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标克里米亚:早期俄罗斯帝国的南方长城

 历史冷新泡 2022-03-02

早在13世纪,分崩离析的罗斯城邦就被迫抱团迎战蒙古铁骑。考虑到对方的战术机动能力实在优异,便准备在边境建造一批类似长城的大型防御工事。只是大部分工程还没完成,后方的众多城市就已迅速沦陷。但这则不成功尝试的记忆却被罗斯人所铭记,最终在400年后获得重启。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同样是蒙古统治东欧的丧钟

公元15-16世纪,莫斯科公国迅速蹿起,也成功举起了反抗蒙古统治的大旗。在不断兼并其他罗斯亲戚的同时,他们也的确给日薄西山的金帐汗国以重大打击。但哪怕伊凡四世这样的军功强主,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游牧骑兵的袭扰问题。特别是蜗居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分支,在北方的喀山与阿斯特拉罕沦陷前就臣服奥斯曼帝国。此后又多次利用俄罗斯参与欧洲战争的机会,对包括莫斯科城在内的众多区域实施不间断打击。虽然知道自己无力北上占据更多领地,却依然乐此不疲的做着人口买卖生意。俄罗斯也因来自波兰方面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暇他顾。直到1613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才由新沙皇米哈伊一世牵头重视这个事情。

志在解决鞑靼骑兵骚扰的米哈伊一世

尽管米哈尔能暂时稳住首都局势,却还是会经常面临两线作战难题。当时俄罗斯人的最大威胁,是西面的强邻波兰-立陶宛联邦。他们的疆域向东延伸至今日的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几乎囊获了东欧大平原的精华地段。其内部拥有大批善战的地主骑士阶层,并可以通过征召、雇佣等方式,从德意志获得高质量的步兵和炮兵。相比之下,克里米亚鞑靼就不过是善于打秋风的草原马帮。从更高层面来看,实际上对俄罗斯的存亡没有直接影响。但只要他们的骑兵还能在莫斯科等地进进出出,就会对沙皇治下的经济活动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米哈伊决定将主攻方向对准西面,但也不可能对南面放松警惕。

鞑靼骑兵可谓是俄罗斯人的老大难问题

1632年,俄罗斯成功联系到瑞典与土耳其,准备联合起来对波兰开战。米哈伊尔为此几乎倾尽所有,将刚刚接受西化改革的8个团都派往摩棱斯克。同时也将部分射击军和波耶贵族骑兵都遣往增援,使得参加围攻的军队数量达到34500多人。但在城中的数千守军投降前,关于鞑靼入侵的消息就从另一头传来。由于乘势焚掠许多波耶贵族的庄园,让俄军中的大部分骑兵都返回家乡迎。波兰人则乘势反击,以内外夹攻的方式俘虏到12000名俄军士兵。至此,米哈伊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放任鞑靼问题不管,修建本国版本的长城防线。

俄罗斯人无奈的发现 自己的西式步兵在南方战线效果不大

于是,俄罗斯人重拾当年由蒙古入侵造成的紧迫感。从1635年开始,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中世纪先辈留下的许多简易工事进行扩建或加固。基于17世纪的军事工程学理念,将许多段落改造出近代化棱堡结构。同时修建更多的军民共用城镇,方便安插民户到边区进行耕作,然后从增加大人口中征作战兵源。通常是每20户人家要出1参军,定期作为由步兵或骑兵在防线附近巡逻,以防有小股的鞑靼人从缺口出突破。

南方鹿砦就是俄罗斯土洋结合的成功典范

然而,早期的俄罗斯还不过是个欧陆三流国家,所需面对的敌手也大体停滞在中世纪水平。所以,这些南方长城也会选择古老的实用技巧。譬如在沿线都挖掘壕沟,并在挖侧插入数量繁多的鹿砦,也就是一种削减顶部的狩猎木桩。壕沟后面则是经典的东欧木墙,既可以方便守军掩护自己,也不存在多少维护困难。工程师还设置了一连串的要塞城镇,有意识的将防线划分成数个独立小区域,再辅以吊桥、哨所、城堡与山川河流地形。这样就能有效的把农垦区和境外阻隔开来。

俄罗斯人的长城沿线 也存在大量要塞城镇

朴实且不善做作的沙皇臣民,习惯于将这些防线都统称为“鹿砦”。其中建设年代最早的别尔哥罗德鹿砦,全长就达1000公里,沿途还有总计40多座要塞城市。每座城市驻有几百到上千不等的士兵,并配备了骑兵很难正面扛击的火炮。如果算上16世纪修筑于莫斯科南侧的旧式图拉鹿砦,以及时间稍晚的伊久姆鹿砦,那么整个南方防线的长度就超过了2000公里。负责守卫的边防军也在30000-35000人之间。

每条南方长城的防御都至少有前后两层

倘若克里米亚军队突破了第一层防御,就由部署在图拉防线的军队接手继续作战。那里的士兵通常属于正规军编制,数量约在5000-17000人间不等。最后才是来自莫斯科的射击军和波耶贵族,对先后通过两层防线的顽敌实施最后一击。

俄罗斯人也不忘在长城沿线梯次配置大量部队

到了17世纪晚期,这些俄罗斯帝国的南方长城才建设完成。由于这道严密的防御工事落成,鞑靼人的大规模劫掠被基本遏制。众多贵族的庄园得以免受劫掠,极大的减轻俄军的南翼防御压力,更让肥沃的南俄大草原也免受战火袭扰。成千上万的俄国农民将来到当地拓殖,把这片黑色沃土开发成了欧洲的最大粮仓,也成为俄罗斯帝国能继续征战四方的物质保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