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小峰|雍山雍水雍城人

 时光捡漏 2020-09-22

我是一个地理工作者,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凤翔人,我的老家院子就在雍城遗址之上,对于老家凤翔的地理情况,我算是非常了解,很为之骄傲、自豪。

凤翔一词,来源于周文王梦见有凤来仪,落于古雍城,秦灭六国立郡县制,即改为凤翔县,唐改称凤翔府至清末,民国称凤翔县沿用至今。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后期,由于陇海铁路从虢镇拦腰穿过,西府的行政中心才迁居宝鸡。

凤翔古称雍城,周秦发祥之地,华夏九州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先秦十九位王公在此建都二百九十四年,他既是秦始皇加冕之地,也是苏轼初仕之地,中国青铜器之乡、千年西凤酒乡、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

凤翔北枕千山,南依渭水,东望长安,西扼秦陇。县区内山、川、塬、沟、壑各种地形地貌单元都有,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最北是绵延不绝的山区,本地人称北山,是千山余脉南麓的一部分,其中最高的是老爷岭,他是群山绝顶,海拔近1700米,他支撑起了凤翔山脉的脊梁;南部是川塬区,地势平缓,沃野百里;雍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而过,将平原地切割为两大块区,河北为山前洪积平原,平坦广袤;河南属于黄土台塬,地形开阔;西部为千河川道,水质甘甜、河水潺潺。

先说雍山,于凤翔县城南城西北30余里处,其山高俊秀拔,形势险要,树木葱茏,风景绮丽。《史记·封禅书》中有“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的记述,可见雍山在历史上早就被认定为祥云蔼蔼,瑞气融融,神居仙境之地。雍山更像是观世音菩萨,几千年来一直座北朝南,庄严威仪俯视着雍州百里福地护佑着我雍州百姓的平安、吉祥。雍山对于雍州人,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滴水,也皆现全月。

雍山还是秦汉皇家的祭祀圣地,血池遗址是雍城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秦汉“皇家祭天台”,《史记.秦本纪》和《汉书.郊祀志》等古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它以实际文化遗址的形式,印证了雍城作为秦皇汉武时期的“圣都”举行国家最高祭天礼仪的存在价值,因此,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也成功当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再说雍水,雍山脚下,历史上是一条长60多里的河流, 《水经·渭水注》:“雍水出雍山。” 亦有古籍载:“雍山有五泉,即雍水之源”,该河流因雍山得名雍水,河流往东南流去,途中有千山诸脉水系补给,据县水利部门考察,仅老爷岭就下流淌有七条河流,他们从北向南汇入雍水河,七条河中属枣子河最长,水量也最大,众多补给使雍水河水量丰沛。

雍水河是当地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河流从雍山出发,经董家河、范家寨、南县城,到县城东南的三岔,又经郭店、彪角在宋家村流出县境,最后进入岐山县大营,最终汇入渭河。从现在的河谷冲刷迹象来看,其最宽的地方超过几百米,全盛时期雍水河,船只来往,一派繁华。亦有史书记载,彪角就曾经为其中渡口之一。可想而知,两千年前,雍水之上,过尽千帆,斜晖脉脉水悠悠场景唐朝的大诗人岑参也在《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诗中写下了:“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平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的句子,历史上雍水河曾经的风情亦可见一斑。

几千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年滔滔碧波的雍水河,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也只停留在了泛黄的古典旧籍之中,但雍水泱泱的昔日美景,成为雍城人记忆中不灭的灯塔。

河流沿线深切的河谷,两边岸崖高耸数丈,作为一个地理工作者,我可以断定,雍水河历史上那段喧闹与繁荣……古河道蜿蜒曲折,几千年来的变迁痕迹依旧清晰可见,相信这片土地的地下水脉,依旧连绵不断,从地层深处向渭水径流涌去。

如今雍水河己经衰退为一条潺潺小河,除非是在暴雨发洪水的季节,依旧可以看见曾经的几丝威猛与霸气若在平时,他就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静静在站立在那,给来往的人们,缓缓的讲述这片神奇大地上曾经跌宕起伏的故事,昔日雍山脚下五眼山泉,也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符号了。

雍水河丰沛的河水,在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广阔平原,孕育了赫赫有名的古都---雍城,陕西凤翔。历史上“天下九州”的雍州,大抵包括现在的关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一带,雍城即为其都城所在。关中平原当之无愧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雍城毫无疑问是关中平原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三千年前,这里地形开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耕种,文明首先在这里产生、发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雍城自然形成了这一片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

最后说说这里风土与人情,这里盛产美酒西凤,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这里是中国泥塑之乡,他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源于春秋;这里是苏轼初仕之地,他曾修建“古饮凤池”东湖,他的《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名篇佳作均成于凤翔这里也是是秦腔的发源地,秦腔是汉族人最古老的戏曲,技艺朴实、粗犷豪放。西府的年画、剪纸、草编、社火脸谱等民间艺术享誉四海这里也是中国北方小吃文化的发源地,臊子面、豆花泡馍、西府扯面、削筋面、肉夹馍……数不胜数。

历史上,凤翔著名书院众多,如宏仁书院、凤鸣书院、正谊书院、宗铭书院,2015年张载27世孙张崇谦在凤翔重开横渠书院,历史上的书院,不以名利为目的,他们讲授国学、道德、礼仪等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从我们血脉最深处,镌刻了凤翔人的家国情怀。近现代教育更是发达,有建于1738年的儒林小学、1902年的凤翔师范、1911年的凤翔中学等省市重点学校,县城还有标志着书生云集的儒林巷等街道。

凤翔历史名人众多,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唐代时创“两税法”的名相杨炎,世界上最早气象科学家李淳风,近现代名人轶事,更是多不胜举,凤翔也是历史上的进士之乡,自古及第为官者众多,自唐始至清末,记载中有举人以上者400多人,其中进士近百人,出现了“五第登科”(张知蹇、张知元、张知泰、张知默)、“四代科甲”(杨大宝、杨哲、杨播、杨炎)为官等轶事。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备受推崇,“六德”、“六行”已经成为历代社会教育标准,仁、义、礼、智、信、孝、悌的思想,对当地人思想影响深远。明代凤翔名门望族周氏家族的奠基者周恕,在告诫子弟时说:“商而富不如儒而贫”,勉励子弟们,年纪轻轻别光想着挣钱,有钱不如有才,要攻读儒学,做一个有学识的人。至今,雍城普通百姓普遍注重家族文化的培养与延续,家家户户门楣之上,可见“耕读传家”、“宁静致远”、“勤俭持家”等修身养性、鼓舞精神的文化字样。长期的文化熏陶,造就了这里的人们,生活俭朴,性情刚毅,善良仁爱,坚守正义的性格特点,这也是西府地区民风最为淳朴的根源所在。

新时代、新起点,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一定要弘扬文化,励精图治,振兴经济,再现古都雍城当年英姿!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