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太湖山水纳于一盆中

 苏迷 2020-09-22
《苏州日报》2020年09月12日 B02版

  □向家德

  太湖,苏州人的母亲湖。太湖不仅出产白鱼、白虾、银鱼等美味湖鲜,瘦、漏、透、皱的太湖石更是闻名于世。在苏州园林的庭园中、池塘边、山丘上都有太湖石的身影;在苏州市区的街头、巷尾,或矗立、或静卧的太湖石,每天都在注视着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送、迎着早出晚归的车流与人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怡园举办过张夷先生山水盆景展,观看后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普通的山石竟然可以组成这么美妙的景色。自那以后,我对山水盆景产生了迷恋,希望自己以后能制作出山水盆景来。

  制作盆景首先要有石料,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集太湖石小石料,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扫墓踏青,我对山道旁、池塘边,各种有一定形状的石头十分留意,只要有一些形状,并有一些“皮”的石块(受大自然千百年风化、侵蚀)就会抱回家,有时也会到花鸟市场上,转一圈觅一些石料回家。日积月累攒了300多块,大的有西瓜那么大小,小的如拇指般大小。

  2009年退休后,有了时间,又有了石料,开始构思、创作太湖石山水盆景。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盆景是把大自然的美景和意韵融入盆景中。山水融为一体,情与景浓缩于一盆,使自然山水景观与人文情怀能展于厅堂之上,置于庭院之中,供人们观赏,回味。经过对这些石料多年的观察、思索、组合,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清风明月、远山近水的景象:远处群山起伏,山峰突起,断壁徒生,天桥行空,溶洞诱人;近处渔歌晚唱,帆舟点点。就这样,一盆“远山近水”组合成功了。家人、朋友看了都讲很好。经过五年的努力,二十多盆山水盆景呈现在眼前了。说实话这些盆景的构思、组合、配盆,是我多年来观察园林景观、自然山水、人文故事的产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往人们制作山水盆景往往是展示自然风光。据我对所收集的石料观察,发现有些石料可组合成有一定寓意的盆景。比如,“姜太公钓鱼”盆景,我用两块石料组成一个“人”形,在其手上插上一钓竿,成钓鱼状,一盆有寓意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盆景就形成了。

  “猴子捞月”是我们都熟悉的故事,我把这故事融入了山水盆景中。“青山之殇”展示了过度采伐造成的后果,使青山成秃岭。“鹰与龟”,我们需要鹰的敏捷、锐利,也需要龟的忍耐与坚守。这些道理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山水盆景制作业余爱好者,制作山水盆景完全是兴趣所然,不是为了牟什么经济利益。这三十多盆山水盆景所用石料,一部分是捡来的,一部分是买来的,一部分是朋友送我的。这些石料到我手里后,没有做过切割或雕琢,我制作盆景完全是属无心插柳,我只是把每一块石料放到它最合适的位置,使每块石料能展现出它的最佳特色。

  今年,我将这些太湖石山水盆景作品集结出书。太湖石的根在苏州,或许你看了之后会有兴趣,不妨在你们外出旅游、踏青时,看到有合适石料可捡回家,你肯定也能构思、组合成几盆山水盆景,愉悦身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