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五德”之名习画,学无不成

 玉雕説 2020-09-22

玉文化“五德”在绘画中的体现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里自外,可以之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出自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并成为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义、智、勇、洁”具体代表着玉石的不同特点,前面我们有相关文章的分享,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想认真学习下的朋友,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进行阅读。

简短的几句话,能传承至今,并以“五德”之名熏陶着一代代玉石从业者,使之成为一股精神力量,道德规范,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修艺,修身。

那么“五德”在我们的玉石雕刻学习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又如何才能把“五德”逐步内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玉雕师,或者有玉德的从业者呢?今天我们先从绘画学习过程进行介绍:


,原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是种道德范畴。我们在绘画的时候,前面我们介绍过,需要有精心,细心和耐心,今天我们结合“五德”再加一个就是“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把这幅自己画的画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认真对待,加以疼爱。所以下笔的时候,要轻柔,就似用力稍大就会弄痛这个“孩子”一般。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心才能逐步的柔和,由外而内,再在内而外,逐步达到内外统一。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和轻柔度,还能逐步把内心修得细而仁柔。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在绘画学习中,由于是在临摹整形的图画,所以每次下笔一定要能符合原画的位置要求,不能随心下笔。只有这样才能在锻炼眼睛收录能力的同时,练就下笔有据,动笔有理的“义举”。


聪明,智慧,见识。绘画训练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不动脑,一味依靠老师的学员是练不得一手好“画功”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除了要理解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能消化吸收,如果做不到消化吸收,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动脑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胆量,敢做。在绘画时就需要你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勇敢下笔尝试,不怕画不准,就怕不下笔。不经过反复的训练,手眼配合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当然,有勇无谋是兵家大忌,所以我们玉石雕刻学习中需要智勇双全,仁义当先。


是五德之末,也是我们学习中自始至终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干净,从绘画之初,下笔轻柔开始就是个铺垫,方便修改的同时还能保证画面的整洁。画面洁净,也能给绘画者带来平静愉悦的心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也为后面作品雕刻做好洁之准备。


以“五德”之名学画,以学画之行修身。把“五德”和具体的学习操作结合,才能真正的从文化中吸收营养,而不仅仅是知识获取。我们玉石雕刻的美术学习,相信以“五德”之名学画,同样可以画到艺术的高度。后面我们再结合雕刻的学习过程,把“玉石五德”予以阐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