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最小的儿子圆明园阿哥,为何年纪轻轻的就被哥哥乾隆气死?

 澳古说历史 2020-09-22

这位阿哥,就是皇六子,因他出生于圆明园,故乳名为“圆明园阿哥”。

弘曕,生母谦妃(《宫锁珠帘》中杨蓉饰演的谦贵人、《甄嬛传》 中斓曦饰演的沈眉庄皆以她为原型),是雍正最小的儿子。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将弘曕过继给允礼(《甄嬛传》 中李东学饰演的果亲王即以他为原型),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爵。

自古以来,最小的儿子向来都是最受家里人疼爱的,爷爷奶奶疼爱,父母疼爱,哥哥姐姐疼爱,总之是谁都疼他,在家里完全就可以横行无忌。小时候的弘曕就是这样一位被极度溺爱的小儿子。

乾隆即位时,弘曕才刚刚满四岁,因他并没有参与到皇储的争夺中,也根本就对乾隆的皇位没有任何的威胁,所以乾隆对弘曕没有任何的提防,就只有单纯的兄弟之情,对他那是十分宠爱。为了让他受到最好的教育,长大后能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他特意让清代大文豪沈德潜去教导他,希望他能成才,而弘曕也的确不负众望,小小年纪就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诗词小家。

在沈德潜的教导下,弘曕自小就博学多知,且喜好藏书,据说他的书房可与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妣美,“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随着弘曕年龄的增长,乾隆开始逐渐对他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刚满18岁的弘曕,就被赋予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等重责。二年后,又被赋予管理造办处(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御用品的制造、修缮与收藏,同时参与兵工制造、贡品收发、罚没处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是宫中具有实权的特殊机构)之责。

想想看,20岁就成为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造办处的最高负责人,是在朝、在宫皆有权可掌,且还深受乾隆的恩宠,这真可是少年得志,好不威风!但别忘记世人在诉说少有得志之时,也同时在说道“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就是说年少志得意满时,如若德行不够,日后必有灾祸!

乾隆宠爱他,所以重用他,以兄弟之情来说,这无可厚非,但是乾隆实在太过溺爱他,对他的重用实在是有些拔苗助长。18岁的年龄,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正是青春期叛逆的高发期,此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他该怎样进入大人的世界,这显得尤为的重要,教育的不好,日后多半会成为一大祸害!显然乾隆没教育好弘曕。

弘曕一成年,在乾隆的授意下,他顷刻间就成为朝中颇具地位的臣子,手握重权,且药事房、造办处这些机构都是宫内油水最足的地方。试想,弘曕还只是一个未经人事的青少年,他不懂如何去抑制自己的欲望,在权力的面前他只会是越来越迷失自己,逐渐陷入到权力所带来的贪欲之中。加之,乾隆又如此溺爱他,群臣皆不敢劝阻他的错误行径,最终弘曕也只会是走向歪路。

事实上,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此。在权力的面前,弘走向了歪路,逐渐养成了喜好积聚钱财的恶习,为了获得数不尽的财富,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是拼命的鱼肉百姓,掠夺百姓手中的财富,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恶王。同时,因他自恃乾隆对他的溺爱,其行为是越来越没法度,越来越目中无人,直至发展到目无君长。

一次,乾隆让弘曕前往盛京恭送玉牒,接到诏书的他不但不依旨而行,反而是上书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弘曕这般行径,已与抗旨无疑,换成他人这就是杀头的重罪。但是,乾隆因实在太过溺爱他,虽生气,但也并未想过要惩罚他,只是训饬他一番。

乾隆本意是想通过训饬让他悔悟,但是让乾隆没想到的是,他的善意,非但没有让弘曕悔悟,反而是让他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的行事,仗着御弟身份,他自以为乾隆宠爱他,这些小事情,乾隆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所以行事是越来越过分,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让乾隆不满。

终于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一件贩卖人参牟利的案件,乾隆对弘曕不满的情绪最终爆发。当时朝廷在审理两淮盐政高恒替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一案时,高恒供出弘曕曾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派王府护卫带江起镨到高恒处,托售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想想看,弘曕是谁?他可是乾隆的亲弟弟,这等身份居然欠商人的钱,这已是大失体统,况且他居然还利用自己皇族的身份去帮助商人谋私,这更是大失御弟的身份。

得知此事后,乾隆决心进一步查究弘曕在背地里到底背着他干了多少的龌蹉事,而后查出弘曕曾接着造办处的名义,大肆强取豪夺,去购买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以及优怜,只给很少的价钱。又曾私下联络军机大臣阿里衮,让他替自己的一位门人谋一份差事。又圆明园“九州清宴”失火时,大家都去救火,弘曕住处离的最近,可却来的最晚,且还嬉嬉哈哈的,毫无关念之情。

可以说,在乾隆的细查下,弘曕干的那些龌蹉事,是一件一件的被扒了出来。看着案上,大臣上的那些关于弘历的龌蹉事的奏章,乾隆是越来越恼火。最终乾隆决定要惩诫下这位放纵的幼弟,将他一切乖谬的行为揭发出来,让他长长记性。

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九月初四日,乾隆下诏废去弘曕郡王爵,降为贝勒,罢免其所有官职。

刚才我们也说了弘曕那是少年得志,仗着乾隆的宠爱,从小就是一帆风顺,没有受到过任何的挫折,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这类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要比常人低上许多,多半稍微遇到些挫折,他的心理就会崩溃,陷入自我封闭状态,甚至是作出轻生的举动。就是稍微遇到些许挫折,就会陷入自我封闭状态的人。当他得知自己的哥哥居然将自己贬为贝勒,其心态顿时就崩了,自此是闭门家居,抑郁不欢,直至一病不起。

自乾隆二十七年被贬爵到乾隆三十年去世,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弘曕一直都是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是郁郁寡欢,而据现如今研究得知,长时间的郁郁寡欢引发的焦虑、悲观每上升1%,患心脏病的危险就增长6个百分点,同时长期的抑郁积会破坏男性身体的免疫系统,更能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受损。因此三年的自我封闭,最终让弘曕的生命走向了尽头。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初八日申时,弘曕病逝于果亲王王府中,享年33岁。

弘曕病逝前,乾隆可谓是万分悲痛,对于弟弟的宠爱,乾隆始终是真真切切的,就算是贬他的爵,也只是想教训一下他,让他长长记性,并非是真的厌恶他,正如乾隆自己所言:“我因你(弘曕)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病榻前,乾隆见自己的弟弟因自己的惩戒变得如此之憔悴,那是万分后悔,不久就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希望弘曕的病情因此能好起来。只是可惜,弘曕命运使然,已无力回天。

只得说,弘曕的死多半是咎由自取,因他的自寻烦恼,最终是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