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嘎钟哥”、“哈鼓妹”、“小凤天”三大“萌物”亮相沈城,为中街代言!

 小样杂谈 2020-09-22

为了迎接沈阳中街的启幕,沈阳设计了三个卡通形象。

清代官帽、花盆底鞋、满族纹饰……独具特色的清文化符号,配合上拟人的表情,“嘎钟哥”、“哈鼓妹”、“小凤天”三大“萌物”的形象设计已经完成,作为沈阳中街的全新IP形象,它们9月17日起亮相沈城,为中街代言。

在中街步行街公共空间的活化利用上,曾经的钟鼓楼一直备受关注,而‘嘎钟哥’和‘哈鼓妹’正是以此为原型来进行设计的。

皇太极建造盛京城后,1637年在现在的中街两边修建了钟楼和鼓楼。

东为钟楼(位于今朝阳街与中街交口),

西为鼓楼(位于今正阳街与中街交口)。

两楼相距580余米,均为正方形底座,

坐北朝南,设有四个孔门。

两个楼在外边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内部悬挂的一个是钟另外一个是鼓而已。

在当时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个就是报时,在那个钟表和手机还没有发明的时代,钟鼓楼传来的声音成为了老百姓知道时辰最好的方式,通过击鼓鸣钟,全城百姓都可以知道是什么时辰。

第二个就是传令,通过钟鼓声音传达皇帝的命令,使大臣能以最快的方式到大政殿集合。

第三个就是报警,起到和现在防空警告一样的作用,同各国不同的声音和频次向老百姓传达不同的预警信息,使老百姓能最大可能实现快速抢险救灾和避难。

进入近代后,钟表开始普及,钟鼓楼就成为了明日黄花。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沈阳的钟鼓楼被拆除。

在2011年考古部分在中街西口进行挖掘时候,挖掘出鼓楼遗址,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曾经的鼓楼。

现在只有坐公交车或者在中街逛街才会发现曾经晨钟暮鼓的所在了。

在去年的盛京皇城规划建设方案中,也对钟鼓楼的恢复进行了论证。

钟鼓楼属于历史遗迹景观恢复研究类别中,不知道会以何种方式复建。

在复建之前我们就只能欣赏这两个代表钟鼓楼的动漫形象了。

这三个IP形象制作而成的海报将亮相于沈城各处,将进一步唤醒很多人对钟鼓楼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