初度。是谁作俑夜焚香,家家顶礼成典故。”

小时每年七月晦日,总要插地藏香,阶檐下、道地地、门柱逢……到处红星闪闪,香烟袅袅,借着因头搞事情,也没有人会吓唬说“玩火要尿床”,彻底狂欢。最近有一年,刚好遇上G20峰会夜巡,在金山新村路边暗地里只见微微的红光一点点亮,定睛一看,却是满地柄香。金山地属浒山街道,也是城区繁华中心,想不到可以见到这样的文静喜气,这真是新时代的盛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