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

 柏涂hyzvi9113s 2020-09-22


秋阳杲杲,又是一个艳阳天。

明晃晃的阳光打在阳台,反射到客厅的天花板上,客厅一片亮堂。秋窗外,天蓝得不行。榄仁树、宫粉羊蹄甲、蒲葵,每一片叶子都闪着银光。

闽北朋友在微信上说,他家院子里的桂子开花了。

羡慕他家有这样一方院子。可以种下这样的桂花树。宋代才女朱淑《木樨》诗中有一句:“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沁人心脾的花香里,看书还是发呆,聊天还是喝茶,时光都是芬芳的。

就像《秋灯琐忆》里的那个秋芙。

她与郎君蒋坦,喜欢在西湖边的桂花树下品茶闻香。一桂知秋,桂花树下把盏,风过花簌簌,一两点金黄于盏中水上漂,端的尽是美好时光。

有一次离开时,秋芙心情大好。她折了好几枝桂花,插在车背上,带到城里去发给过路人,让城里人知晓新秋的来临,分享季节带来的这些零零碎碎的美好。

旧时风雅,是真风雅也。

今日秋分。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春秋繁露》里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是“半”的意思。秋分这一天,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

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是昼夜相等的。不同的是,春分被称为“天门开”,阳气升腾,从此天气越来越暖,而秋分被称为“地门闭”,阴气渐盛,从此天气越来越凉。这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固。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在二月阳中发声。到了八月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阳光却随之衰微,雷入地收声。

后五日,“蛰虫坯户”。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到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这一眠,一觉睡到来年的惊蛰。

秋风萧瑟夜渐寒, 虫鸣稀疏月孤清。藏在草丛里的蟋蟀与油蛉,啼声凄清,缠绵鸣奏着生命的挽歌。秋虫也是可怜,到了寒露,基本上就听不到它们的鸣叫了。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干涸。萧萧秋风,卷起枯黄的落叶,一片肃杀之气。因此《黄帝内经》提醒我们,此时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就是说,心志要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

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四民,指士农工商。这是东汉后期一个地主家经营的家历,一本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中写道: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

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俗话说,稻黄一月,麦黄一夜。阵阵秋风,飘来田野间稻谷与泥土的芳香,把成熟和秋气传送到远方,仿佛在催促南方农家兄弟回家收割。

秋分也是北方抢种冬小麦的时节。乡谣里唱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田亩上,辛勤的农人抓紧时间早播冬作物,到处都是他们繁忙的身影,生动着这个“平分秋色”的节气。

在古代,秋分不仅只是一个节气,也是传统的“祭月节”。

《礼记》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是黄昏,月亮在黄昏时出现,在黄昏时祭月,所以叫“夕月”,也就是“秋分”的意思。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祭祀月亮,朝廷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古人之所以会在秋分时祭月,是因为日代表阳,月代表阴,秋分以后,阴气加重,世界归月神主宰,故而要向月亮祈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此时的北方,万山尽染,壮丽的秋色从磅礴的群山之间喷薄而出,一层层一片片,连绵起伏,错落有致。一个季节的张力,因秋分的到来,都在瞬间竞放。

而在南方,此时的秋,恬静而寥阔,明亮而澹泊。

不知桂花开于何时。忽然某一天,空气中就闻到了它浓郁的香气。驻足细看,但见浓密墨绿的叶间,藏着细碎的桂花。一粒粒,精神抖擞,静静地绽放。

因此,农历的八月,也被称作“桂月”。

秋天,应该是四季中最有情怀的季节了。

季节到了秋天,恰如人到中年。走过了青春的华美,经过时光的沉淀,人生的秋季,硕果累累,但又略显萧瑟。

饱经风雨之后,生活也像这秋天。不会再有太多的华丽,也不会再有太多的惊喜。留下的,只有光阴里一粥一饭的平淡,和风风雨雨陪伴的温暖了。

时光给了我们夏的繁华,又给了我们秋的寂寥。给予我们一场姹紫嫣红的相遇,却留下一个风轻云淡的背影。

的的悠悠,蟾孤桂秋。

秋天是明亮的。秋天是芳香的。秋天是辽远的,秋天也是寂寞孤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