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大佬刘正风为什么要背着骂名“捐功名”?

 喽哥 2020-09-22


今天来谈一个《笑傲江湖》中的名场面——衡山派二当家刘正风捐功名。

01
刘正风对外宣布由于厌倦了江湖纷争,决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引起了轩然大波。武林同道齐聚横山城,有前来祝贺的,有意图劝止的,有借机走红毯混脸熟的。
就在这一武林盛会上,刘正风正式退出江湖也还罢了,竟然还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捐功名”。
他通过贿赂官府,被朝廷授予了一个参将的职务。
正是这件事让诸多江湖同道和喽哥想不通——你说你退出江湖也还罢了,怎么还一转身做官做府,成了官老爷?站在了兄弟们的对立面?
要知道,彼时的江湖人士都以不受官府管辖而自得自傲,并以此标榜自己粪土功名。在他们的眼里,越是反官府,似乎自己的节操就越高尚。
真可谓“骂一声官府,侠名万里;沾一点官边,遗臭万年。”
所以很多人都不解名满江湖的刘正风何以出此下策。有的认为他是在“自污”,以此告诉世人将彻底做到不问江湖事;也有的干脆耻于与之为伍,迅速划清了界限。刘正风几乎一下子就成为很多人唾弃的对象,瞬间处于江湖鄙视链的最末端。

02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至于刘正风“捐功名”的原因,参加其金盆洗手大会的武林人士已经分析了很多原因,估计不少老铁也会分别认同一些。
喽哥认为,这些原因都确实都有一些道理,却多浮于表面,刘正风之所以“捐功名”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笑傲江湖》呈现的武侠世界,其实是“反江湖”的,江湖原来是庙堂,庙堂从来是江湖。

03
先看“江湖原来是庙堂”。
此前喽哥在拙作《大多数人没有看懂的<笑傲江湖>:放眼江湖,满目皆是不自由》中就有过类似的思考。
彼时的江湖,等级森严,运转僵化。
从武林“正派”来看,五岳剑派的左冷禅、岳不群忙着当盟主、当至尊,甚至想当皇帝;华山派有剑宗、气宗两股势力明争暗斗;泰山派围绕掌门之位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已然反目成仇;按照五岳并派计划,左冷禅和嵩山派结党营私,加紧运用一切手段排除异己,倘若并派成功,五岳派将成为少林武当和日月神教之外的第三股力量;且五岳派内部等级将更加森严,金字塔的顶端是盟主,第二层级是嵩山、华山、衡山、恒山、泰山五个大区总经理,第三层级则是如刘正风和嵩山十三太保一般的大区副总及相当级别的领导,其下再就是如仪琳、米为义、陆大有等之流的众弟子,层级不可谓不多、等级不可谓不严。
从武林“邪教”来看,日月神教内部奢靡之风、溜须拍马之风在任我行重当教主之后反比东方不败执政之时更甚。
这样的江湖,已经不是刘正风想象的江湖了。

04
再看“庙堂从来是江湖”。
《笑傲江湖》中出现官员的形象并不多,喽哥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就是刘正风被朝廷授予参将之职,一次就是被令狐冲戏耍并假扮的那个泉州参将吴天德。吴参将在被令狐冲假扮之前,大块吃肉、大块喝酒,开心了就甩银子,不开心了就“MLGBZ”,少思寡虑,悠哉游哉,很有些轻松自由的意味。令狐冲假扮吴参将之后,终于可以不再担心得罪江湖人士,不再受江湖规矩羁绊,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挥洒心性。
有时候喽哥都有一种错觉:似乎假扮了吴天德的令狐冲才是真正的令狐冲,才是他最想做的自己。


05
正是基于这些,喽哥才窃以为,刘正风之所以“捐功名”,之所以甘于“自污”,更多的是其以绝大智慧看透了“江湖原来是庙堂,庙堂从来是江湖”的本质,以绝大勇气与过去决裂,去拥抱真正的自由。说到底,他只不过是在找寻属于自己真正的江湖而已。刘正风是真正的勇者、智者!
武侠照进现实,无处不是江湖。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做出了和刘正风类似的选择。
比如,辞去铁饭碗的公务员职务,前去考个博士(喽哥的表弟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然后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去教书;
比如,在事业最成功的时候,突然宣布引退,回归家庭,带着妻子孩子躲到乡下的农村去建一所院子,养一塘秋荷;
比如,在仕途春风得意的时候,做出“下海”的决定,站在时代的潮头去当个弄潮儿。
......
为此,他们承受了很多身边人的不解,遭到了很多世俗的偏见,甚至是鄙视,但是他们却坚定地走了出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这样的人,如同刘正风一样,也是真正的勇者、智者。
向那些宁肯承受误解也要坚持做自己、坚持寻找真正属于自己江湖的大侠致敬!!!
(完)

点个“在看”,转发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