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爱图里蕴清魂——读《清都风物志》有感

 稻读公社 2020-09-22



看遗留下来的古迹,不光要看到古人的物质世界,更要看到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今年高考的一道填空题告诉我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确实如此。

这本书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其中图片是由一位无法考据姓名的法国画家绘制的,和那些宫廷画师不同,他以现实主义的风格,细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市井生活图,带我们走进老北京的大街小巷,去看瞎子算命,去看喝醉的人打架,去看各色的人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文字是研究历史的韩炜炜老师添注的,读起来就想在品一壶酿了很久的青梅酒,不紧不慢地向读者诉说着几百年前的风情。在这一幅幅可爱的图之中,蕴含着清朝的灵魂。


最直观地冲击人眼球的,是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动作神态。仔细看图片,会发现地位高的人衣着相对较复杂,衣服以深色和亮色为主,比如深蓝色和大红色。而那些小贩苦力等地位低的人衣着以浅色和暗色为主,比如蓝灰色和白色。不过这本书中却没有出现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主力军——农民,可能是因为绘者作为一个外国人生活在清朝京都的城市里,很少有机会看到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市镇经济在清朝已日趋繁荣,卖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吃的和用的,还有很多娱乐产品,比如说灯笼和芍药。清朝的人儿心里肯定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期许世世代代都一样。

中国人的宗族观念、神明崇拜也渗透在图中的角角落落。受封亲王、贝子、 公爷的都是皇族亲戚,等级也由和皇上的关系亲疏决定,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们在清明的时候给祖先烧纸钱,在瘟疫袭来时做泥兔子祈求神明护佑   其实过去这些历史现象无所谓好与坏,它们就静静地被放在那里,人们的评判没法改变它。我们能做的,只有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向我们传递了市井巷子里的温暖人情。接生婆乘着马车匆匆赶往孕妇家里,迎接新生命的降临;久别后相遇的两个老朋友在街边亲密地拉手;奶奶领着孙子,女孩搀扶着老人;孩子们聚在一起在街上蒙瞎儿、骑竹马儿……这些都是美好情感的见证。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或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出行方式,但是不会改变的人与人之间那份纯净的感情。

在这本书里,怀念和回忆交织,历史和文化缠绕,人情和现实相容。正如碰面的两句总结:看古人穿衣吃饭,知岁时变迁;观市井日常琐屑,识人情往来。 但是它的视角独特,不是一个对一切熟悉不过的中国人在介绍,而是一个外国人以好奇的目光在打探。所以呈现的画面更加真实鲜活而且客观。西方的写实油画和东方的魅力市井在这里相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更展现了清朝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